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作为中国近代治安处罚法规的嚆矢,1906年出台的《违警罪章程》是作为特别刑法面世的。尽管当时国内外对违警与犯罪的关系尚无定论,但基于多方因素的考虑,1908年《大清违警律》采取了违警罚法与刑法分立的模式。民国时期出台的1915年、1928年、1943年的三部《违警罚法》,通过转变违警用语、明确违警责任、调整处罚方式及增订处罚程序,逐步推进了违警罚法的去刑法化进程。这是行政司法合一传统的强大惯性与欧风美雨带来的权力分立理念交织碰撞,留给中国近代治安处罚法规特有的时代印记,其去刑法化的进程同时也是其趋行政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2004年10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以下简称"治安处罚法")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实施了17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被修改成《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消息,在媒体上引起了热烈的议论。比较普遍的意见是,治安处罚法的规定既然增加了受罚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为防止公权力与私权利间关系失衡,必须更加注重完善处罚程序,有效约束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1 94 3年违警罚法汲取了自清末违警罚章程而来的经验教训 ,同时亦注重采纳近代法学、警察学的先进成果和和东西各国的立法成例 ,堪称中国近代违警罚法的典范 ,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有悖法理精神与警政原理的内容 ;该法尽管因落伍于时代被正式废止 ,但其反映法学与警察学规律的内容足资在修订相关法规时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 对于违反治安管理的人给予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处罚,是通过公安机关依法裁决和执行来实现的。裁决和执行处罚,是贯彻《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关键。正确裁决和执行处罚,我认为必须紧紧把好以下几个关: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贯彻《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施行与正确执行,亟需对其相关概念及部分具体规定作出明确界定与定义。立法施以自由裁量权施以过大限制,同时又对其留存有了被滥用的空间。法规"量化"的缺失,不仅导致违法与犯罪界限模糊难辨,司法腐败,执法不公等现象更让"人情"、"关系""利益"等毒瘤有了滋生、蔓延的温床。本文列举了现行治安处罚法施行过程中若干界定不清的几点问题,并就此基础展开论述,提出了有效规制治安处罚行政裁量权的施行方案,以期保障规范化执法建设的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6.
就如何认定信息自由法上"行政机关"这一问题《,联邦行政程序法》时代的法院运用了"实质独立的权力"标准并在其后对其进行了发展,可归纳为"功能等同"认定标准。随着1974年《联邦信息自由法》的修改,"广泛的、具体的和几乎日复一日的监督"逐渐成为主流标准并在之后案件中实现了发展,可归纳为"实质控制"认定标准。"功能等同"向"实质控制"的演化,反映出美国法院在信息自由法中"行政机关"的认定上司法态度的演化。  相似文献   

7.
<正> 《中外法学》邀请了军队驻京大单位的一些同志就军事法学有关问题发表意见,目的在于推进我国军事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建立完整的法学科学体系。在我国,虽然军事法有久远的历史,但军事法学的研究起步则较晚,直至80年代后期才逐渐有人涉猎这一法学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1987年5月,国家教委正式将军事法学纳入法学学科体系,作为该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1987年10月,军事科学院召开了军事法学科条目框架设置问题座谈会,其后,《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将军事法学科增设为该书57个分支学科之一。1988年11月,中国法学会召开了"十年法制理论座谈会",确定军事法学是我国法律学  相似文献   

8.
治安处罚的主要法律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法律的滞后导致了执法中的一系列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要在坚持处罚原则、更新处罚观念的基础上修改法律。  相似文献   

9.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改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关于复议前置的作法,给被处罚人创造了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机会,也将加大了公安机关在治安处罚案件中被告的压力,加强公安机关应诉策略研究,有助于指导公安机关应对即将大幅增加的治安处罚行政诉讼,提高胜诉质量,维护公安机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治安处罚是公安机关进行治安管理的行政强制活动。它的实施与广大公民、法人的权益密切相关。本文从法律的适用性出发,通过剖析当前治安处罚最主要的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实体和程序规范方面与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冲突,以及它在治安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适用困难,提出进一步完善治安处罚法律体系的法律修改建议:将《条例》的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分别立法,加强法律间的配套与协调,以适应治安行政管理依法从严控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 菲利普·塞尔兹尼克(Philip Selznick,191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教授、社会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法律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论著是《法律社会学》(载默顿等人编:《社会学》一书,1957年);《社会学和自然法》(载《自然法论坛》1961年第6期);《法德、社会和工业正义》(1969年)。一、法律社会学的发展塞尔兹尼克在《法律社会学》一文中首先提出法律社会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他所讲的"法律社会学"包括了"社会学法学"。  相似文献   

12.
薄燕娜  马强 《中国法律》2007,(2):35-37,101-104
中国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立法实践可追溯至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颁布,其后《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相继出台,这三部法律及其配套行政法规被概称为“三资企业法”在渐成体系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律规范中居于核,心地位。与之相较,规范内资企业的《公司法》问世于上世纪90年代,《合伙企业法》、《外商独资企业法》能够被适用更是迟至90年代后期。  相似文献   

13.
杨寅 《法学评论》2013,(1):107-112
2010年12月,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开始实施。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对行政赔偿制度就有原则性规定,1982年《宪法》恢复了这样的规定。1989年《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赔偿制度作了法律落实,是该制度的开端。1994年,《国家赔偿法》正式制定出台,但在其后的实施中暴露出法律规定和实际效果方面的一系列不足。2010年,对《国家赔偿法》作出了修改,包括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程序、举证规则、赔偿标准、赔偿金获取、赔偿请求时效等方面。2011年,为贯彻落实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国务院以行政法规的形式颁布了《国家赔偿费用管理条例》,对国家赔偿费用的预算、申请、支付等作了具体规定。行政赔偿制度的新近发展显示了我国行政法治和人权事业方面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治安管理处罚裁决程序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内容包括:治安案件的管辖、立案、查证、讯问、裁决执行,以及被裁决人不服裁决的申诉、起诉等规定。这些规定是公安机  相似文献   

15.
<正> 1981年英国出了第七十一版的《人人法律顾问》(由诉状律师编)。其中有一章节介绍了英国有关青少年的立法(现行的《1933年青少年法》)。《1933年青少年法》有条文109条和附表6个。1938、1952、1956、1958、1963和1969年又通过了它的修正法。兹联系有关法律,将该法简述如下(除另有说明者外,"少年"系指未满14岁者、"青年"系指满  相似文献   

16.
新法解读     
《法律与生活》2011,(12):53
新法速递修二法,强化企业缴纳工伤保险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修改后的《煤炭法》和《建筑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二法与一法"对接"此次修改《煤炭法》和《建筑法》是为了与《社会保险法》"对接"。201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相似文献   

17.
<正> 北京大学科技法研究中心《科技进步法》立法研究小组承担的国家项目——《科技进步法立法研究》,日前在厦门举行的第二次全国"科技进步法"研讨会上获优秀奖。 1990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杨竣等172名全国人大代表向七届人大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科技进步法》的立法提案。这一提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  相似文献   

18.
<正> 康德于1797年发表了《道德形而上学》。此书分上下册,上册为"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下册为"道德的形而上学原理"。1887年 W·黑斯蒂(Hastis)把上册译成英文,题名为《康德的法律哲学》。康德的法律哲学,十九世纪在欧洲有很大影响。"法的形而上学原理"被译成多种文字,就英文版而言,也有好几种译本。1965年纽约还出版了 J·拉迪(Ladd)的新译本。在德文中法(Recht)一词尚有权利和正当的含义,康德与黑格尔使用"法"时,主要  相似文献   

19.
人物点评     
刘仁文:对《反恐怖主义法(草案)》发声不仅表现其勇敢2014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草案)》(以下简称《反恐怖主义法(草案)》),并将此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5年2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仁文表示,《反恐怖主义法(草案)》有不成熟之处,如"恐怖主义"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单纯的"言论"和"思想",不宜纳入恐怖主义的范畴;"恐怖主义"应该以"暴力行为"作为前提;"三股势力"作为政治术语没有争议,但作为法律用语则有待商榷,如果要把  相似文献   

20.
2010年2月,时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的邹碧华应约为《中国审判》"我办一案"栏目撰写《"要件审判九步法"解析》一文;同年9月,法律出版社出版其著作《要件审判九步法》;2011年他在《人民司法》发表《要件审判九步法及其基本价值》,引起法律界广泛关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旭东在《法制日报》上撰文指出,"要件审判九步法"化繁为简,将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纷繁过程创造性地分解为九个环节,环环紧扣,层层递进,使裁判的形成过程不仅成为一门科学,更成为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