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9月是收获的季节。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我区很多农村贫困家庭求学追梦的孩子,实现了考上大学的梦想。清华、北大、川大……一张张录取通知书后面凝结的是一个个贫困家庭和命运抗争、奋力拼搏的历程。"只要孩子们愿意读书,再苦再累我也要供他们上学。"笃信知识改变命运的家长即使生活再困顿不堪,也从未想过让孩子辍学。良好的家风让寒门学子在求学路上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2.
石述思 《创造》2009,(3):101-101
由于出身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要想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努力奋斗。我承认赶上好时代了,至少不像父亲——一个根正苗红的八辈贫农的后代在一个特殊年月过早相信了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错误地考上了大学,积累了一些科学文化知识,结果没少遭罪。通过他的悲剧,我更深刻地体味到胡总书记说的不折腾有多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正"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不容易,但是一定要坚持,不管碰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克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求学,知识改变命运。"3月,百色市委常委、靖西市委书记钟恒钦在渠洋镇古桥村挂牌督战时,对贫困学子说的一番话,极大地鼓舞了贫困户及其子女用功读书的信心和决心。这是靖西市动真碰硬督战的一个缩影。靖西是国家52个挂牌督战县之一,到  相似文献   

4.
知识改变命运。胡振鹏从一个农村的孩子成为博士副省长。寸草春晖,他正努力以知识的力量来改变江西的落后面貌,来推动兴赣富民现代化事业的进程。 1999年2月5日,在江西省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胡振鹏高票当选为江西省副省长。一年之后,我们采访他。这位拥有结构工程学学士、系统工程学硕士、价值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的副省长,给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他治省的谋略,那价值工程理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用知识来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他从小县城走出来,寻求知识,为的是改变家乡贫苦之命运,改变我国水资源事业落后之现状。他孜孜以…  相似文献   

5.
《了凡四训》是明朝时期袁了凡先生将自己一生的亲身经历、改变命运的心路历程写出来,作为教育他儿子成长、为人处世、改变命运的宝典,并被后世广为传颂。历史上不少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都极力推崇。清朝的曾国藩把《了凡四训》列为其子侄第一本必读的书,近代的胡适先生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代表作,日本汉学家冈正笃先生则将《了凡四训》作为治国宝典推介给日本天皇及历任首相。  相似文献   

6.
张誌 《北京观察》2019,(10):33-35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中国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国家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风采。我非常荣幸,在国庆35周年和国庆70年,两次参加群众游行。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我与祖国同命运、共成长。我为我们的祖国骄傲,为我们的民族自豪。恢复高考赋予改变命运的希望1977年恢复高考,那年我十三四岁,当时父母很兴奋,这意味着,我们这一代人可以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不用上山下乡了。  相似文献   

7.
《人大建设》2007,(2):54-54
《瞭望东方周刊》近期刊登社论说,从庙堂到草野,都对教育寄托了殷切期望,尽管他们所寄托的未必一样。一个泱泱大国自然要高瞻远瞩,期待教育改造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但也无需指责老百姓的现实主义:他们就是希望自己或下一代能够通过教育得到一个安身立命的饭碗。获取一条改变命运的上升渠道。  相似文献   

8.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9.
十年磨一剑     
王代表希望这样的夜校、这样的培训能真正形成气候,让更多的农民工,更多的贫困者,通过知识改变观念,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10.
赵辉 《台声》2007,(7):42-44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祖国大陆高等院校求学的台湾学子越来越多。两岸不仅文化背景相同、语言相通;祖国大陆经济的日益强盛;以及祖国大陆相关部门陆续推出的一系列照顾台湾学生利益、鼓励台湾人才就业的政策措施,都吸引着岛内学子纷纷来到大陆高校求学深造。近日,《台声》杂志专访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大光先生,他就20年来台湾学子求学大陆的情况及台湾学子所关心的求学问题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11.
吴翠芳 《台声》2004,(9):68-70
夏潮联合会,不管是台湾人或大陆人,都不甚熟悉;但对于赴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来说,却是耳熟能详。正是通过夏潮,很多台生才避免了报名的波折和麻烦,才得以顺利到大陆求学。可以说,夏潮是台生大陆求学的铺路者……  相似文献   

12.
台湾掀起大陆求学热王小珍海峡两岸的交流继台商大陆投资热、两岸科技、文化交流热之后,近年来又有一股热潮激荡,那就是台湾学生赴祖国大陆求学热。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始于1987年,90年代以后,渐成气候。据国家教育部统计,从1992年起,台湾到大陆上大学的学...  相似文献   

13.
姜正杨毕业于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后来就读于北京中国政法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而且还拿到了奖学金。正在准备学位论文的姜正杨,打算毕业后进人清华博士后流动站进行专题研究。六年的大陆求学经历,让他差不多成了大陆求学通了。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应有的目标便在于减缓乃至纠正不公平的命运给人们造成的冲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度相信"读书改变命运"。几年前在一个学术研讨会上,我听一个博士生用自己做例子,讲解读书是怎样改变命运的。她罗列了同一个祖辈下十多个子辈和孙辈的家族树。家族树上,除了她自己通过读书成为博士以外,其余孙辈或务农或打工,都未能脱离祖辈原本所处的阶层。  相似文献   

15.
何新莲 《当代广西》2007,(24):46-47
由于观念落后及生活贫困,融水苗族自治县农村山区妇女受教育程度偏低,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县里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让贫困女童走进校园,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和他的同龄人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西方的一代,是强调知识可以改变国家、改变命运的一代,更是深受邓小平务实主义思想启发、挣脱中国“左”的意识形态束缚的一代。  相似文献   

17.
勇素华 《台声》2002,(8):11-13
自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令”后,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台湾不断掀起“大陆热”,从到大陆投资、经商、打工到买房,可谓热浪滚滚来。与此同时,台湾学生也赶潮似的逐渐形成了一股到大陆求学的热潮。虽然台湾当局企图以不承认大陆学历来拖住台湾学子前进大陆的步伐,但是仍然阻挡不住其一浪高过一浪之势。欧美国家不再是台湾学生出岛求学的最佳选择台湾学生求学海外始于20世纪50年代,六七十年代掀起了高潮,最初主要流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20世纪80年代,在所有美国外来学生中台湾学生人数排名都是第一。从9…  相似文献   

18.
《中国残疾人》2011,(8):12-12
7月15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残联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知识改变命运爱心托起梦想‘百家出版社文化助残公益行动’”捐赠仪式在京举行。中国残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王乃坤,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出席活动并讲话。  相似文献   

19.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求学路上那一道道贫困的“坎”如何逾越?十多年来,广西希望工程托起了无数“希望之星”。截至2008年8月15日,共筹集资金2.58亿元,资助学生14万多名,援建希望小学600多所——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向你表示问候,你是新疆残疾人的骄傲,是奋斗改变命运的典型。”6月28日下午,自治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军来到哈巴河具加依勒玛乡沙斛村,看望慰问去年受表彰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沙斛村党支部书记阿巴克·再努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