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法强化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力度,是依法行政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可分为加强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和加强行政执法外部监督。加强行政执法内部监督的途径为:设立相对独立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的各种具体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加强行政执法外部监督的途径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加强和改善人大监督,确保人大监督的权威性;强化行政执法的司法监督;切实发挥人民政协的监督;加强舆论监督;加强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2.
谭建 《理论探讨》2002,26(5):64-67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主要是指加强对“一把手”正确行使权力的监督 ,从而促使他们正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首先 ,对政治体制进行分析是探讨“一把手”权力监督的首要途径。而加强监督的必要性在于实现权力委托者意志和利益、进一步识察权力代理者、完善和调整权力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需要。其次 ,主要从权力运行主体、权力授予主体、权力体制内部制度、运行机制及体制外部环境方面提出了加强”一把手”监督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两会的召开,使人大的监督权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质询制度作为人大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和实现国家民主政治的保障,虽然在我国民主法治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制度性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因此,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质询制度的研究,并借鉴域外质询制度的有益经验,对完善我国人大监督体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治视角下党的领导体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凛 《理论探讨》2006,1(3):97-100
依法执政不等于党的领导,依法执政不同于依法施政,党的领导体制包括党内领导体制、依法执政体制、依法施政体制以及相应的监督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原则,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和完善党内工作机制和领导体制;按照权力制约与党政分工协作原则,改革、完善党的依法执政体制;按照党的政治领导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改革、完善党的依法施政体制;按照民主科学法治原则,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同时,党的领导问题应该避免“法律绝对化”、“民主绝对化”、“害怕民主”等三种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5.
依法行政的重点是“治官治权”,从“治民治事”转到“治官治权”反映了我国依法行政重心的转移,“治官治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制约行政权力,解决权力结构问题,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防止权力“越位、缺位、错位”,保障公民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6.
论党内监督     
加强党內监督,是纯洁党组织和反腐倡廉的需要;为保持党內监督的客观公正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依法治党等原则;在当前,党内监督,必须解决健全制度、完善监督体制和党內民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吴祖泼 《学理论》2012,(20):9-11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如何突破瓶颈,创新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规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实现权力制衡,是预防职务犯罪、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法律监督体系、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建立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我国依法行政实践的重要举措.行政执法责任制在实践中虽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为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能否对公权力实现有效监督以确保其正确运行是衡量一个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否成熟、治理能力是否高强之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领导全党开展治国理政现代化实践探索中,对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举措,其要旨是厘清权力监督与治党治国关系、明确权力监督要点、聚焦权力监督对象、重塑权力监督体制、整合权力监督力量,从而真正实现将权力关进制度之"笼子"。习近平关于权力监督的新思想、新举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最新成果。全面总结习近平的权力监督观,对进一步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公民文化是社会监督优化的精神支撑,社会监督是公民文化发育的现实阶梯,二者是一个互动过程;培育公民文化和优化社会监督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努力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1.
袁慧 《团结》2011,(5):14-17
民主监督作为民主党派的一项基本政治职能,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促进政府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监督的质量与效能,使监督功能长效地发挥下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按程序走,照规矩办事,必须使监  相似文献   

12.
权利保障是权力监督的基础,权力的运行必须受权利的监督。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权力监督,减少和杜绝缺乏监督的权力,关键是从保障公民和党员的权利入手,解决缺乏权利的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虽然我国依法行政成绩斐然,但尚不能充分满足现实发展需要和公众对法治的强烈期待。政府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以人为本,把服务作为根本使命;用信息公开推动公众参与;尽快完善行政程序制度;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都关系到能否完成《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所确定的十年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提出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途径和措施.主要观点必须严把"一把手"的选人用人关并慎重授权、掌握干部成长规律和加强全程化管理、改变权力高度集中局面、改革现存监督体制以及完善决策机制等方面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伟 《行政论坛》2005,(1):61-64
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关键在于行政法治,而实现行政法治的基本途径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和制约。因此,必须确立行政权是有限权力之理念。对于行政权的法律监督应从“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两方面入手,确保监督权力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以及监督权利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并设定相应的法律监督程序保障行政法制监督切实有效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6.
权力是统治阶段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以强制性手段体现出来的国家意志。在社会主义国家 ,统治阶级和执政党如何正确行使权力 ,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出相应思考 :一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作用 ,形成监督的合力 ;三是关键是要在监督体制机制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是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需要。但由于当前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存在疏于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无法监督、不要监督等诸多问题,监督难、难监督、监督实效不佳一直是困扰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道难题。监督机制的虚化、弱化乃至失灵、失效,是传统政治文化中消极因素影响、政治民主化进程滞后、监督领导体制不顺、监督制度体系不完善等各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增强领导干部监督实效,必须从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监督意识、发展党内民主、改革创新监督领导体制、完善监督法规制度四个重要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监督制度在总体上适应社会主义制度要求的同时,其监督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缺陷也开始显现。本文分析认为,其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监督机构设置不科学;监督运行指向单一;监督法律供给不足;监督实施滞后;监督体系及其运行缺乏统领机构。这种科学分析,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完善现行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并从制度上、机制上对症下药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依法行政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走向依法行政的过程,应包含行政法律体系、行政法治监督、公务员能力等诸多环节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刘颖  张英魁  陈平 《党政论坛》2011,(13):33-35
我国现行监督体制产生于新中国成立后,可将其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大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构建监督体系,完善监督制度,以防止行政主体滥用职权、违法行政。尽管我国的监督体制一直不断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