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世界》2013,(4):68-69
一、中国“两会”胜利召开.中国梦开始起航3月3~17日,中国“两会”在北京正式召开。此次“两会”具有两个特殊意义,一是完成了国家领导人的换届选举;二是进行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大会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中国又一次完成了政权交接的平稳过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政权的稳定性和政策的延续性。2013年“两会”还进行了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大部制改革,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的第七次大规模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这一期的“独家策划”里,我们的记者分别对江苏、珠江三角洲、西南地区的一些城市和城市带的情况做了报道。这些报道集中展现出的一个趋势是:在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带与城市带之间,正发生着悄悄的然而却是激烈的较量。之所以说是悄悄,因为这些较量并没有诉诸公开;之所以说是激烈,是因为各地政府与自己的“假想敌”的竞争已经全面拉开,它涉及到几乎各个政府经济部门,产业与城市建设。 我们对这种竞争表示欢迎。它表明了各地政府竞争意识的加强,以及相应的服务意识的增强;有压力才有动力,正如“长三角”给“珠三角”的压力,苏州给无锡的压力,都会化成它们新一轮自我超越的动力。 在竞争中,我们也看到,地方政府的思考更加开放,开始在一个更大的空间和产业分工格局下认识自身的比较优势,学会借力。例如江苏一些城市对上海功能的利用和补充,攀枝花借助在昆明的温州商人的力量活跃地方经营环境。“跳出自己看自己”,无疑会看得更加清晰。 当然,我们也看到目前城市较量中的一些隐忧—— 政府主导型的竞争如何更贴近地方实际和长期的比较优势,政府行为如何避免短期化? 行政的力量如何走出“惟我独尊”的、“赌气”式的框架,如何使得产业的力量成为主导? 城市较量如何才能避免成为简单的“领导的政绩较量”、“经济数字的较量”、“景观的较量”,而同时成为造福人民、立足一个地方长远发展(如文化教育、环保等)的较量? 在城市较量的同时,如何避免“挖墙脚”、“以邻为壑”等弊端,推进城市合作?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中心、城市带不可能只有一处,而且经济中心也是多个层次的,城市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规划自己应该定位在哪个层级、哪个区域、哪个领域的“中心”,而不能动辄都是“国际化中心”。 今年以来,《南风窗》分布在全国主要地区的记者对中国区域和城市的发展给予了较多的报道。我们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报道,我们愿意看到,在新一轮城市化和城市带的竞争中,出现百舸争流、和而不同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正>瑞兔奔新春,四海皆欢腾。又是一个全球同贺中国年的欢乐时节。世界各地点亮“中国红”,分享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感受中国的多彩文化和开放胸怀。春节,承载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传递着现代中国的开放、进步,既是“中国时间”,也是“世界时刻”。从东方到西方,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人们喜爱春节,享受春节文化,期盼春天的脚步,也愈加体验到这一节日的精神内蕴,更加清晰感知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4.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古诗源》一“南风,改革开放之风”“让改革之风劲吹”,“广州是全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就定为《南风窗》吧!”这是市里儿位主要领导在给杂志起名时的中心话题。这些话,毋宁说是给刊物定了宗旨《南风窗》杂志酝酿于八四年冬,八五年四月创刊。八六年元月起交全国邮局发行。值此之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阐明宗旨,以昭拳拳之心.让上下左右及海内外人士监督指教,颇感必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大地带来了生机。时势要求改革、开放、广州“得天独厚”,在全国大城市中最早获得“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又是沿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就“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要部署。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的第一年,是中国人民高兴、自豪、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正式入世,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神州大地,一片欢腾。新年钟声送走了难忘的旧岁,迎来充满希望与生机的2002年。在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正踏上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新征程中必须具有的时代精神和事业追求。 与时俱进,“进”是目标、是任务、是责任,也是动力与压力。我们处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伟大变革时期,求发展、求进步是社会的需要、国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王新奎 《国际展望》2011,(6):I0001-I000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始终。中国加入WTO不是从2001年开始的,最初动因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只是由于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一系列变化,这一过程持续了近20年。这20年以及中国入世十年来,实际上就是一个中国以WTO为动力,以融入经济全球化为战略,以不断地学习、借鉴作为人类共同文明成果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不断推动中国改革和开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管仕廷 《工会博览》2011,(10):303-304
“红色精神”,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红色精神有特定的内涵及类型,虹色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强大动力,红色精神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力量。传承红色精神要与日俱进。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3,(2):77-77
自2009年汽车工业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1 000万辆大关,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伴随着经济发展、产业成熟的是消费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而多元的需求也催生了市场的细化。正如从传统商务型的中高级轿车市场中细分出来的运动轿车,凭借其独特的动力优势异军突起,独占一方市场。  相似文献   

10.
慈悲的手段     
明媚 《法制博览》2009,(18):9-9
上海男人很难,难就难在了“男”字上。从中国古人造字的角度分析。“男”由责权利的角色定义,那就是“田”和“力”的组合。在田地里出力气劳作的人就是男人。我没有考证过英语,男人的man,似乎没有什么对男人责权利规定;在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中,对男人的考核标准是田地里的苦力活。这就委屈了上海男人。从有上海那一天起,上海男人就输了。虽然上海也有人种地,但是上海的主流人群是市民而不是农民。  相似文献   

11.
“东进!东进!我们是90年代的上海人!”自从1990年4月18日中央宣布开发浦东以来,“东进序曲”又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响起。以浦东开放开发为龙头,以东带西,东西联动,使上海重新成为太平洋西岸的国际大都市,这是“东进序曲”的主旋律。三年半过去了,曾经有一段时间,“东进”之歌似乎趋于沉寂,一些走马观花的人们形容浦东的进展为“还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小平南巡、党的十四大后,“东进序曲”又一次高扬……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十五”最后一年——却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元年。这一年,一系列的变革诸如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上市、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资本充足监管的实施以及股权分置的改革纷至沓来。过去的5年,中国向世界给了一个连很多发达国家都自愧弗如的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新的5年,中国又会给出什么?  相似文献   

13.
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随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少年法庭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正如1899年美国伊利诺斯州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少年法庭法》、同年又在芝加哥市设立了第一个少年法庭,标志着近现代世界少年司法制度的诞生一样,上海少年法庭的建立也同样成为中国少年司法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志。人民法院建立少年法庭,专门审理涉少案件,这在我国审判制度上是一项重大改革,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有效举措。它对于全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教育人、挽救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  相似文献   

14.
一、走向世界的前奏:中国的第一次开放一九七八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此,中国真正进入了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回顾起来,三中全会无疑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使中国获得再生能力的转机。三中全会后的开放,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交汇起来的全面开放。但是,我们也不应当忘记,早在七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五月号发表《告‘御状’的香港女骗子》(下简称《告状》)一文之后,海内外反应热烈,许多读者来信为之拍手称快。从这个利用内地的官僚主义穿梭行骗的典型事件中,人们看到了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复杂性,思考着进一步开放与改革面临的新课题。最近,李茹英女士在香港《争鸣》杂志八月号又发表了一篇文章,指控《告状》一文是“来势汹汹的舆论攻击”、“利用国家宣传工具”、“蓄意歪曲事实”、“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然而,李茹英的文章对《告状》一文摆出的一系列主要事实,能避则避,能推则推,能赖则赖,“王顾左右而言它”,不敢面对真正的实质性  相似文献   

16.
4月15日,“一方面军”聚会常州。 5月7日,“四方面军”无锡结盟。 5月8日,“三方面军”举旗上海。 5月25日,“二方面军”西安会师。……千军万马,山雨欲来。中国新兴的证券界正面临一场90年代的新长征。“一不要赌博,二不要搞证券”? 进入1990年以来,经济领域里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是:中国的证券业应向何处发展。在大陆匿迹30年的证券交易的重新露面,一开始就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刮目相视。1988年开放了全国证券市场,证券交易虽以国库券交易为主,却如遮不住的青山,日见繁荣。1987年上海证券交易总量不过  相似文献   

17.
1991年8月19日,是东方大都市的上海建城700周年的纪念日。当上海人充满自豪地眺望新落成的南浦大桥,展望未来时,他们突然发现,一座古城墙悄悄地出现在面前。上海还有城墙?年青人只知道希尔顿、波特曼、南浦大桥,对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438年的古城墙,他们毫无记忆。只有一些上海的老人,仿佛在这一天重新找回了光荣与梦想,慰藉和寄托。南浦大桥连接的是浦东和浦西,“古城墙”连接的又是什么呢?是过去和现在,传统与开放,复古与革新,“围城”和“拆墙”?……城墙,作为一种文化的标志和见证物,在中国由封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一九九○年四月,党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短短几年来,浦东新区的面貌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超过了浦东近代发展史上的一百年”.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中的新的高速增长点,已经成为中国深化改革中新的体制创新点,也已经成为上海、长江流域同世界经济新的连接点.当前,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以功能开发为主的新一轮开发正在进行,经济也将以更高的速度持续发展.到二○○○年,浦东新区GDP将达到780亿元,并将率先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龙头和标志的浦东,届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将是一幅更加壮丽的画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体制结构的变化,浦东地区各类刑事犯罪绝对数也在逐年上升,在所有的刑事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尤其是14至17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十分严重,暴力化程度逐渐加剧,社会危害性不断加大,并明显地表现出成年人刑事犯罪的特点.浦东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已日益成为  相似文献   

19.
<正>五年一次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推荐评选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从北京市今年为推荐评选而出台的相关文件看,其中在京连续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外籍劳动者也可参评,这预示着在首都工作的数以万计的外籍劳动者有了当选"洋劳模"的机会,这一规定在海内外媒体引起了广泛关注。外籍劳动者可参选劳模,充分体现了发展中的中国对劳动价值的尊重,体现了开放中的中国对人才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尼时提议,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着力于经济外交的重大举措,是中国周边外交特别是中国对东盟外交锐意进取、积极主动的重大标志。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国内外诸多学者都有不少富有创意的论述,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