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历史过程中产生的两代伟人。这两代伟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在思想理论上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两位伟人的历史地位和思想理论上的联系已成为党史、中国现代史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学习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这一学习研究对于深刻地把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十分重要的。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两代伟大人物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领导新民卞大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建…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贡献之一,是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地位。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追悼大会的悼词中作出两次伟大干革命、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造就了毛泽东、邓小平这两个伟大历史人物的论断;在十五大报告中又指出,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这就肯定了邓小平同志是领导我们党进行第二次伟大革命的领袖人物,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世纪伟人。贡献之二,是科学概括、深刻阐发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时代精神和革命风格。在十…  相似文献   

3.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第二次革命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在制定和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小平同志非常注重政策的立足点,他始终把政策的立足点放在:实际、实践、人民这样三个方面,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一、立足于实际立足于实际,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四,也是邓小平制定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邓小平反复强调,搞革命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样要从实际出发。邓小平曾对自我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他…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是我党正式文献中第一次给予邓小平同志这样崇高的、恰当的评价。邓小平之所以能够成为这样一位旷代伟人,对于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非凡的贡献,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的是,这与他敢于和善于实事求是的伟大风范分不开。风范是指杰出人物身上具有的某种崇高的风度。气派,某种超凡的人格魅力。在邓小平同志身上最突出的风范,就是…  相似文献   

5.
小平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老,在其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待别是在他成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后,锐意改革,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贡献。邓小平的历史贡献,不仅在于他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在于他重新倡导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使之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动力,成为我们时代的精神。邓小平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从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理论,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创造性思维的鲜明特点。一、拨…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在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第二次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又以敏锐眼光,从新技术革命的全新视角,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理论。他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的体会姚维美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也是革命,这是对我国十几年改革实践的高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指导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纲领。深刻学习和领会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曾指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状况而言,中国农民摆脱了公社体制下政治参与的诸多负面特性──参与方式的非理性化、参与行为的运动化、政治情结的扭曲化、政治生活的异常化、政治人格的非独立化等等──日益显现出制度革新后农民参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真切积极性:拥护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农业多种经营、普遍关注国家大事等等。然而,正如改革时代是矛盾丛生的转型时代一样,考察中国农民在改革时期…  相似文献   

9.
20年改革开放,20年党建辉煌。在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将这一工程不断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更加巩固、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坚定地走在时代前列。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同时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对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当代广西》2008,(14):12-16
79年前,世纪伟人邓小平成功领导的一场革命让百色青史留名;而今,这片红土地正掀开一幅振奋人心的时代画卷,以崭新的视野和形象,注目着世界并被世界注目着。  相似文献   

11.
陈欣德 《当代广西》2009,(23):20-21
新中国从革命老区走来。 殷红的、富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广西革命老区,最早是在土地革命时期由世纪伟人邓小平领导创建的。后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广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又创建一批游击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70年前,邓小平领导广西党组织和各族人民发动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第七和第八军,在壮乡树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旗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我们纪念这两次起义的伟大壮举和伟大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领导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南宁统战和兵运斗争,放手发展了广西工农革命运动,为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准备了革命军队和奠定了群众基…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政党无论是领导革命还是领导建设,都必须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领导我们党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重申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我们党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事实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粮田。一、邓小平区贸瓦立起乌克思主义的间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经,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羹定…  相似文献   

14.
“小平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均有卓著贡献,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非常敬爱的领袖。他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月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慕华同志是这样开始对小平同志的追忆与怀念的。曾长期担任过经济工作领导,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的陈慕华说:“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贡献。”陈慕华追忆了小平同志构建这一伟大理论的过程,脉络格外清晰,她说:“在批判‘两个凡是’时…  相似文献   

15.
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这项制度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其主要标志是:1、邓小平同志为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同志根据新时期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指出,我国的各民主党派“现在它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邓经纶邓小平同志说:":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5页)走自己的路,是我国革命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改革,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还要进行这样的“第二次革命”呢?从5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对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两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对其作出了正确的回答——这就是毛泽东创立、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相似文献   

18.
金冲及 《时事报告》2011,(11):22-25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对辛亥革命是一个很高的评价,解决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国走上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有许多独创性的发展与创新,形成了新时期邓小平统战理论,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爱国成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鲜明标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一般称为革命统一战线。1979年,邓小平提出把“革命统一战线”改为“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后确定为“爱国统一战线”。这意味着凡是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人,都可以、都能够加入到统上战线中来,从而更加…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李合敏邓小平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爱国政治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对爱国主义问题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并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