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裁决作为行政主体依法作出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它具有可诉性。行政主体裁决的民事争议应由法律、法规列举规定,未列入行政裁决范围的民事争议,应由法院主管,行政主体无权处理。行政裁决应属于行政诉讼案件。在我国行政审判中可以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2.
行政权限争议的法制化解决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机关间的权限争议,长期以来作为内部问题由行政领导通过行政途径加以协调解决.职权法定原则决定了解决权限争议实质上是依法界定各部门的法定职责权限,对行政权限争议应由法定机构依法定程序进行裁决,将行政裁决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解决行政权限争议既不能照搬机关诉讼,也不能奢望宪法诉讼,而应寄希望于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依行政程序法进行裁决.  相似文献   

3.
吴传毅 《行政论坛》2009,16(5):47-50
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和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丛生,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尤其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是解决这类纠纷的有效法律手段.然而,实践中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与其他法律制度的界定不清,影响到法律实践的适应.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与行政裁决的关系、与行政复议的关系、与行政仲裁的关系、与行政诉讼的关系,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4.
行政复议涉及民事争议的案件,是随着具体行政行为利害关系人——即指其权利直接被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后果所剥夺、限制或被赋予义务的人成为行政复议申请人而产生的,这类案件数量正呈上升趋势。在这类案件中,民事争议的标的,往往是行政争议标的成立与否的前提,而行政争议的标的,又使民事争议复杂化。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互相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行政复议案件的复杂性和疑难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房屋拆迁纠纷是当前带有某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制度是解决拆迁纠纷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成都市区近年的1 893件房屋拆迁裁决为典型实例,研究这种行政裁决制度的实际运作效果以及拆迁矛盾的主要争议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三点立法建议:一是以程序公正来保障拆迁当事人的利益均衡;二是进一步提高拆迁行政裁决的中立性;三是以法规规范的形式建立科学的房屋价格的发现机制。  相似文献   

6.
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裁决不仅可以疏解法院办案压力,扮演化解民事纠纷“分流阀”的角色,还可以在行政性解纷机制里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行政裁决在多元解纷机制中存在认可度低、制度设计缺失、救济途径成本高等诸多困境。为此,有必要从规范适用范围、强化主体独立与提升程序公正三方面对行政裁决进行制度重构。为优化行政裁决与其他非诉机制的协调,需要推动行政裁决与民间性解纷机制的互动,并强化行政调解与行政裁决的配合。为促进行政裁决与诉讼机制的衔接,需要充分发掘不同种类行政裁决的独特属性,重新构建差异化的诉讼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7.
孙峰 《学理论》2023,(3):59-61
行政契约作为公法上意思一致的产物,与民事合同具有天然的相似性。在行政实践中,行政契约适用民事合同相关制度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行政契约理论与制度的发展相对具有滞后性、行政契约实践层面的必然要求以及契约共通性质的必然体现。上述原因使得行政契约适用民事合同相关制度的标准体现在合法性标准、公益优先标准、行政行为行政性标准以及权利性质相似性标准。此外,行政契约适用民事合同相关制度的方式主要有直接适用与类推适用。  相似文献   

8.
行政裁决是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尚未以法律加以规范,容易造成实践中的混乱和理论上的纷争。实现行政裁决的法制化应作为当前推进依法行政优先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福利国家趋势的不断深化,政府职能不断向社会领域扩展。而由于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展势必带来政府执法方式的多样化。行政合同作为政府执法手段多样化趋势的典型代表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虽然立法尚未对行政合同制度做出规制,但理论界基本肯定了行政合同是独立于民事合同之外的一种合同,并对行政合同制度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与广泛的讨论。但何为行政合同?这一问题作为行政合同制度得以存在的基础问题在我国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看法,理论界争议颇多。而本文正是希望通过探求行政合同的认定标准,对准确定位行政合同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0.
行政裁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裁决的产生是现代行政权扩张的结果,作为多元化解决社会纠纷的方式,它实质上也是诉讼解决纠纷局限性的外化,这一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重大.但是,我国现有的行政裁决还存在种种问题,应当通过制定<行政程序法>等措施完善我国的行政裁决制度.  相似文献   

11.
劳动仲裁以劳动法为依据、司法解释为补充,凭借较为完善的法律规定,建立起较为科学的对裁决“执行与监督”制度体系。人事争议仲裁对裁决的执行与监督制度有更多的法律依据,但这些依据之间存在诸多不协调之处。对比劳动仲裁,人事争议仲裁对裁决的“执行与监督制度”在执行方面存在:没.有不予执行的规定、遇起诉后效力情形未完全规定清楚、没有设定部分发生效力部分不发生效力的情形等问题;在监督方面存在:复议监督方式存在争议、监督主体含有自身监督、监督方式没有全面落实到司法审查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行政立法,需要通过两分法对部分人事争议适用复议规定并前置,对部分人事争议废除复议规定,但都坚持司法权为最终裁判权原则,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对裁决的“执行与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2.
行政机关间权限争议的中国解决方式主要是依仗行政内部机制。由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权限争议解决的主体,具有权威性、专业性、正确性、及时性、高效性等优势,契合了行政权完整性的诉求;但行政解决机制确是固有着制度化规范化严重不足、民主性正当性缺失、公开性公正性不够、背离法治原则等致命缺陷。单单凭借行政内部机制并无法通顺有效地解决行政机关间权限争议,现实亟待我们建构一套系统、科学、理性的行政机关间权限争议解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行政磋商协议是指在生态环境损害案件发生后,省级、地市级政府(包括直辖市所辖的区县级政府)代表国家与赔偿义务人在诉讼之外通过磋商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事项所达成的协议。对于协议的性质,学界存在行政协议说、民事协议说两种观点。将磋商协议定性为行政协议或民事协议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中均各有利弊,但就磋商主体的地位、救济方式以及与其他制度的关系而言,将该协议定性为民事协议更具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尽管《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但是从政府采购合同的主体、合同的目的、资金来源、订立方式以及合同的履行来看,政府采购合同具有明显的行政性质,定性为行政合同更为恰当。相应的,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进一步加快对政府采购合同特别规则的立法,解决法律适用上的困境。重新审视目前政府采购合同民事救济途径的缺陷与不足,扩大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适用范围,加强对合同双方以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司法制度分为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仲裁、行政调解四种形式,由于对行政司法认识上的不足,立法和制度设计上存在条块分割、标准各异、不相协调的弊端,应从增强行政司法制度司法化、统一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对执行权性质的不同认识导致了执行权的归属、行使的混乱状况,严重影响了法制建设.执行权究其本质来说是行政权,应当由行政机关行使,因而应当将执行权从法院之中剥离出来,成立由司法行政部门主管的民事执行局,行使具有财产执行内容的法院判决、仲裁裁决和公证文书的执行职能,这样就现成了主要由司法行政部门集中执行法院刑事、民事判决和具有财产执行内容的仲裁裁决、公证文书的分权格局.  相似文献   

17.
行政审判权指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和裁决行政案件的权力。行政审判权作为司法权之一种,对行政诉讼制度起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履行人权利保障最后屏障的功能。文章从行政审判权的理论厘定、行政审判权与相关权利(力)的关系、行政审判权的发展态势等几个方面对行政审判权进行了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民事规范准用于行政协议的问题。首先,要确定什么是行政协议,行政协议是设定、变更与废止行政权利义务的协议;其次,构成行政协议的情况下,考察是否存在特别规则,如果没有特别规则,而且确定存在法律漏洞的情况下,则可以准用民事规范。在准用民事规范时,要结合行政协议的特点,修正地进行适用。具体如在违法无效的情况下,必须是严重违反的情况下,才会导致行政协议的无效。在解除的情况下,要结合民法上继续性合同终止规则以及情势变更规则,进行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9.
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而产生的行政侵权责任已为以宪法为核心的相关法律所确认。同时,行政机关由于其非职权行为亦会产生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这两种责任都是由于行政机关的某种侵权行为所引起,在性质上都具有补救性(即补救受害方所受到的损害),表面上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但进一步分析,会发现二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一、归责原则不同 所谓归责原则,就是确定责任归属所必须依据的法律准则。归责原则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20.
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过程中是否有补充证据的权利,有关法律、法规已有规定,但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还是常常成为行政机关、复议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之间争议的焦点。现笔者结合具体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