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圣福 《当代贵州》2010,(10):38-39
<正>安县劳务产业所走过的二十多年,鲜明地折射出贵州劳务经济的艰辛历程和发展特色,在贵州劳务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率先举办"农民工节",进一步彰显了劳务经济的人文精神,也必将在全省农村建设发展中产生积极作用,引起各级各界对"农民工"更加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沅江以创新为手段,抓住技工培训这个着力点,致力于做响“沅江技工”品牌,为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3.
吴磊 《当代贵州》2010,(18):42-43
正安县常年在外从事劳务人员达18万人,年创劳务收入20亿元以上,并被列为“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以突出尹珍文化特色、弘扬尹珍精神的“尹姑娘·珍汉子”注册商标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  相似文献   

4.
环境、政策、人为三大因素是制约山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山区农民增收的关键是立足市场需求、发挥本地优势、确定主导产业,途径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核心是实现农村人口非农化。只有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转变不利于增收的各种观念,山区农民增收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把劳务经济当作我区的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劳务经济不仅要做大做强,而且要向产业化发展.发展劳务经济,要取消种种不合理限制,为农民进城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务人员素质;要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切实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苏生瑜 《共产党人》2005,(22):26-27
近年来,固原市劳务输出从组织领导、财政支持、宣传舆论、组织化、规模化输送、维权服务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使全市农民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劳务经济已发展成为一项产业经济。与此同时,劳务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如何培育并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关系着整个固原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筒祖雄 《当代贵州》2010,(18):41-41
近年来,正安县不断强化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走出了一条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共生繁荣的文化创新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劳动力资源大省,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奔向全国和世界各地务工。他们通过务工,增加了收入,也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洒下了汗水。  相似文献   

9.
正安位于贵州北部,是黔北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区域,素有"黔北门户之称,辖19个乡镇152个村(居、社区),总人口65万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面对县情实际,正安紧扣"富、学、乐、美"核心定位创新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党建聚民、产业富民、文化塑民、乡风乐民、环境怡民"的"五民"正安模式,抒写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惠民强县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开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注重实效,必须把学教活动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华池县进—步把以养羊为主的草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今年,县上制订出台了《华池县百万只羊产业振兴规划》,在全县主推龙头企业带动农户适度规模繁育、养殖场集中育肥、合作社组织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造就一个个叫得响的“品牌农民工”,可以使务工农民在劳务的转移过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市场有力的竞争者。在品牌“包装”下,农民工利用自己的“无形财富”,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空间,增加更多的收入。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海原县遭遇了近50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大旱。整个春天都没有下过雨,地里的土层都干透了,下不了种,夏粮绝了产。在靠天吃饭、以种粮为主的山区,粮食绝产意味着老百姓一年的辛劳将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靠什么?输转出去,打工挣钱,是农民增收的最直接的途径。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是敦煌市劳务领导小组副组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成  相似文献   

15.
经济扫描     
《党的建设》2012,(4):23-23
近年来,我省着力推进蔬菜、苹果、中药材三大产业扶持办法落实,狠抓园艺作物标准园和棉花高产创建,全省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向优势区域集中,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度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趋向"重要思想,纵览历史,面向世界,立足中国,探索未来,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普遍规律,指明了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以来,化隆县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强化“化隆牛肉面”品牌意识,力争使劳务经济再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全县共输出劳动力77995人次。实现劳务总收入16980万元,人均收入达2177,与去年同期相比,扩大输出7050人,增收5180万元。劳务收入中,从事餐饮业的拉面馆达7843家,人数达5.2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占劳务总收入的88.34%。  相似文献   

18.
2006年,金龙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我们意识到,这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历史性机遇,把服务工业企业,巩固农业产业.发展劳务经济作为重中之重,使村民看到了致富增收的举措的确是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19.
在黔茶大举出山之际,印江县审时度势。大力实施“梵净山翠峰茶”品牌建设战略,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来抓。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建设生态印江、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工程来抓。  相似文献   

20.
海东市在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中,干方百计寻求增加农民收入渠道,以发展劳务经济为突破口,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就业再就业、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来抓,引导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