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1957年苏联向宇宙空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获得成功之后,人们对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问题表示关切,宇宙科学随之发展起来。现在,人们不仅可以利用宇宙空间这一特殊位置,通过所发射的人造卫星进行通信、转播、观测地球、探查资源,而且正在积极利用宇宙空间这一特殊环境,建立“太空实验室”和“太空车间”,进行生命科学和理工学实验,制造新材料、高纯度结晶和新的医药品。  相似文献   

2.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以来,世界航天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航天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几乎每一个领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把各式各样的载人和不载人航天器送出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并进人太空轨道,首先要解决交通工具问题。世界上目前正在使用的航天运输工具有两种,一是只能使用一次的运载火箭,二是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目前俄美正在使用的主要运载火箭基本卜都是在洲际弹道导弹的基助【:发展而来的。如美国的“大力神”。“德尔它”、“‘宇宙神”一…  相似文献   

3.
1992年是国际空间年。35年前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揭开了人类征服宇宙的新纪元。至今,人类在探索和开发宇宙空间方面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现在,参加开发太空的国家已接近60个,而应用航天成果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每个角落。 在未来的30年里,世界的航天活动,无论从广度、深度和发展速度都将远远超过过去的35年。后30年,除美国和独联体外,欧洲、中国、日本、印度、巴西以及大批新兴国家都将以较大的力量发展太空技术,从而形成国际航天事业的新格局。预计90年代,  相似文献   

4.
今年四月底刚刚组建成立的国家天文台宣布:启动中国"空间太阳望远镜"工程,争取在5年内将我国第一架空间太阳望远镜发射到距地709公里的太空轨道,近距离全方位观测太阳变化,并由此走出我国空间天文学的第一步。为了使读者对国际空间天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本刊特约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撰写此文,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理想的太空观测站新组建的国家天文台决定,用5年时间将我国研制的第1台"空间太阳望远镜"送上太空,此举对促进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在太空进行天文观测,由于没有大气层…  相似文献   

5.
王瑞良 《党政论坛》2009,(14):47-47
鉴于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人们对太空探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寄托了无限的期望。但同时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太空探索是置地球上许多问题于不顾的劳民伤财活动。他们公开提出: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太空探索,究竟值不值得?  相似文献   

6.
二十八年前,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创了人类征服太空的新时代。也就从那时起,太空里的人造“垃圾”与日俱增。这主要是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在离地球一百公里以上、广袤无垠的太空加紧军备竞赛和争夺的结果,把“洁净无瑕”的“玉宇”搞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7.
重获洁净无瑕的太空的N种方式 只有清除轨道上的大型物体才能避免未来航天的潜在威胁。可是治理空间环境比治理地面环境要困难得多,无论技术上或经济上,目前并没有可行的方式来清除这些太空垃圾,人们似乎重复走上了与地球环境相同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据了解,一个太空飞行器若在600千米的高空飞行,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9,(52)
据军事科学院副编审胡文龙预测,未来人类太空探测的脚步并不轻松。多少年来,人类重视航天探索,重视宇宙空间开发。因为,宇宙空间有着太多令人神往的秘密,有着巨大的物质资源。现已被人类认识和开发的,只是沧海一粟,而未被人认识的,远胜过浩瀚的海洋。在人类即将进入对世纪之际,空间资源越发重要。正因如此,世界许多国家不惜耗资探索和开发空间,为的是尽早占领未来科技和军事的制高点。自古以来,人类想象开发宇宙空间,总是先想到了月球,以及与地球环境有某些相似的火星。据载,人类从1959年开始探索月球起,到90年代初,已发射…  相似文献   

9.
是那样的深邃,通透,高远,引发人对字宙太空的无穷遐想。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外层空间,开辟了人类利用外空的道路。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卫星、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等,穿过大气层,飞向遥远的太空,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空间信息。更为重要的是,站在高处俯视人类居住的这颗蓝色星球,人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有了全新的认识,空间科学的发展使今天的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为推动航天事业的进步,1999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10月4—10日为“世界空间周”。今年,世界各国将举办首届空间周活动  相似文献   

10.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口激增,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全球性问题。而航天技术可能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开发空间太阳能和月球上的氦—3,可使能源危机大大缓解;建立全球卫星观测系统,能真正认识全球环境变化的规律,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地球能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80~110亿),人类迟早会提出向太空扩展生存的议题。可以预计,随着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的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它将成为越来越多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并逐步转向产业化。迎接挑战的航天运输在航天运输领域,21世纪初仍以提高运载能力和可靠性、简化操作程…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人的祈祷,没能保住它的飞行轨迹;对太空的无比眷恋,也未能留住它远去的身影。在太空遨游 5500个日日夜夜之后,“和平”号空间站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3月 21,负责指挥“和平”号空间站坠毁的俄罗斯跨部门委员会决定,刚刚度过自己 15岁生日的“和平”号,在完成最后一次绕地球飞行后,将于 3月 23日坠毁。 火与水的洗礼   根据计划,空间站坠毁前应降至距地 220公里的飞行轨道,并绕地球运行最后 4圈。在运行第三圈时将发出“控制下降轨道”指令。当空间站到达近地点时 (距地 165公里的轨道 ),它正好位于坠落海域上空。…  相似文献   

12.
人类在地球环境变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洁净、安全、富饶的地球,然而不幸的是,人类正面临着地球环境加速变化的严峻考验。自188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有两次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人类共同居住的地球,在那椭圆的轨道上不停息地转动着、转动着,她以对时56分为一个自转周期,给人类一个长短不一的昼夜,它以365.25日为一个公转周期,给人类一个寒来暑往的四季。地球再公转三个多周期就将人类带入21世纪了,我们将怎样告别20世纪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呢?记得我在乘国际航班赴美国、意大利等地访问途中,坐在上海家里和在日本、俄国的朋友通电话交谈时,都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人类共同拥有的地球只有一个。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仿佛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交往越来越方便而频繁了,相互间的了解和理解更可…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对太空力量的再次重视,是因为太空资源不仅仅是兵力倍增器,而自身也将是一种决定性力量。俄罗斯是前苏联太空战略的衣钵传人。前苏联作为发射人类首颗人造卫星的国家,其太空力量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盛到衰,再由今日的俄罗斯急欲重振雄风,其发展轨迹可谓曲折。研究前苏联和今日俄罗斯太空战略的演变,观其得失,对发展中国家的航天力量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之际,仰望太 空,20世纪人类在和平利用 空间方面硕果累累,熠熠生辉;展望未来,航天技术、太空探索和应用将会更快发展,令人可喜。同时,蔚蓝的太空被涂抹的军事色彩日益浓重,太空垃圾污染已成重大隐患,令人堪忧。航天技术太空探索和应用将迅速发展 前苏联1957年10月 4日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新时代。40多年来,人类探索太空、开发太空、拓展自身生存空间,取得了辉煌业绩。展望21世纪,航天技术、太空探索和太空应用会发展得更快,将为人类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对世界产…  相似文献   

16.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制度源于自然法思想和人类理性学说,包括国际海底区域、月球和其他天体、南极洲的有形自然资源以及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等无形资源,不得主张主权、不得据为己有、为和平目的使用并通过国际合作和共管机制为全人类谋福利是这种资源的五项要求。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制度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对世界资源所有权进行再分配的要求,拓展了其对不属于任何国家所有的世界资源的利用方式,有助于世界资源的公平分享和利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制度关注资源所有权分配,在应对当前国际资源竞争转向资源使用权规则控制的趋势上作用有限。衡平的世界资源分配有赖于国家软实力的提高以及对国际贸易规则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美国又“出事”了,时值中国的羊年春节。“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9时,在完成了16天的太空之旅返回地球途中突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对于“哥伦比亚”号的失事,上至各国政要,下至普通百姓,对这一不幸事件,都寄予了极大的哀悼和同情。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没有国界, “哥伦比亚”号失事是全人类的损失。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向美国总统布什发去慰问电,表示深切慰问,并“相信人类探索宇宙科学的努力不会因  相似文献   

18.
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可以通过建立课程资源库,建立制度的支持与激励机制,注重开发文本音像资源、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人力资源、网络资源、社区实践活动资源等进行开发利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张侠 《理论导刊》2007,(9):86-87
网络信息对社会生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新变化,应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定为建立起多层次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从整体上保证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