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明 《奋斗》2013,(10):40-41
1938年7月2日,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的窑洞里接见世界学联代表团柯乐满等人时说:“边区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地方呢?一句话说,边区是一个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1941—1943年,日本侵略者加紧对中国占领区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并集中日、伪军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国民党反动派也加紧反共磨擦,停发八路军的薪饷、弹药等物资,并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封锁,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一面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深入调查研究,采取各种措施,改善边区军民生活,一面在全党开展整风运  相似文献   

3.
由马洪武教授主编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是当前出版界难得的一本好书 ,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专著。第一 ,该书是一部关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通史 ,填补了该史学领域的一项空白。首先 ,近年来各地出版了一些敌后抗日根据地史 ,也包括华中各抗日根据地 ,可是都是各自省属范围或地区范围的抗日根据地史 ,如江苏省编写出版了苏南、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史 ,安徽省编写出版了皖江、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史 ,湖北省编写出版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史 ,浙江省编写出版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史 ,河南省编写出版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史等…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全民族全面抗日的序幕拉开了。1937年10月,聂荣臻率领3000人的部队,创建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边区人民一边与敌人进行军事与政治斗争,一边进行经济建设,为发展边区经济,打破敌人的封锁,巩固壮大根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略述淮北二地委的减租减息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4年8月,彭雪枫、邓子恢领导的新四军四师,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向豫皖苏边区挺进,打通被日本侵略军隔断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与华北、陕北抗日根据地间的联系,恢复扩大淮北抗日根据地。我四师两个主力旅挥师从路东西征,取得了小朱庆、八里庄、保安山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歼灭日伪顽军13000余人,进而重新恢复了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是年11月,经淮北边区党委批准,下辖永城、萧县、宿蒙、宿怀、宿西、永涡、永商毫、夏邑等8个县的淮北路西抗日民主政权组成,并组建了中共淮北二地委、二专署、二分区。  相似文献   

6.
正冀鲁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1938年夏,杨得志奉命率部东进冀鲁豫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在冀鲁豫边区的5年零3个月,他为建设敌后重要抗日根据地——冀鲁豫边区做出了杰出贡献,不仅其军事指挥艺术载入军史上,而且他高超的统战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确保了根据地的扩大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政策魏芙蓉,郭永学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华中地区、山东地区等抗日根据地的创立,随着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健康发展,各抗日根据地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抗日根据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建...  相似文献   

8.
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其地域范围包括河南省中部、南部和湖北省的大部,以及安徽、湖南、江西省与湖北的边界地区.第一部系统全面反映鄂豫皖湘赣边区人民和新四军第五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艰苦创造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的史书——《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史稿》,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发展到19块。从地域上看,各抗日根据地基本上是建立在一个省份的某一局部边区或数省交界地区,惟独山东抗日根据地是比较完整地建立在原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形成全省规模。虽然津浦路以西的地区被划归冀鲁豫边区,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主体部分的完整性影响不大,且该地区在1941年6月以前仍归山东分局领导。为什么山东抗日根据地能够在一个省份内完整、统一地形成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山东境内山地、湖泊和平原交错,沿海港湾较多,矿藏和物产丰富,并且人民富有反抗传统,为建立大片根据地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曾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的彭雪枫,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1938年春夏之交,徐州、开封相继失守,豫东皖北沦陷,日军打通了津浦线,并控制了三条交通线。党中央、毛主席及时提出了向鄂豫苏皖四省敌后发展的战略方针。在这种情况下,彭雪枫奉命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后改为六支队、新四军第四师),从河南竹沟开赴豫东皖北,进行敌后游击战争,为创建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淮北抗日根据地作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20,(9)
正抗日战争中后期,党中央为克服财政经济困难、积蓄物资备战备荒,要求各抗日根据地的机关、部队、学校三大系统深入开展生产运动,同时组织开展节约运动。在机关节约运动中,节省公物成为重要内容。陕甘宁边区作为党中央所在地、抗日根据地试验区和示范区,在抓全边区机关节省公物方面积极探索,创造了"边区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任远 《党史文汇》2022,(10):18-23
<正>晋察冀边区是全民族抗战时期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制度最早实施的地区之一,彭真曾任北方分局(后改称晋察冀分局)书记,同聂荣臻等同志建立并巩固了这块革命根据地。彭真根据边区的具体实际主持起草了具有地方宪法性质的纲领文献《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二十条》(即《双十纲领》),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3.
<正>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领导对日伪的战争和反对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的过程中,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提出了把根据地农业建设放在首位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还对根据地经济建设提出了许多具体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挫败日伪的进攻、粉碎国民党的军事、经济封锁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建国以后的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抗日根据地的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我们边区虽是抗日的后方,但也是前线,我们不能老唱‘空城计’……敌人在磨刀,我们也要磨刀。”1945年6月,从晋察冀根据地雁北地区来的罗元发参加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会议临结束时,毛泽东发出号召:“我们应该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我  相似文献   

15.
1937年,国共两党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后,根据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指示,1938年1月至3月,政和边区根据地的建松政、政屏、寿政庆三块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720多人,分四批奉命整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相似文献   

16.
1944年夏,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开始了对延安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考察。中央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显示:美军观察组的派驻和撤销都由美国人主动提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美军观察组非常重视,热烈欢迎,并给予了积极配合。美军观察组的目的是搜集有关日军的情报,了解中共的实力和在对日反攻中的作用,确定战后美国与中共合作的可能性。他们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开展专门座谈、实地参观等对延安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了很多考察,不仅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而且与中共洽谈了一系列军事合作,同时也对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有了全新的认识,给予了客观的高度评价。此外,与美军观察组相关的一些档案也从侧面证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付出的巨大牺牲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史文敏 《党史纵览》2009,(12):36-38
张爱萍(1910—2003)。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省达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职。领导建立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苏皖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苏北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43年秋天,冀鲁豫边区和冀南抗日根据地所属的聊城、茌平、博平、清平、高唐、夏津、武城、临清、丘  相似文献   

19.
冯芝桂 《湘潮》2006,(6):14-16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又加上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39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干部生产动员大会上,就如何面对困难向大家发问:“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回答当然是后者。为了克服困难,渡过难关,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40年5月,朱德从抗日根据地回延安后,也投入了大生产运动中。提议开垦南泥湾1940年9月2日,朱德邀请董必武、徐特立、张鼎丞、王首道等到延安西川视察,随后前往南泥湾等地考察。在这次南泥湾考察中,朱德看到南…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传播是晋察冀边区贯穿八年抗战中的一项颇具成效的人文活动。这一活动有力推动了边区的抗战、建设,成为边区军民巩固发展边区、坚持持久抗日,争取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它为抗日敌后根据地文化事业的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播种与建构开辟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部队是边区新文化的首批传播者。他们一踏上边区土地即发扬其前身工农红军文化宣传的光荣传统,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掀起抗日救亡热潮。一时间抗日标语写满街头村庄,救亡歌声响彻大小山沟、广袤平原……随着根据地的开辟、巩固,边区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