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记协举行加强行业自律座谈会,强调新闻单位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特别是职业道德建设,把加强行业自律、禁止有偿新闻作为新闻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要抓紧抓好,常抓不懈。近年来,新闻界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新的形势下,有偿新闻正在变换手法,以新的方式和面貌出现,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声誉,破坏了新闻工作者的整体形象,妨碍了党的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林秀梅  张国栋 《传承》2009,(12):140-141
近年来,"有偿不闻"悄然升温,成为继有偿新闻之后媒介腐败的一种表现形式。相比有偿新闻的危害,它更严重地损害了公民的知情权,违背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在杜绝"有偿不闻"现象的过程中,加强新闻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举措。同时,必须大力提倡各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的道德自律,把新闻行业的自律和他律紧密地结合起来,法律和道德双管齐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偿不闻"悄然升温,成为继有偿新闻之后媒介腐败的一种表现形式.相比有偿新闻的危害,它更严重地损害了公民的知情权,违背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在杜绝"有偿不闻"现象的过程中,加强新闻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举措.同时,必须大力提倡各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的道德自律,把新闻行业的自律和他律紧密地结合起来,法律和道德双管齐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厅(局)、新闻出版局、记协,中央各主要新闻单位:《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严格禁止有偿新闻、买卖书号、无理索取高额报酬。"为贯彻落实《决议》精神^,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维护新闻工作的信誉和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树立敬业奉献、清正廉洁的行业新风,根据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布的有关规定,结合新的形势,重申并制定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5.
美国如何遏止有偿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勇 《思想工作》2007,(2):36-36
有偿新闻,简而言之,就是拿新闻媒体的发稿权或者新闻记者的特殊身份作利益交换,这种做法严重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记者与不少美国主流媒体的同行交谈后发现:那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在美国新闻行当内基本上已不复存在。很多美国记者都说,谈论如何打击有偿新闻“这个话题太老了”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记者是一个相当难做的职业,而做一个有个性的记者就更为艰难。 李捷却在这“小喇叭”中做出了声色。去年,她被评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就是一个明证。 李捷做了十多年记者,写过许多有一定影响的批评性报道。1993年3月,她直接口述的录音报道《困惑的新闻界》,被评为当年“中国广播奖”。这篇关于“有偿新闻”的报道播出后不久,中央就明确提出坚决禁止“有偿新闻”。至今,我们还在做禁止“有偿新闻”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赖名殷 《重庆行政》2013,14(3):85-86
一、有偿新闻现象概述有偿新闻现象在这里表述为"红包新闻"现象,指记者采访写作中,接受被采访单位的各种好处(多是封在红包里赠送),因之在撰稿时为之隐恶扬善。在新闻界,这种现象已延续多年,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8.
<正> 由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提出要求,企业提供一切采访经费,新闻单位“保证发稿质量”。这种依凭新闻这块“地盘”作交易的癖好的形成,在当前并不少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某些新闻工作者已异于昔日的新闻记者,讲实惠谋实利,也就历史地成了主要思想特征。他们为了追逐可以触摸得着的实惠,对企业老板毕恭毕敬执弟子礼,经理长,厂长短。只要嘴甜一点,面善一点,便宜就大得很。至于是不是昧了良心,管他呢!现在谁不“靠山吃山”呢?一旦“偿金”弄到手,便贴上金箔,大加呵护,忙于排版发稿。这样,名有了,利有了,有的还能升官,何乐而不为?应该说明的是,现在有一种观点,似乎“有偿新闻”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必然产物,这是一种误解。我们的新闻报道要促进社  相似文献   

9.
贺琛 《湖湘论坛》2014,(3):120-124
当今社会,大众处于一个"我被传播故我在"的媒介化生存时代,人们在日益依赖传媒的时候,又常常为传媒频频出现的道德责任失范现象而恼火。传播责任失范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新闻、新闻侵权和越权、漠视和利用弱势群体。传播责任失范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需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传媒组织、新闻传播者个体和受众共同努力,积极寻求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安阳市委外宣办(市新闻办)把网上宣传防“非典”当作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和新闻网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工作,运用八个招式,做到了网上宣传及时有效。 1.各宣传部门和新闻网站主动与国内主流媒体新闻网站“新华网”、“国家卫生部网站”、“中国河南”、“商都信息港”等做  相似文献   

11.
黄瑚 《探索与争鸣》2003,(11):21-22
今年9月15日、26日,新华社连续两次发布消息,揭露了新华社等新闻媒体的11名记者在采访山西繁峙矿难过程中受贿的详情。这一事件,虽以有偿不闻为其表现形式,即记者受贿后将真相隐而不闻,但本质上仍是一种权钱交易行为,属于有偿新闻的范畴,是有偿新闻的一个新变种。这一事件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以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有偿新闻之风至今未衰,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反省的问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简称“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迫切需要。其目的在于努力建设一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队伍。弘扬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树立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迫  相似文献   

13.
彭玉斌 《今日海南》2022,(12):42-44
<正>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号角。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对党和国家事业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中,对新闻舆论工作也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等,彰显出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时代新闻传播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一、近年来人大宣传工作的回顾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尤其是从党的十五大确定依法治国的方略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委、人大、“一府两院”到各新闻单位,对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制度的宣传越来越重视。人民日报先后开办...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新闻工作,无论编辑、采访,都需要有业务能力,特别是要有很好的文字修养。江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对于党的新闻工作者更好地完成“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光荣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很好的文字修养是新闻所担负的特殊社会职能决定的。据史载,世界上第一张报纸产生在我国汉朝。早在汉武帝时,各郡州设在长安的办事处称为“邸”。“邸”为及时传递和交流有关宫廷朝政消息,就制作了一种手抄文本,叫做《邸报》。它比欧州被认为最早的“报纸”,即罗马恺撒大帝时的《每日纪事》早80年。苏东坡诗云:“坐观邸报谈迁叟,闻说滁山忆醉翁。”据南宋赵升的《朝野类要》载:“朝报,日出事宜也……故隐而号之日新闻。”这可能是人类最早关于“新闻”的文字记载。在社会大变革的年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刘少奇十分重视、关心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为报刊撰写了大量的文章,认真修改过许多重要新闻稿件并对新闻工作作过多次精辟论述。刘少奇的新闻思想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的一个中心工作” 刘少奇充分认识到新闻工作在我党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早在1948年10月,  相似文献   

17.
新闻叙事的视角与聚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叙事的叙事人视角在制作文本时都是媒体的即“我”的视角,而新闻叙事文本内的视角和聚焦与文学叙事比较则是不同的,各有其特殊内涵。在新闻叙事中,叙事视角表现的是“谁看”,聚焦则强调“什么被看”;对二者进行选择与调整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前者尽可能体现的是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力图展示出一个“真实的世界”,后者则将叙事眼光投射到新闻事实的“有意味”处,从而叙述出一个“意义的世界”,二者相辅相成,并以此引导接受也就是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宣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由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中国人大制度新闻协会、中国人大杂志社、中国人大网、中国人大新闻网共同举办的2005年度全国人大十大新闻评选近日开始。评选全国人大十大新闻今年已是第二届,去年的评选,参与者踊跃,反响强烈。参与者认为,“这是一个民主的举动,是一次普法教育,我们获益匪浅。”包括“反分裂国家法高票通过”、“物权法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中首次举行立法听证会”在内的20个侯选名单,记录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一年来的重要历程,见证…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新闻学界对此还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见 解。本文综合各家之说,通过认真考证,廓清了“新”、“闻”及“新闻”的词义,以此为基 础,证实“新闻”的使用始于公元 705年唐代神龙年间的孙处玄。被许多人指认为“新 闻”一词源头的唐末李成用,在公元900年前后于其诗中使用“新闻”一词,应当被看 作是历史上首次在军事新闻信息传播中运用“新闻”指称军事新闻。  相似文献   

20.
一、“新闻”诸定义的分歧什么是新闻?目前还是个有分歧意见的问题。一家有一家的说法,各自又都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自认为已经解决了而实际上并未解决的问题。单就国内说,主要的观点就有以陆定一同志为代表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简称“报道”说)、以宁树藩先生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