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改制要走向规范化○孟庆亮一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过程就是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从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征要求...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在MBO中转让价格过低导致企业收购者对国家和民众的剥削,而企业改制时对职工忽视隐性负债的补偿,则构成对企业一般员工的剥削。低估企业的净资产是进一步压低转让价格的关键。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在MBO过程中剥削的产生,引导国企产权改革健康推进。  相似文献   

3.
刘玉杰 《求贤》2011,(10):19-19
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了产权主体,形成了新型的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加强和改进改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对其进行改制、改组和结构调整,但在新体制建立过程中往往遇到国有企业高额负债、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及由此带来的效益低下的情况,这一状况直接影响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和市场机制的建立.国有企业债务重组是通过企业和银行债权、债务关系的调整,促进企业制度创新,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和企业产权结构,重建市场运行微观主体,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  相似文献   

5.
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二次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爱苏 《探索》2001,(5):108-109
股份合作制是中小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的高度结合,有效地推进了企业改制.同时,给企业带来了产权结构不合理,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股份合作制企业必须进行以产权为核心的二次改革,优化产权结构,完善治理结构,向股份公司和私营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应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君 《发展论坛》2001,(2):42-43
在整个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显然在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不触及产权制度的改革只能是浅层次的改革,其效果也是短暂的。   一、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首先,产权清晰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和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赋予国有企业独立的法人地位,就是将政府出资人终极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分离,让政府仅以出资额对企业的民事活动承担有限责任,由对…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涉及领导体制、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 而且涉及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改革的大局,在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同时, 加快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向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党建工作转变。一、目前国有改制企业党建工作遇到的难点一是摆正位置难。对改制企业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在认识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在改革中作了积极的探索,不断地进行了自身改革。但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衡量,无论是在改革的力度还是改革的深度,都还存在不少差距,仍然徘徊在被动的位置。虽然进行过工效挂钩、风险抵押承包等多种形式的改革,但关键没有抓住产权的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仍是一个虚拟的主体。其产权貌似人人所有,实则个个不管,所以产生的通病就是人们对经营不太关心,缺乏主动性,没有持久的积极性。而积极性低下的结果必然是企业效益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不明,导致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直接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产权的改革至为重要。如何在国有这个问题上,进行产权的改革,搞好产权明晰的工作,以调动企业全体经营者的积极性,改变企业效益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的被动局面找到一个最佳的办法?笔者认为,推行股份制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它有如下的好处: 1.能使企业产权明晰。在股份制企业中,国家股、企业股、个人股所代表的资产是经过有关部门严格评估核资界定的。因而各种股份代表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明确规定的,这样企业产权有了合理的界定和明确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课题。自1994年《公司法》实施以来,我区对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作了些有益的尝试,一些国有企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下,依《公司法》规定,纷纷改制登记为公司企业。1995年7月,我区又确定了13户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方案,至1996年3月底,13户试点企业中除包头鹿苑集团因产权问题搁浅外,其余12户企业已全部转入了实施操作阶段。本文主要针对我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实践,结合国务院确定的百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改革情况,就几个问题作一些讨论。一、关于公司制改革方向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 ,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 ,改制企业党组织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也是改制企业在实践中要认真落实的一项重要任务。一、适应企业改制的新特点 ,明确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后 ,在运行机制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企业产权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 ;企业管理体制由原来的经理…  相似文献   

11.
邮电企业作为国有企业,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由无线寻呼的剥离改制到邮政、电信的彻底分营,真正步入了改革的实践。在企业改革中,我们不得不对企业人事工作投入应有的关切。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企业经营者都很清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本人以为,管理和科技好比两个轮子,人才就是连接两个轮子的轮轴。不难体会,没有轮轴的两个轮子,是太法连成一体快速驱动的,更无法使这对轮子驱动到最佳状态,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而人才作用的发挥,靠的又是人事机制有效的运作。企业经…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到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涉及到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组织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改革的全局,在实现国有企业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加快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向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党建工作转变。 一、当前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党建工作遇到的难题 1、认识改变难。对改制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在认识上还有不少误区,致使企业党的工作出现了诸如放松党建工作、党政关系不协调、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参与不积极  相似文献   

13.
艾淑平  皮艳清  胡传明 《探索》2003,(3):109-111
大多数国有企业在改制后无法体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这也正是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面临的几“难”。当前主要应着手从建立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及真正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入手,强化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家队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益探索。要使改制成功,就必须解决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几大难题: 一、“产权”仍是糊涂帐 现代企业制度首先是一种产权明晰的企业制度。所以,企业改制首先涉及的是“产权”问题。就国有企业筹建的普遍状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要精心组织 ,大胆探索 ,又要稳妥操作 ,因企而异。当前 ,应在深化改革中建立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机制。一、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之一 ,也是建立和健全我国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近几年来 ,为了解决国有企业产权难以清晰以及难以摆脱行政干预的问题 ,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普遍进行了公司化改制。但是 ,在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组进程中 ,由于过分强调必须是国有股绝对控股 ,尤其是要求国有股占到 51 %以…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以及党中央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概括,各方面的认识是基本上统一的。但是,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活国有企业,当前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该主要抓什么?对这个问题,人们在认识上还有一定的分歧。 有的同志认为,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产权改革。只有通过产权改革,实现产权明晰化,才能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搞活国有企  相似文献   

17.
一、转型期企业劳动关系的新变化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大批国有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产权改制,市场化改革以后的企业劳动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首先,国有企业的改制和资产重组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产权改革是当前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举措。对于产权改革的必要性、有效性等问题,理论界争论异常激烈,歧见甚多。本文拟就当前理论界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争论的热点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入改革,无疑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但也出现了需要高度重视的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从近年改革的实践来看: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流失,资产投资经营过程中的流失;企业改制重组、产权变更过程中的流失;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流失;企业营销过程中的流失;企业重大决策中的流失;企业科研技术成果开发利用中的流失。其主要特点:一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发生变革时期,往往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高发期;二是少数企业领导干部同不法私营企业主或个体老板相互勾结利用,乱投资、乱担保和…  相似文献   

20.
从最近几个月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探讨中可以看出,前几年公有企业“改制”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公有财产的巨大损失,严重地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也危害了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为了解决公有企业“改制”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当前急需在企业“改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