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国民党两面性政策探源李瑗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内外政策较之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改变了它在“九一八”事变以来的“攘外必先安内”基本国策,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然而,蒋介石国民党政权从宣布抗日起,其政策就具有两面性,即联共抗日和对日妥协...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人民、各抗日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团结抗战的结果。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是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桂系作为其中实力较强的一支,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站在爱国的立场上,从反蒋反共转向逼蒋拥蒋联共抗日,从内战战场走上抗日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反对妥协,坚持抗战到底,桂系做出了重大贡献。一、大生抗战,联共逼蒋抗日,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l、力主对日抵抗,实行焦立抗战佳系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脱胎于…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后,敌后华中地区经过我游击战争和敌顽我三方斗争的结果,出现了三种政权并存的局面:即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国民党统治区的顽政权,日伪占领区的伪政权。此外,在边缘地区存在着既接受日伪顽委任、又接受我方委任的“两面”(亦称“两面派”)政权。两面政权分为三种类型:(一)为敌人服务对我应付的反革命两面政权;(二)两边都应付的两面政权;(三)为我服务而应付敌人的革命的两面政权。我党的方针是打击反革命  相似文献   

4.
自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至皖南事变期间 ,国共两党的关系较之于抗战初期有了复杂的变化。如何较为客观地评价国共两党在这段时期的关系 ?这对正确把握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和总结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教训均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一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 ,国共两党捐弃前嫌 ,携手合作 ,共赴国难 ,从主流方面看 ,两党的关系是良好的。 1 93 8年 1 0月 ,广州、武汉相继失守 ,日军侵略势头暂时减弱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 93 9年 1月下旬国民党在陪都重庆召开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改变以前联共抗日和限共防共溶共的两面政策为联共抗日和限共防共…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的国共宣传战(续)王晓岚二、共产党的宣传策略中国共产党从未放弃批判的武器。针对国民党抗战建国政策的两面性和其新闻宣传上的两面性,中国共产党决定展开对国民党的宣传战。这一时期的国共宣传战,中共遵行的基本政策是:“一方面坚持抗日第一与抗战到底,坚...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下,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与妥协、团结与分裂、进步与倒退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这种既合作又斗争的局面在湖西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1938年初,湖西各县相继沦陷,国民党政府地方政权崩溃,正规军撤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下,中共地方党组织一面组建武装力量开展敌后抗日,一面协助国民党建立敌后政权和武装。国共地方武装一度在军事上互相配合支援,开展联谊,协商财政问题,保持了合作,但在对敌伪军作战时仍难以获得优势。1938年底,八路军主力部队开赴湖西,对国民党地方武装提供了军事支援、防务协助,并帮助开展政治工作。湖西地区国民党地方武装逐渐聚拢在八路军周围,呈现出在中共主导下的良性合作关系。不过,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湖西地区国民党地方武装积极响应国民党中央"溶共""防共""限共"政策,不断制造"磨擦",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双方合作出现大的裂痕。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不得不独力扛起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抗战根本问题上的思想共识,在军事上的密切合作,以及在政治上的团结合作.以历史主义的态度肯定了国民党在特定条件下联共抗日,为国家民族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唯实》1982,(Z1)
一、《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发表的历史背景这篇著作发表于1938年5月。当时的形势是,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由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斗争策略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强大压力,蒋介石被迫宣布抗日。为了共同抗日,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始终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国人民和军队总动员的全面抗战的路线,国民党实行的是反共反人民的消极抗战的路线。两条路线带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日本侵华事件及一·二八淞沪抗战后,蒋介石继续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在对中央根据地进行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同时,对国统区内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实行残酷镇压,广大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人身等项自由权利被剥夺殆净。正是在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1.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日政策的共同之处,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坚持抗日;不同之处是,国民党采取消极的片面抗战路线,过分依赖国际援助,而中国共产党则坚持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政策。  相似文献   

13.
1927年上海"四一二"政变发生后,联共(布)党内就中国革命的走向问题激辩不休。托洛茨基等人先是主张中共有条件地留在国民党内,后来提出中共独立于国民党,组建苏维埃,实行工农民主专政。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多数派则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应是国民党,共产党应留在国民党内改造而不是独立,建立苏维埃意味着反对武汉政府。"七一五"政变的发生,证明斯大林中国政策的彻底失败,斯大林却在让中共领导人承担其错误政策的替罪羊后,把反对派也一并清理出联共(布)领导队伍。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特别是他晚年在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找到新的革命道路以后,更焕发了昂扬的革命精神和斗争勇气。他坚定地坚持国共合作、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这种精神和勇气。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是在1922年夏陈炯明叛变之后才确定的。在此之前,他虽然同苏俄和共产国际的代表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有过接触,但还没有下定联俄、联共的决心。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马林建议下,表示愿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反对帝国…  相似文献   

15.
华北抗战不能忽略刘少奇的功劳。他抓住了组建牺盟会这一关键环节,既拉住了阎锡山,也制住了阎锡山。刘少奇写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是共产党高层在抗日战争中第一部系统论述抗日游击战争的文献。他抓住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个重点,对王明的错误路线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斗争,提出并实施了华北抗战向平原地区发展的方针。  相似文献   

16.
中共湖梅地区党组织在抗战初用的大发展之后,从1939年起,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阵阵反共逆流,在中共南委和闽西南潮梅特委领导下,正确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在国民党统治区实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工作方针,在抗日反顽的艰难曲折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卓有成效地保存和巩固了党的力量,成为抗战后期开展潮梅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坚强领导核心;并为解放战争时期与闽西南老苏区打成一片,建立华南坚强的战略一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探索》2015,(3)
国共两党在第二次合作中对于政策和策略虽往往混用,但还是有基本分别的:政策是行动准则,策略是实现政策的谋略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上下分层运作。这次合作没有共同组织、共同纲领,因而也就没有共同的政策和策略可以遵循,只能由两党各自的政策策略指导运行。这次合作中,国民党的政策是抗战、反共、统一,对中共的策略是容共、溶共、限共等;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政策是抗日、民主、改善民生等,总策略则是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这种政策对立导致合作中磨擦不断。因为有抗日这一根本的民族立场,才有了双方的抗日最基本政策,才使合作得以形成并艰难维系到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民族立场和爱国情怀,至今仍是国家统一所必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日政策的共同之处,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坚持抗日;不同之处是,国民党采取消极的片面抗战路线,过分依赖国际援助,而中国共产党则坚持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政策.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保持原有政权(以下简称国统区政权),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以下简称抗日民主政权)。这两种政权既统一又独立。统一表现为改变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两个政权敌对局面,共同抗日,各抗日民主政权为国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政权;独立表现为两种政权由国共两党分别领导,性质、制度不同,各自沿着自己的轨道建设、发展。国统区政权较抗战前有进步,但根本政治制度,抗日民主政权优于国统区政权。本文对此简要作一比较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序幕.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经历了一个不抵抗、抵抗、消极抵抗的转变过程;而对中共,国民党也经历了一个军事解决到政治解决的策略变迁.纵观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这14年的历史,国民党的政策变化大致经历了反共和日、准备抗日、联共抗日、消极抗日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