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双周·数字     
《南风窗》2003,(19)
右边这张表给人的最初印象就是香港的人均GDP是内地头名城市上海的5倍,是内地末尾省份贵州的将近70倍。其次是浙江、广东的人均GDP只有上海的4成.再就是黑龙江竟然排进了内地前10名,而青海超过重庆、西藏超过四川也不稀奇。 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总量本来就是一个不完美却不得不用的指标,现行计算的人均GDP更是排除了流动人口的因素。因此可能造成一些误解。 以上海为例,其GDP总量超过江苏的一倍多,人均GDP也有40745元,但城镇居民可支  相似文献   

2.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国民幸福总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 值)达到116694亿元人民币,按美元汇 率计算,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达 到1090美元。 如果按照世界银行1999年提出的标 准(中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在756至2995 美元之间,中高收入国家人均GDP在 2996至9265美元,高收入国家人均GDP 在9266美元以上),中国一些发达地区的 人均GDP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中高国家的  相似文献   

3.
韩国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国家,1953年人均GDP仅为67美元,1963年人均GDP上升到163美元,10年仅增加不足100美元.此后,韩国实行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转型战略,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实现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1995年,韩国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成功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2011年,韩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15位,亚洲第4位,人均GDP达到2.4万美元.韩国之所以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得益于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GDP排名世界第二,中国人未狂喜。 GDP没让中国人膨胀,人均GDP时刻提醒我们自身的处境,中国成了这个世界“最穷的老二”。  相似文献   

5.
本人近两年主要研究韩国问题,我觉得在科技创新方面,韩国的经验甚至比美、日、欧等国更值得我们关注。在上世纪60年代初,韩国与中国一样,是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人均GDP不过 70多美元。但40多年过去了,中韩两国的经济实力已有很大差别:2004年,韩国人均 GDP超过1.4万美元,是我们的11倍,还超过了台湾地区。韩国的很多产业如汽车、造船、半导体、核电都比我国起步晚,汉城的第一条地铁也比北京晚修10年,但现在韩国已在上述领域全面领先。两国都是外贸依存度极高的国家,但中国出口的科技产品中,贴  相似文献   

6.
王波 《当代世界》2012,(1):63-64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3000到1万美元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发展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韩国1987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11496美元,仅用八年时间即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该阶段是韩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期,既取得跨越式发展,也经历不少阵痛,有关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中国修正了2004年GDP总量,使得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人民日报》的社论认为,统计工作的完善,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奠定基础。同时,中国重申,人均GDP在世界的位次变化不大,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这预示着在多边贸易谈判中,中国的谈判基本立场不会因为经济总量的调整而有改变。坚持享有特殊差别待遇仍然是中国的基本立场。GDP总量的调整,带来了一些宏观指标的变化,比如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下降了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等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珠三角城市的风云际会里,惠州似乎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在过去的25年里,“顺德模式”、“南海模式”、“中山模式”和“东莞模式”都曾名噪一时,惠州却很少有过头角峥嵘的时刻。目前,在珠三角的9个城市里,惠州的国内生产总值排在第六位,人均GDP及增长速度均排在第七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排在最后一位。  相似文献   

9.
双周·数字     
《南风窗》2004,(4)
中国内地城市"选秀"苏州魅力急升,挑战深圳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和评估,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按照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达到1090美元。GDP上升态势最明显的要数苏州。2003年,苏州在GDP总量上与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广东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正在逐渐超越我国的台湾地区。2003年,广东省对外贸易总额与工农业生产总值同时超过台湾省,预计经济总量GDP在2010年超过台湾省。不过,台湾省已完成工业化阶段,不仅跨人“发达社会”的行列,而且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工业生产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大幅降低,服务业成为最大的经济部门,而广东省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而且广东省人均GDP水平以及诸多社会发展指标与台湾仍有较大差距,全面赶上台湾仍需要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数字     
《南风窗》2016,(4)
正1万美元1月份,各地统计局、地方"两会"纷纷透露了各自的经济年报。统计发现,2015年又有1个省份的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使迈进"1万美元俱乐部"的省份增加到了10个。目前,全国已经有10个省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内蒙古、广东、福建、辽宁和山东。3072元人社部日前发布数据,"十二五"期间,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幅达到13.1%,农民工月平均收入由2010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句老话: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人均GDP达4481美元,GDP世界第二,并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如何分好蛋糕也就成了民众日益关心的话题。2011年全国"两会",缩小收入差距的提案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3.
巴西在经过1968~197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的快速发展以后,在1974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此后,巴西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阶段,一直没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2002年后,巴西经济重新开始新一轮高速发展,但是直到2010年,人均GDP才刚刚突破10000美元,仍然没有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巴西近40年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徘徊,给它的经济、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正中等收入国家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行《世界发展指标2014》的统计,2012年中等收入国家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69.5%,GDP平均增长率为6.3%,是全球的2.3倍,高收入国家的3.5倍。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中等收入国家面临比以往更为紧迫而艰巨的发展任务,2012年人均国民收入为4370美元,仅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2.9%。①对中等收  相似文献   

15.
澳门影像     
赵灵敏  陈中  曾强 《南风窗》2010,(1):46-49
<正>以面积论,23平方公里的澳门在中国版图上毫不起眼,在世界地图上甚至无法注记。但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在过去10年间,因为赌权的开放,创造了年均GDP增速14%、人均GDP由113739元增至315825元、成为亚洲最富裕地区之一的奇迹。澳门赌业已有140多年历史。1847年已有赌博合法化的法令。目前澳门共有23家  相似文献   

16.
去年我国的人均GDP为1740美元,根据世界他国发展的规律,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处于1000到3000美元之间是最危险的,这一时期社会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社会矛盾一触即发。既然社会处于容易失衡的时期,那就应该对不稳定因素进行疏导,而进行疏导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让各种观点得以顺利表达。而媒体作为监督机构,更应该在这个时期进行大量的调查性报道,披露真正导致不稳定的因素,使其无容身之地。如此,不安定因素才不至于愈积愈多,愈积愈烈。其实,中国的现状并不是最坏的,美国上世纪初的政坛更腐败,特权阶层更猖狂,垄断阶层更无耻,而美国新闻界选择在…  相似文献   

17.
谭翊飞 《南风窗》2012,(23):80-82
2011年哈萨克斯坦人均GDP已达1.13万美元,在中亚五国中首屈一指。它还是前苏联加盟国中首个领导欧安组织的国家。一个曾因工业基础薄弱而被轻视的国度,如何做到这一切?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全球通用指标,判断一国经济形势稳定与否主要参考市场物价指数、社会就业水平、财政收支形势、GDP增速及国内外投资力度等相关变量。本文拟从德国近年来的GDP增速、社会失业问题、财政赤字等二大方面揭示德国经济所面临的严峻局面。  相似文献   

19.
媒体     
《南风窗》2009,(25)
1【美】《时代》11月30日谁在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和沿海地区相比,西安是中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但现在,西安正在经历复兴。在2001年到2008年之间,西安的人均GDP增长了150%,达到了3800美元。官方期待西安今年的GDP会增长13.5%,远远高于中央政府预定的8%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江一韦 《南风窗》2011,(18):20-22
从南京的制度设计思路看,自上而下的考核制仍为官员考绩的程序主体,着重改革的是考核指标,抛弃了GDP指数,突出了各项民生指数的重要性,同时明确了奖惩措施。这是"告别GDP崇拜"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