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权主义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的重要一支,它是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女性阅读、女性形象、女性写作.它要求以全新的女性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对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文化传统进行声讨和批判,并提倡一种女权主义的写作方式.它已经而且还将对我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女性文化的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在19与20世纪之交至五四时期对民权与女权运动提倡与鼓吹的同时,也热心于对女性文学与女性情感的研究与张扬.其"专论女性文学和女性情感"一节文字,努力通过对古代文学中这类诗词曲文的分析研究,传递出其男女平等与尊重女性的现代观念,体现了他力图促进近现代女性文学和女性情感的健康发展之宗旨.这是现代启蒙思想运动中不可多得的专题性文字.尽管其个别观点与见解不无商榷之处,然而其整体思想和诉愿,今天看来仍有很好的参鉴价值,值得汲取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语言观的颠覆与重建——论法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是针对妇女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女性写作"理论,以激进的态度来颠覆男权语言观对女性的压抑.为此,法国的3位著名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海伦娜·西苏、露西·伊瑞加雷和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分别创立了"女性写作"、"女人腔和女性谱系"和"符号学"来在语言中建构主体.但她们的共同弱点是过分强调女性的生理和语言,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相似文献   

4.
该对话从文化和美学的双重视角梳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思潮的发展脉络,分别对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的价值定位问题、文学向内转问题、新写实主义的“零度情感”问题、“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消解悲剧意识问题、女性文学批评对男权文本盲视问题、晚生代作家的后现代写作问题、诗歌批评问题等都进行了深层探讨,着重叩问八九十年代各种文学思潮后面所蕴含的不同人文价值立场。不同的学术观点形成了交锋与对话,并在坚守文学的批判立场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5.
焦艳  龚岱辰 《工会论坛》2014,(6):109-112
90年代的女性文学是在西方女性主义影响及中国女性意识崛起的背景下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个人化的写作方式。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女性作家以女性的独特视角,通过近似自传的写作方式书写女性意识,抵抗男权话语。本文以陈染、林白为例,从女性文学自传性的真实私人生活的描写、忽视时代背景以及关注个体生命意识三个方面探讨女性写作的个人化倾向的表现,有助于我们了解女性个人化写作的意义及局限。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传记性长篇作品《女勇士》是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改写中国传统故事,追叙母亲回忆等手段展现了20世纪传统中国女性和美国早期华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身份焦虑,但该作品对东方女性的形象书写和建构在评论界一直颇具争议.以以中国为中心的跨国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女勇士》,并结合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和...  相似文献   

7.
陈染的小说摆脱了宏大的国家与民族叙事,仅从女性个人经验出发,摹写当代女性的生命体验和生存困境,追问自身的存在和现代性焦虑.她的写作展现了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她个人化的女性叙事为中国女性文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叙事空间,在1990年代的中国文坛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代女工形象的性别书写大致可以分为压抑期、萌芽期、生长期三个阶段,人物形象的特征及作家写作立场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对女工乃至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的认知与想象.当代女工形象的性别书写对于工人形象的丰富和深化,以及女性文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中的女性文学研究栏目是女性文学研究和批评的阵地,是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策划的主题主要有:女性文学研究与中国社会性别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女性文学中"中国女性故事"书写、女性文学中关于当下的诸多性别问题的探讨、女性文学的发展历史研究以及对性别史的反思、女性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研究、当代影视文学作品的性别意识形态研究、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地域性女性文学研究、乡土女性文学与都市女性文学研究等.女性文学研究栏目还需要关注国外女性文学研究、女性文学批评理论、文化批评和方法研究等主题.  相似文献   

10.
突破了传记写作与女性写作的窠臼,大陆出身的欧美华人女作家以跨文化人的身份在其自传体文本中开拓了一种超越性别角色、民族立场的创作视角。摒弃了尖锐的性别立场与女性私人叙事,作品把个人心灵史的展示与社会历史叙事相互渗透,其西方价值体系为本的现代意识、“女性个体生存观”与文化比较的视野等等使欧美华人女性自传体创作完成了对于现代中国女性文学、自传体文学、华裔少数民族文学在价值评判、文化反思、性别观念、审美范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三部作品,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棉棉的《啦啦啦》、九丹的《乌鸦》的论述,揭示了无论是躲进私人空间的女人,身体写作中的新新人类,还是另类的留学生文学《乌鸦》中的小龙女,都始终没有摆脱对男人的依附。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依然笼罩在男权文化的阴影中。  相似文献   

12.
跨越半个世纪的杨绛散文兼具学者散文与女性散文的优长并自成一体,成为体现当代散文文体背景与延展现代散文艺术生命的重要文体.面对历史,杨绛坚持散文叙事的个人性与日常性,显示出散文写作穿透历史宏大叙事的话语功能,在消解书写“大历史”的写作传统的同时,摆脱了进行历史释义的冲动.杨绛的怀人散文有效地避免了同类散文中常见的情感失真,追求一种基于智者心性的“同情”与“理解”.“人间情怀”既是一种写作视点,又是杨绛散文融会历史之真、人性之常与艺术之美的独特境界,并最终成为写作主体的某种精神写照,为散文文体的深层建构提供了一种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3.
莫尔索是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一个典型的冷漠荒诞的人物形象,本文从莫尔索与母亲、恋人、朋友之间的情感关系及其对待死亡问题的态度等方面出发对这一人物作细致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萧红的独特在于不使用理念的语言表达思考,而是以情感的语言表达思考的理念.<呼兰河传>浸渍情感的写作倾泻了她对生命与生存的思考,寂寞的歌哭对呼兰河子民卑琐、平凡生活的哀痛,童年感伤的记忆和成年悲惨的爱情皆化作荒凉的情感表达,诠释着生命的荒凉,阐释着沧海桑田,人生无常.字里行间流泻着孤寂中的故园之恋与生命的哀思,张扬着女性意识,她一直都在寻找自己的声音,她渴望飞翔.  相似文献   

15.
从冰心开始,"五四"女性作家笔下的爱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冰心所表现的是广义的带有抽象色彩的爱,包括母爱、自然之爱、儿童之爱,她希望通过爱来改变世界;冯沅君笔下的爱则是一种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对母亲的爱与情人的爱的两难选择;而到了丁玲,爱则还原为两性之间的爱,而这种爱又失去了早期女性文学中作为信仰的这种神圣意义,而变得真实,而且也表现了对爱的质疑.从爱的话语的演变可以清晰地看到"五四"女性作家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日本当代女作家川上弘美的文学作品巧妙地将日常与非日常因素相结合,通过一个个发生在“幻想”或“异界”中的荒诞故事,揭示在不平等的两性与家庭关系中单身女性、妻子、母亲等不同女性身份所遭遇的重重困境。借鉴贾格尔的女性异化理论逐一分析《故事开始》《爱怜记》《风花》等川上弘美的早期作品,可以剖析川上弘美文学中的女性异化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女性异化的成因。川上弘美的作品以虚构叙事呈现了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中论及的性异化、母性异化以及全面异化。透过这些女性异化的表象可知,由情感匮乏导致的孤独是女性异化的直接原因,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男女性差等才是导致女性异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所以作为文学一翼的女性文学始终没有被另提别论,以至有人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通过戒除时"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充分考虑"十七年"女性文学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我们方可发现,"十七年"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对社会生活和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中,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它所内蕴的女性主体意识明显缺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由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为中心的转型,新型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处于这一大背景下的中国女性文学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1990年代,新写实主义的日常叙事、以解构为指归的狂欢化写作和个人化的躯体写作,在女性文学的格局中呈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离不开对女性的描写.对女性的描写映照出那个时代的文明进程,体现着那时代的价值观念.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以它独特的魅力;形成了“五四”以来最引人注目的高潮.女性从寻找自我世界到寻找男性世界再到寻找整个世界的过程,交织着对自我的关注与确认、对男性的依赖与挑战、对整个世界的探试与参与的复杂矛盾.对这种复杂矛盾的动态演变的探寻,则忠实地记录了当代女性人生历程的变化.一、寻找女性的自我世界随着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出现,女性意识重又复苏.女性意识生机的获得,是在“五·四”时期女性文学历史积淀下起步的.它已无需过多地从物质经济入手揭示女性的觉醒,而是直接偏重于精神领域,这就使新时期女性文学在恢复“五四”精神的同时又超越了历史.女性意识的恢复和超越,表现在女性寻找自我世界.这种寻找.就是由对自身命运的关注到对自我的确认.  相似文献   

20.
女性觉醒是研究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清代女作家吴藻在这一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吴藻的词曲创作充分表现了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背离和超越性别局限的个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