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现阶段人口拐卖的行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它严重威胁着整个社会的治安秩序,造成一种广泛的心理安全恐慌。以强迫体力劳动和色情服务为目的的人口拐卖正在取代传统型的拐卖行为。也因此对现行刑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我国刑法中的拐卖妇女儿童罪做了分析,建议从罪到刑在立法上都应该予以变更,以适应拐卖人口犯罪发展的现状,同时也有利于刑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目前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即污染环境罪的既遂形态,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严重污染环境这一构成要件的理解,分析结果犯、危险犯和行为犯的理论构造,并结合现有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需求,否定本罪为结果犯和危险犯的结论,肯定污染环境罪是行为犯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既遂形态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即结果犯说和行为犯说。以犯罪既遂形态的科学划分为基础,对该罪的既遂形态作出重新审视,论证前述两说的偏颇之处,分析该罪的既遂形态,即"不纯正行为犯"的理论内涵,及其在司法解释中的应有含义,对于学术和司法实践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界定“贩卖”一词的既遂标准之时,要从厘清“贩卖”一词的语义出发,了解其构词特点,寻求其核心语义,并以此来作为“行为完成程度”的参照,从而在理论上确立贩卖行为达到既遂的标准;运输毒品罪属于行为犯,行为犯以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作为既遂标准,运输毒品罪应以运输毒品的“合理位移”作为犯罪既遂的临界点,而“合理位移”的标准需在个案中根据相关因素加以认定。  相似文献   

5.
拐卖妇女、儿童罪及相关犯罪主要包括拐卖妇女、儿童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以及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妇女、儿童罪等。当前 ,拐卖人口犯罪屡禁不止且异常猖獗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新《刑法》所规定的这些犯罪仍存在着立法缺陷。文章阐述了拐卖妇女、儿童罪及相关犯罪的立法缺陷 ,并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二年来,在刑事犯罪中又出现一种新型的犯罪活动——拐卖妇女儿童。这类丑恶的犯罪活动给许多家庭造成不幸,直接侵犯了妇女儿童的人身权益,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扰乱了社会的安定局面。  相似文献   

7.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既遂和未遂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第 347条规定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律、法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从这四种行为的外观形式看 ,它们在时间上都有一定的延续过程 ,存在有很多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因此 ,这四种行为均须以实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才构成既遂 ,到底这些行为发展到何种程度才构成既遂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8.
非法组织卖血罪客观构成要件中的非法只是为了宣示并强调组织卖血行为的违法性,不具有实体意义;组织卖血行为不应理解为仅实施组织行为即可,但也无须卖血行为的完成,更不是组织行为和卖血行为的叠加,而应作行为整体理解。当行为人实施的组织行为得到被组织者的积极回应,并具备了卖血的意愿及行动,便可认为行为人的组织卖血行为已然着手,其犯罪既遂应以行为人将被组织者从零散的状态,通过实施策划、指挥、动员、拉拢、联络、引诱、招募、介绍等一系列组织行为,使被组织者统一到献血点办理完毕所有献血手续为标准。  相似文献   

9.
贩卖人口在解放前的旧中国盛行。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严厉打击,到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贩卖人口犯罪在我国已基本绝迹。70年代初,拐卖人口犯罪又死灰复燃,开始发生在少数几个省,以后逐步蔓延到十几个省区,最后涉及到全国的许多县市,到80年代初,拐卖人口的犯罪发案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率,据统计,1983年全国逮捕的人贩子比  相似文献   

10.
刑法中的被害人承诺,又可称为被害人同意,是指法益主体对他人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所表示的承诺或同意.根据被害人对其承诺放弃的自身法益是否具有处分权,被害人承诺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司法功能,即排除犯罪性的功能与对侵害人从宽处罚的功能.就拐卖妇女罪中的被害人承诺而言,其实质内容是被害妇女同意或主动要求他人将自己拐卖.由于拐卖妇女罪的客体是人身不受买卖的权利,而被害人对这一法益并不享有处分权,所以拐卖妇女罪中的被害人承诺只具有对拐卖人从宽处罚的功能.这一功能在司法实践中有三种实现方式,即对拐卖人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  相似文献   

11.
在拐卖妇女犯罪中依法规范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既是正当防卫制度中“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立法精神体现,同时也能更加全面有效的保护被拐妇女合法权利。在拐卖妇女犯罪中认定正当防卫行为应准确把握以下因素:非法拘禁行为可以作为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人也能成为防卫对象;防卫限度的判断要考虑双方力量对比以及进一步造成损害的现实可能性;认定防卫过当时综合考虑不法侵害人的过错程度和不法侵害的周期长度。  相似文献   

12.
贩卖人口在解放前的旧中国较为普遍。新中国成立以后,经严厉打击,到50年代中期,这种犯罪已基本绝迹。到了80年代初期,随着人财物大流动、外来人口的骤增、自发劳务市场的出现与蔓延,个别地区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又死灰复燃。北京市是80年代末才发现此种犯罪活动的,对此类案件,北京市历来十分重视,1991年9月全国“人大”颁布《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商品意识不断提高,交通更加便利。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并呈发展蔓延之势。为了有效地遏制此类犯罪的上升势头,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有必要研究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法律只保护值得保护之权利,并且保护权利人人格自由权的价值远远高于干涉被放弃的权利的价值。被害人自愿放弃的利益应当排除在刑法的保护范围之外,在被害人对其能够自由处分的法益作出承诺放弃之时,应当阻却犯罪的成立。拐卖妇女罪所保护的法益是妇女的人身自由权与人格尊严权,所以在被害妇女自愿被拐卖以及拐卖过程中同意发生性行为等情形之下,行为人不应当构成拐卖妇女罪,更不能对其适用奸淫妇女的加重情节。  相似文献   

16.
法律只保护值得保护之权利,并且保护权利人人格自由权的价值远远高于干涉被放弃的权利的价值。被害人自愿放弃的利益应当排除在刑法的保护范围之外,在被害人对其能够自由处分的法益作出承诺放弃之时,应当阻却犯罪的成立。拐卖妇女罪所保护的法益是妇女的人身自由权与人格尊严权,所以在被害妇女自愿被拐卖以及拐卖过程中同意发生性行为等情形之下,行为人不应当构成拐卖妇女罪,更不能对其适用奸淫妇女的加重情节。  相似文献   

17.
探析了贪污罪既遂未遂形态的认定标准、构成特征以及贪污罪的既遂形态结果犯与数额犯的具体特征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现象是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人"选择他们所认为的最适宜的某种方式追求最大的效用和利益。基于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这种针对弱势群体的违法犯罪活动,从而得出的结论是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防控的。  相似文献   

19.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拐卖妇女、儿童罪作了明确的认定,即“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收买、接送、中  相似文献   

20.
运城地区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近年来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由下降转为增加,由拐入地向即是拐入地又是拐出地演变发展,犯罪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拐卖手段和方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