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兆中 《理论导刊》2008,23(6):115-117
二战结束不久.中日两国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之后,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日本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调整对华交往理念.在中日复交之前的严重冷战对峙时期,日本对华"意识形态"交往理念的基调是反共反华.中日复交后,一直到冷战结束之前,日本对华"意识形态"交往理念逐渐向"共同价值观"思想转变.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对华"意识形态"交往理念的特点是"价值观外交"和"共同价值意识"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2.
谭华琼 《学理论》2011,(14):37-38
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美国借此来强化其人权外交,企图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美国对华人权外交是美国以人权为外交准则的对外关系战略,本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使人感到变化多端。尤其是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时隐时现,时明时暗,让许多研究者琢磨不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美国的对华政策有时是从意识形态出发,而不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似乎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概念。那么,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到底占居什么位置?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到底是什  相似文献   

4.
综观1995年的重大国际事件,可以看到美国外交相当活跃.冷战结束几年之后,美国外交战略的基本态势已经明朗化,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注意.第一,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变化对其外交政策的影响继续增加.外交侧重点的变化,更多地反映了国内需要.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当政者仍然将其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国内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殊 《瞭望》1994,(30)
这个时期以来,美国不少政界人士和报刊越来越多地批评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的混乱和前后矛盾。他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没有根据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提出外交政策新的基本概念,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因此,他们指出,美国外交显得缺乏基本准则,应付眼前事变,不能始终如一,乃至前后矛盾和来回摇摆,在国际上给人留下软弱的印象,也使一些盟国对美国的行动产生难以信任的感觉。 克林顿政府上台为时已经不短,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制定出新的外交基本概念,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提出,是在冷战结束后,随着冷战思维的延续和膨胀,新的文化霸权主义的出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集团借重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全球化的张扬,从各种渠道对我进行文化侵蚀和意识形态扩张,直接威胁到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稳定和发展,而提出来的一个重大的时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7.
从抗战结束时世界五大强国之一变成了仓惶逃离大陆的“国际弃儿”,南京国民政府经历了一个从辉煌到没落的全过程。从这个过程中不难发现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是失败的外交。其外交失败的原因包括政府统治的独裁腐败和治理机能的不断弱化,外交政策的频频失误,高估了自身的外交实力和冷战的国际环境对其影响等。研究这些原因对当今新中国的外交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往往发生在新总统上任一年之后,因为这时他可以较少受竞选时承诺的约束,同时离下届选举尚远,可以较多地考虑长远战略,听取外交专家的意见。1994年恰是克林顿执政的第二年,又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发展相对平稳的一年。从这一年的美国外交战略看美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轮廓是比较清楚的。 从克林顿1994年年初访问欧洲,到10月访问中东,11月赴雅加达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2月参加美洲首脑会议,美国外交出现全方位的活跃。克林顿上台之初,强调把工作重心放在国内振兴经济和解决社会  相似文献   

9.
应当重视对中国外交的哲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外交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有许多问题需要从哲学上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外交的时代观、全球发展观、价值观、主体观、方法论、思维观、人权观和前进观等。作为泱泱大国,中国应当特别重视对外交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琪 《理论探讨》2005,(6):120-121
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外交政策对于我国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自布什政府2001年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在外交方面一直保持着强硬的态度。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入手,解释美国对外政策的深层次原因,并带有强烈绝对主义色彩的施特劳斯政治哲学,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基础,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根基所在。而这样的哲学思想带有很强的危险性,它将决定中美关系的长期走向。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最重要的两个流派,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深刻的影响.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呈现出理想与现实相互交织、此消彼长的特点.实质上,美国是在维持自身全球主导地位的根本目标下,灵活运用两种外交理念,理想为手段,权力为目标,以此寻求短期国家利益与长远全球理想间的巧妙平衡.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在外交决策中的定位直接影响一国的国家形象,我形象和他形象的认知错位同样会影响外交决策。我国建国初期的以意识形态划线和改革开放后忽略意识形态的外交政策都造成了国家形象上的误判。在外交决策中重新为意识形态定位,还原真实的中国形象成为共产党外交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冷战期间,由于印度奉行强硬的南亚政策“英迪拉主义”,而使与孟加拉国的关系不断恶化。冷战后,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印度调整了冷战时期的南亚政策,提出了“古杰拉尔主义”,主动缓和与邻国的关系。印孟关系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两国间仍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法国在20世纪后半叶的国际舞台上扮演了引人注目的重要角色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戴高乐将军所奉行的独立外交政策。东西方冷战结束后 ,法国迅速调整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局势 ,试图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寻求自己的位置。被认为是戴高乐主义继承人的现任总统希拉克 ,在去年最后一天发表的元旦献词中提纲挈领地阐述了法国未来外交政策的着重点 ,从中可以看出法国在进入21世纪时其外交战略的基本走向。希拉克指出 ,20世纪是一个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进步的世纪 ,国际新秩序正在形成之中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正在加速…  相似文献   

15.
房建国 《学理论》2012,(31):143-144
冷战前期美国对非洲事务进行干涉的目的是在维护地区稳定的基础上阻止苏联势力的渗透,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美国没有排挤英法等欧洲殖民大国的传统势力并取而代之。美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政策表明,冷战前期美国对非洲政策的实质,是在保持非洲大陆的稳定的基础上,力求英法等欧洲殖民国家能够维持其在非洲已独立国家和未独立殖民地的传统利益和势力范围,一来可以阻止苏联对非洲的渗透,二来确保非洲国家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保持意识形态上的中立。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任国务卿鲍威尔1月24日在会见即将离任的中国驻美国大使李肇星时表示,刚刚宣誓就职的布什政府重视对华关系,愿意加强美中两国的合作与友谊。鲍威尔在美国会作证时说:中国是美国的“竞争者”和潜在地区对手,同时也是愿意在两国战略利益重叠的领域合作的贸易伙伴。治·沃克·布什已经成为白宫的新主人。其外交政策的主导性思维体现于“独特式的国际主义”理念之中。所谓“独特式的国际主义”,就是要在外交领域,充分利用在“新世纪和新时期”美国面临“无与伦比”的历史机遇,重塑美国实力与理想的传统思想,通过“理智地”使用武…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以及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演进,多边外交日益频繁和活跃,在国际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边主义也越来越受到外交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多边外交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几个政策性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朱桂芬 《学理论》2013,(6):17-18
基辛格是美国前国务卿,《大外交》是作者基于多年外交事务亲身体验的经验,加上本人的丰富历史知识储备,并且运用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写作的最新与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鉴于书中描述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其独到的见解分析了美国外交风格前后的差异。因此本文以《大外交》为基础,通过对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概述,引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几大影响因素,继而总结出美国外交政策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朝鲜半岛风云再起,东北亚局势紧绷,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开朝鲜半岛问题的死结? 首先应明确的是,朝鲜半岛问题本质上仍是冷战在东北亚的延续,朝核问题、南北冲突、美朝对抗,都应放到这个大框架中去审视。既然朝鲜半岛问题的实质是冷战的遗留,那么解开这个问题的死结就要从思维上和政策上摆脱冷战的阴影,而其中的关键就是美国和朝鲜。  相似文献   

20.
高少林 《学理论》2009,(20):24-30
正确把握西方国家对华关系的思想基础,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至关重要。应当看到,冷战思维与殖民心态是西方国家对华关系的思想基础。冷战思维的代表者是美国。其特点是:强烈的、持续的、顽固的反对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谋求世界性的霸权,企图以超强的军事实力为后盾,达到控制世界的目的;企图以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统一全世界,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西方式的民主国家,从而实现美国霸权统治下的世界大同。殖民心态以老欧洲的殖民国家为代表。其特点是:种族优越心态;经济优越心态;制度优越心态。如何掌握与西方国家交往中的主动权很值得我们研究。而这种主动权能否拥有,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身。我们必须从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着手,谋求在三个方面取得更大、更快的进步。这样,我们就能够逐步地将对外交往中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