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锡嘏 《春秋》2010,(3):42-44
老济南是指我所能记忆和听说的那个年代.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人们常说的看戏或听戏.指的都是京戏。看其他的戏则直称其名,如“看河南梆子”、“看蹦蹦(即评剧)”等。更老的人则把京戏称之为大戏.因为那时最大的戏院只演京戏,不演其他戏种。老济南对京戏的情结.虽比不上京、津、沪那么有名,但在各省中还是很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2.
金延锋 《今日浙江》2009,(16):54-55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在浙江农村,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从未间断过,其间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永嘉包产到户和60年代初期绍兴等地的包产到户,以及由此出现的几位“单干理论家”,都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直至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生产责任制才进行了真正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吴坚 《今日浙江》2008,(23):68-70
省委点将,谢高华义乌履职谢高华家的电视背景墙,更像是读史的窗口。数张上世纪60年代沿袭过来的黑白照片,构成个人成长的横断面。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张近1米高的旧图,在一个建设工地上,十几位“很土”的干部分两排席地而坐,每人面前一个农村随处可见的粗瓷水碗,穿着灰布中山装的谢高华坐在上端,衣服皱巴巴的,手不释烟。谢高华说,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那么几年,我对野人、外星人以及百慕大漩涡、尼斯湖怪兽一类,简直就算是入了迷,举凡能够找到的资料,都读得津津有味。至于是否相信那些说法.老实说,我倒是从没有完全彻底地相信过.但好奇之外.也确有一种极其强烈的愿望——希望它们都是真的,或至少部分是真的。  相似文献   

5.
偶尔看到这则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征文.想写点什么。朋友说.你写什么呀.你都80后了.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时你还是一小屁孩儿呢.你知道什么呀。我没有回答她.但我心里说.我怎么不懂?我虽然80年代生人,可是再有几年也30岁了,也差不多和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起来的.我怎么就没有感受?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吃鸡蛋。  相似文献   

6.
永不言弃     
王芳 《现代领导》2008,(7):44-44
小的时候,我很喜欢吃淡水鱼和米饭,但我的家乡是一个北方小城,上世纪70年代商品比较匮乏,所以淡水鱼和大米是很稀缺的。爸爸就鼓动我说:你将来去江南上大学吧,那里是鱼米之乡。从此,来上海读大学就成为我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基本事实。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总体上尚未摆脱不发达状态,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在一家报社做总编辑。适逢传达贯彻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谈话,报纸需要发表一系列评论文章。有一天我把写好的两篇文章送给市委书记审阅,他只看了一篇,便说:“我不看了,也不用再送给别人看,你是总编辑,小平同志的谈话也学了,今后就由你终审。”  相似文献   

9.
邓子恢与六十年代初中期广西农村生产责任制何成学邓子恢同志在五六十年代里,长期作农村领导工作,对搞好农业生产十分重视。这使他与六十年代初中期广西农村生产责任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广西在当时所实行的农村生产责任制,不论是就其规模,还是就其时间来说,都是全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有幸与改革开放同行,真真切切地目睹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带来的巨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个人的命运以及我全家的生活带来的改变。我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度过的。吃得很简单,穿得很单调,住得很拥挤,父母的收入刚够维持日常生活,日子过得拮据。我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11.
郑佩鑫 《春秋》2009,(6):26-29
上世纪50年代当我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读书时.历史系和中文系还不像现在井水不犯河水.谁都不理谁。那时文史系要交叉开课。历史系给中文系开中国通史课,中文系给历史系开中国古典文学选读课。当时给我们开古典文学选读课的有两位老师:黄海章和王季思,黄从先秦讲到魏晋南北朝,王从唐讲到明。黄和王都是著名的老教授.可见中文系对这门课还是很重视的。  相似文献   

12.
解放后,我国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厂大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为了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中共中央领导农民先后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但在实践过程中,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过急过快,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的平均主义,在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此,自5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各地不断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尝试,  相似文献   

13.
薛驹 《今日浙江》2008,(19):18-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浙江省委就开始抓农村改革。那时安微省小岗村“承包到户”的经验,已经开始介绍推广,但是干部中认识很不一致。到1979年9月,中央召开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普遍推广安徽经验,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农村改革。当时还有不少人不同意承包到户,省委内部也有争论。对此,我也到过绍兴、慈溪等地农村进行了调查,找了一些农村劳动模范、农村基层干部,与他们探讨,谈起包产到户,他们都表示摇头和怀疑,有的干部发牢骚,“辛辛苦苦三十年,一退退到解放前”。但在温州、台州等地,不少地方干部和农民是赞成的。在新昌、仙居、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家家户户拉起了小喇叭。“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小喇叭进农家,群众不出门,也知天下事了。农村群众不仅能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了解了外界的各种种养及供求信息,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表明,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当代气候变暖的起点,整个20—40年代是近百年来最暖的时期,全国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6—0.7摄氏度。与此同时,干旱指数也从20年代初开始迅速增长,而且具有明显的突变性质。这一点从梅雨期雨量的变化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因为正是在1909年、1919年,  相似文献   

16.
上海闲话     
《上海支部生活》2011,(5):61-61
吃药qie ya 指尴尬、吃苦头。20世纪80年代中期流行至今,主要在年轻人中使用。例句:讲好搿事体,我已安排好勒,侬又喇叭腔勒,勿是拨我一么!注解:讲定的事,我已安排好了.你又不落实了,不是让我难堪么!  相似文献   

17.
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21世纪腾飞,华西村经过四次跨越,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落实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给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抓农村党建工作的职责不够明确,存在责任层层下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必然归宿连樟寿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必须明确,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制度,适应了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要长期坚持,但必须在实践中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初,我到香港考察各界培训,多数是企业界。与我们接触的香港朋友给我们一个很突出的感觉:他们都很喜欢各自的工作。他们经常回答我们的一句话是,很开心。是不是真那么开心?我不敢妄断,因为毕竟对他们的了解还不是那么深。恐怕也不尽然,要不,过几年再去的时候许多人的工作都变了。都那么开心,还换工作干什么?当然换工作,也不一定就是因为不开心。开心是一回事,换工作又是一回事,开心也许如同赫兹伯格先生所说的属于保健因素,没有不行。没有的话,员工会因此而不满意,但并不是有了就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