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殿魁 《春秋》2010,(3):32-35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经验治黄的严重危害.正确估价黄河在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现在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民治黄60多年未能抓住黄河水少沙多的主要矛盾.发挥我国地理优势.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黄河增水.从而造成了严重后果.大大降低了黄河在国家的应有地位.在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规划中被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何以如此,是经验治水的系列错误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具有内在统一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保障,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要认清二者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3.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德文 《政策》2004,(7):38-3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发展观演变的结果。传统的发展观以物为中心,包括极端的环境保护和单一的经济增长两种倾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通过“物”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治国理念的重大飞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深入探究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对于我们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正伟 《今日浙江》2009,(18):50-51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指导维稳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维稳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维稳工作,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对维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努力破除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维稳理念,牢固确立和落实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维稳理念,以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推进维稳工作。  相似文献   

6.
偏差和虚假都是真实的大敌,如果任由二者泛滥,那实事求是就永远是一句空话。2008年夏天,重庆市公安局结合奥运安保开展夏季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行动,在行动过程中发现内部单位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问题,随即掀起一场数字打假的风暴。重庆市公安局领导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强硬措施,坚决纠正过去那种投机取巧的歪风邪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纠“偏”灭“虚”的长效机制,彻底杜绝一切造假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7.
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周 《传承》2009,(10):14-15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指针。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数量的壮大、质量的稳步提升、各级党组织工作的卓有成效和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关键是要努力构建好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尤其是培养机制、监督机制和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8.
《春秋》1996,(1)
潘季驯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治理黄河的专家,自公元1565年至1592年,他每每受命于危难之际,先后4次出任总理河道,总揽河政27年。他“亲历河道所经”,勘河势,查河患,在借鉴前人治河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多年的治河实践,形成了以治沙为中心的治黄思想,并力排众议,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黄方略,使明末治黄取得很大成功,为以后治理黄患提供了宝贵经验。今天,认真学习、研究潘季驯的治河理论与实践,对我们治理河口、稳定黄河现行流路,加强黄河治理、根除黄河水患,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指针.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数量的壮大、质量的稳步提升、各级党组织工作的卓有成效和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关键是要努力构建好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尤其是培养机制、监督机制和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思想体系和指导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发展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当代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新阶段、新起点。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形成了包括发展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基本要求(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基本手段(统筹兼顾)四个层次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应当从世界观、价值观的内在统一上理解其长期的整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推动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理论保证。舆论宣传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进取,善于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宣传工作的职能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公众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刘冰 《长白学刊》2008,(4):13-16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而得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对于今后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进一步认识和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映兰 《求索》2008,(8):76-77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注重和有效促进科学发展观的知情行三个要素的转化与统一。以正确认知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与本质要求为前提、以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与实践价值所具有的情感认同为推力、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为实践为目的和归宿,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进其在动态中转化,在发展中统一,这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要求与必然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4.
蒋政音 《前沿》2005,(1):26-28
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支撑中国和平崛起理论的有力武器 ,是中国和平崛起题中应有之义 ,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地包含两大基本内核,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观。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观具有内在逻辑统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当前,部队正掀起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但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部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牢固确立起来,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按照部队建设的规律,全面、彻底理清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做法,推进部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开始步入全面协调、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两年多的实践充分说明,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并科学概括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正确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指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振兴中国的经济文明、科技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制度文明,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止平 《今日浙江》2009,(14):42-4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好双拥工作 近几年,金华市委、市政府和驻军部队坚持开展“为子弟兵献爱心,为第二故乡添光彩”主题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社会发展和部队战斗力提高为目标,与时俱进,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双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8年,金华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相似文献   

19.
王志明 《湖湘论坛》2004,17(6):55-57
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纲,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的正确政绩观为核心,以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科学人才观为重要构成要件,以正确群众观为根基.系统掌握和运用"四观"指导决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刘野 《辽宁人大》2006,(4):19-19
实现科学立法,必须树立现代立法理念。现代立法理念包括立法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奋斗目标。现代立法理念与落后立法理念的区别,不是以是否有法为标准,而在于需要什么样的法,制定什么样的法,以法来实现何种目的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现代立法理念要求制定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是权利与义务相适应、以人为本、彻底实现人的解放的法。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