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将涉台文物单独专列为一章,提出了“保护为主、分级负责、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这对于发挥涉台文物在联络海峡两岸民族感情,加强海峡西岸文化交流、合作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积极作用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漳州作为全省涉台文物大市,当前我们应当重视做好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陈凌 《两岸关系》2009,(3):65-67
厦门自古就与台湾唇齿相依、血脉相连,留存有丰富的涉台文物古迹。2008年底,“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在福建启动,见证厦台两地历史渊源的涉台文物重新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3.
文物是一个地区文明进程的积淀,涉台文物更是两岸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和载体,记录着两岸民众之间无法分割的亲情、血缘与情感。为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心2009年度特别策划了《涉台文物保护工程纪实》大型系列报道,通过对十余个省市的实地采访,先后制作了大型系列广播节目《本是同根生——涉台文物保护工程追踪实录》和《大江东去黄鹤声远——长江沿岸民国文化遗迹保护》。为了更好的唤起两岸民众对涉台文物的共同记忆,《两岸关系》杂志特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你好台湾网”,共同制作涉台文物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丁宇 《两岸关系》2011,(2):28-30
涉台文物是指反映大陆和台湾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交往,体现两岸同胞同宗同源关系,并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实物和重要史迹。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以实物遗存形式留下许多不可磨灭的印记。福建是大陆涉台文物遗存最多、最集中的省份,占大陆涉台文物总量的80%。为此,本刊记者就福建涉台文物情况、如何保护、利用涉台文物等问题,专访了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先生。  相似文献   

5.
易靖茗 《台声》2013,(4):56-56
2013年全国“两会”虽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有一则故事却仍在我们记者圈内流传着,尤其是在涉台的两岸记者圈内广受好评,那就是前来参加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的两岸记者,首次可以坐着听会。  相似文献   

6.
彭芬 《政协天地》2011,(6):16-18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印记。今天当我们一一走近这些文物古迹的时候,那些凝固的历史、血浓于水的情愫,再次清晰地浮现于眼前……2008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文物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于泉州举办“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启动仪式”,标志着涉及全国10余个省份的首批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开始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7.
面对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与金融风暴的持续蔓延,台湾岛内呼吁海峡两岸尽快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的声音不断高涨,希望以此减缓对台湾经济尤其是相关产业的冲击。此议题也成为日前北京“两会”讨论的涉台热点问题之一。然而,CECA这一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议题,却在岛内掀起一阵政治风暴,引起很大争议。尽管如此,CECA将很快提上海协与海基会的议程,将成为继两岸“三通”之后两岸经济合作的另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杜以星 《求索》2011,(9):177-179
由于涉台问题的敏感性,系统研究涉台民商事审判中“一个中国”原则的成果鲜见。“一个中国”原则是涉台民商事审判最为重要的原则,贯穿于审判过程的始终。涉台民商事审判中“一个中国”原则应取对台事务层面的涵义。现阶段,在“一个中国”原则指导下的涉台民商事审判中反而较涉港审判更具灵活性,尤其在送达、调查取证、裁判的认可和执行以及两岸间的司法互助等方面成效显著,同时,该原则的适用也为解决诸如管辖权协调等深层次问题预留了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0,(11):12-28
9月至10月间,为加大两岸交流力座,由国务院台办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2010河南台湾月”活动。该活动时间跨度长区域涉面广.参加人数多、内容涵盖多,是大陆各省市相继举办的“台湾周”活动之后的首个“台湾月”活动,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李立 《黄埔》2009,(1):4-6
“四项协议”基本实现两岸“三通” 11月3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首次赴台,这是目前大陆官员赴台的最高层级。两会在台北举行领导人会谈,是两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也将成为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1.
白礁慈济宫(又称白礁宫)位于福建省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宫内奉祀保生大帝吴卒,也叫吴真人,俗称“大道公”。白礁慈济宫是台湾300多座慈济宫分灵庙和闽南保生大帝庙宇的祖庙,素有“南方故宫”之称,是全国首批涉台文物、漳州最大的宗教场所、漳台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世界保生大帝信众谒祖、朝拜、进香的第一圣地,年接待香客3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欧关系向“竞合”方向深入发展,欧洲议会涉台决议通过的速度大幅提升。从2021年“欧盟—台湾政治关系与合作”决议案的出台过程看,欧洲议会的对华政策取向、“党团政治”特点以及台湾当局对欧盟的政治游说构成了涉台决议出台的政治机理;而涉台决议通过的“低门槛”和“程序便利”则为决议案的加速出台提供了“技术支持”。以上二者共同构成了当前欧洲议会涉台决议出台的因果机制。虽然当前欧洲议会的涉台决议尚无法动摇欧盟的一个中国政策,却推动了欧盟内部“挺台”氛围和势力的进一步形成,使中欧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因素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两会期间,台湾媒体、学者高度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涉台部分,普遍认为这些内容彰显了大陆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的战略定力,体现了大陆推进两岸融合发展、造福台湾同胞的善意和诚心;认为民进党当局应调整两岸政策,放弃“反中”“脱钩”的不合理做法.  相似文献   

14.
涉台文物指的是能够直接反映台湾与祖国大陆地理、经济、民族、文化等关系,印证台湾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  相似文献   

15.
夏威 《时事报告》2011,(4):22-25
3月的北京,一年一度的金国“两会”如期召开。今年的“两会”,因其特殊的历史坐标而意义重大。这是送别“十一五”、迎来“十二五”,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两会”。在12天的时间里,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5000多名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建言献策,共商国是,从宏观战略到微观发展.从大政方针到民生热点,用理性的声音、智慧的观点,吹响了中国巨轮再起航的号角,指明了前进的航向!  相似文献   

16.
<正>灯光璀璨,春意融融。3月4日至13日,全国两会在京胜利召开。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发表重要讲话、作报告、答记者问等形式,阐明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备受两岸同胞关注。代表、委员一致认为,两会涉台政策宣示表明大陆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大家就下一步做好对台工作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涉台婚姻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入,“内地女”远嫁“外地男”的现象越来越多。截止6月底,许昌市已有40名女士嫁为“台湾妇”。据目前未婚内地女的迹象看,今年下半年该市涉台登记结婚的人数将会更多。涉台婚姻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晓邱 《台声》1999,(10)
日前,由青岛市台办策划构建的以青岛市涉台事务为主要内容的网站“青岛台湾事务在线”登录国际互联网,(网址为:www.qdtb.org.cn)为台湾朋友了解和认识青岛开辟了信息之窗。该网站立足青岛,面向台湾,突出涉台特点,注重网上服务,重点包括“服务网络”、“投资热土”、“台商之家”和“交流动态”等版块。“服务网络”着重介绍青岛台办系统为台胞台商服务的软环境,分为“来青指南”、“经贸专线”、“旅游观光”、“投诉中心’和“咨询台”等5部分;“投资热土”侧重青岛投资环境的推介;“台商之家”旨在介绍青岛市台资企业协会…  相似文献   

19.
钟平 《统一论坛》2014,(2):12-13
今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后的首次全国两会,各方高度关注。而两会报告涉台部分透露出的政策讯息,将对今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两岸关系走势产生重要影响,引发两岸各界广泛关注,必将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0,(2):74-78
岁月无痕,文物古迹无疑是记载历史变迁的实物见证。众所周知,涉台文物是两岸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和载体。涉台文物是指历史上反映两岸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交往,以及体现两岸同胞同宗同源的亲缘关系,并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刻和纪念性建筑等不可移动的文物,是联系海峡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