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小康目标,加快小康村镇建设步伐张福堂一、要充分认识加强村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村镇建设,是农村发展现状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农村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村镇建设是农村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不抓...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深化和拓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第七部分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无疑是对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深化和拓展。十六大提出的我们党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简称“全面小康”)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小城镇建设话题,笔者近日走访了山西省晋城市委书记张少农。 张少农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就晋城市的实际而言,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工作是扎扎实实地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股份合作制在晋城的实践阎思贤,白亚平股份合作制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民的又一重大创举。它的产生为乡镇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实现快速高效发展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本文拟就晋城市股份合作企业...  相似文献   

5.
正"精准扶贫"是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提出的扶贫新方略。推进精准扶贫既是一个政治命题、实践命题,也是一个理论命题。一个政治命题:与党中央同心、同向、同行。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中表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相似文献   

6.
张雪忠 《党政论坛》2010,(12):24-24
1979—200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实现小康目标整整30年了。30年来,从小康目标的提出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前进,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中国的小康进程,我们可以拎出一连串的数字,八百、一千、一万亿、三十万亿…这是一个不断提出小康数字目标并一步步变为现实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肩负的三大历史重任。这三大重任也是对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巨大丰富和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具有动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十年的历史重任,这一历史重任来源于邓小平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步发展战略,十六大提出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十七大、十八大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小康社会思想;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1世纪的历史重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结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贯穿其间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世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没有科学的参照系,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认识就不可能科学和准确。  相似文献   

8.
农业大县以农业为基础,但单纯的农业不能振兴农村经济,不能实现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此提出的方针是“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二、三产业”。如何实施这个方针?特别是如何在丘陵农业大县实施这个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农村小康的根本途径。它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晋城市地处太行山南部,是华北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自古经济发达,商家云集。明朝沈思孝的《晋录》一书记载:平阳、潞、泽豪商富贾甲天下。建国以后,"五小工业"密布,具有发展市场经济的丰厚底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市管县体制以后,晋城进入了全面发展和整体腾飞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1.
小康 ,一个古老的话语 ,早在《礼记》上就已出现。时代变迁 ,风雨沧桑 ,当中华民族的历史车轮行进到 2 0世纪 70年代末之后 ,“小康”这个概念由于小平同志的倡导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一个需要扎实推进的系统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济是基础 ,发展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06,(8):31-32
东丽区无瑕街新五村是东丽区最偏远的小村。多年来我们村党总支和村委会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为最终目的.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由20世纪90年代初全村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发展到年人均收入5500元,一举跨人市级宽裕型小康村行列,村党组织也连续多年荣获天津市农村“红旗党支部”称号。  相似文献   

13.
施平 《瞭望》2000,(Z1)
党中央高瞻远瞩 ,总揽全局 ,在世纪之交的时刻 ,适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这个大战略的提出 ,牵动的不止是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53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生活在那里的2 73亿人 ,而是整个中国。邓小平说 ,有两个大局。一个大局是让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加快对外开放 ,较快地发展起来。经过20年的努力 ,依靠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 ,这个大局已较好地实现了原来的构想。另一个大局 ,就是到20世纪末 ,全国达到小康之时 ,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以最终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个时候 ,中央要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会议开得非常成功。主要标志,一是批准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报告。这个报告集中体现了大会的基本精神。报告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全面深刻,求真务实,顺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5.
论“小康”     
论“小康”温勇二十一世纪正向我们走来,“小康”社会正向我们走来。要奔“小康”,就必须研究“小康”,邓小平同志首倡的“小康”,既是一个现实的奋斗目标,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同时还是一个全新的科学命题。认真研究邓小平同志的“小康”思想.有助于我们从...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重大历史命题。邓小平理论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具体的社会时代相结合的典范,既是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逻辑使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结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邓小平理论探索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命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时代主题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阶段论、社会主义发展观、社会主义改革观等一系列具有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意义的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意义的论断,彰显着建构现时代科学理论范式的基本遵循和理论气质,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从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的价值意蕴视角来看,邓小平理论是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把钥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块基石,是第三世界实现发展进步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提出来的。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而得出来的基本结论,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所揭示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其含意有两个方面:首先指明要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是这个命题的基础和前提,是对这一命题质的规定。他说明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不仅区别于一切资本主义,也区别于  相似文献   

18.
薛西英 《理论导刊》2001,(11):36-37
一、农村小康生活问题的提出及其标准达到“小康水平”,这是邓小平经济发展“两步走”战略的内容。这个问题是在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的。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召开的干部会议上,向全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我和大平正芳的谈话不是随意说出来的”。1979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正式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经过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达到小康水平,然后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确定为全…  相似文献   

19.
一、“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基础农村小康建设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观察形势、研究问题、作出决策,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主要位置,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为农村小康建设提供了契机。早在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就力主改革要首先从农村开始,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制定了党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的政策。19B4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内经济搞活首先从农村着手”…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00,(5):13-14
(一)加快经济发展,是创建明星小康镇的基础和条件。明星小康镇建设,经济实力是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创建明星小康镇就是一句空话。几年来,镇党委确定了“稳一、促二、兴三”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工业小区、私营经济区为龙头,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渠道。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镇工业区已成为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外向型为主的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