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实》1983,(5)
在《资本沦》中,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提法:一种是指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种是指按比例的分配在各类生产部门的社会总劳动时间。其中,究竟是那一种含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经济学界有过不少争论。现在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理解。我是赞同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对这个论断我是这样理解  相似文献   

2.
《新视野》1993,(4)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及研究对象 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生产和消费的辩证统一关系;生产的分配的关系;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商品和货币 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变动的关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3.
从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对于说明现实和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 ,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在深化认识“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成反比”原理的基础上 ,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单位商品价值、与同一劳动时间创造的新价值、与同一期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 ,以及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等 ,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4.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量决定;因为劳动量是以劳动时间来计量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是一个一般的概括。但是,仅凭这种一般的概括,还不可能对“商品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问题,做出完整、准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一篇关于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中谈到: “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形式本身来的。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的形式,最后,劳动的那些社会规定借以实现的生产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资本论》  相似文献   

6.
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正在开展着—个轰轰烈烈的以粮、钢为中心的全民性的增产节约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提高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劳动生产率,是以一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所制造出来的产品数量来表示的。一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制造出来的产品数量越多,制造单位产品所化费的时间就越少,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反之,劳动生产率就越低。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简单地说,就是以同样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意味着制造某一种产品过程中所直接消耗的活劳动的节约,而且意味着生产某一种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燃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为我们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开拓了认识的新境界。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可称之为劳动一般,就这个一般性来说的确不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别,它是不同社会形态下人类活动所共有的。“但是,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的概念缩小了。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它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工人单是进行生产已经不够了。他必须生产剩余价值。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因此,生产工人的概念决不只包含活动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含一种特殊社会的、历史地产生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6页)用马克思的观点来  相似文献   

8.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规律,社会主义社会既然还存在商品生产,也就存在价值规律。按照马克思的经典定义,价值规律就是“只有社会必要劳动的量,或生产一个使用价值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换句话说,就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的量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上出现一股“读书无用沦”的思潮,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实这是误解。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中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规律——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离开价值规津,就无从谈商品经济。而正是价值规律奠定了科学技术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它与“读书无用论”水火不容。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生产者率先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使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大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当众多的商品生产者竞相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武装自己,那就会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随着科技浪潮和市场经济改革受到了实践的挑战。马克思在说明商品价值量时强调了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现代科学技术不直接形成价值实体 ,但对价值实体劳动量有间接影响 ,它对价值形成的作用最终集中在劳动生产率上。价值受益不等于价值创造。决定价值收益除了价值创造因素外 ,还要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因此不能用价值收益来寻求价值源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说:“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资本论》第一卷,第52页)对于这段话,理论界一直是这样理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同种商品价值量相同。根据理论界的上述理解,那么,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凤凰”牌自行车与各种杂牌自行车价值量都可以一样,只能用三个月的灯泡与可用一年的灯泡价值量也可以相等。这种理解认真推敲起来是不能够接受的。问题在于对马克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劳动的生产力”吗?“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吗?未必!这些观点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学原理的阐释中几乎是无变化的被当作不容置疑的定律,原因在于人们忽视了《资本论》的叙述方法在劳动生产率与商  相似文献   

13.
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增加社会有效产品,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而目前企业中职工劳动积极性普遍低下,生产积累机制弱化,致使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社会供需矛盾难于缓解。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产权关系、承包关系和分配关系仍然没有理顺。本文就这一关键问题,以强化劳动机制和强化积累机制为中心,对企业的产权关系、承包关系以及分配关系等进行系统改造,重塑我国全民企业的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劳动积累承包制,形成企业劳动和积累的内在动力。劳动积累承包制兼融承包制与股份制的某些优点,比较适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因而具有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的质,不过是抽象劳动的凝结。商品价值的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问题在于怎样按马克思的原意来全面地准确地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范畴,及其如何决定价值。我认为,价值量是由完整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期以来,理论界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大多集中在对商品价值品质的规定性上,即对形成价值源泉的劳动的内涵和外延的拓展上。而对商品价值的量的规定性,至今在有关的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讨论中,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商品价值量的分析,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探讨马克思关于使用价值在价值形成中的决定作用这一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一、行政执法中效率与民主的体现效率,一般泛指日常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行政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对社会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这种社会活动也同样要求行政工作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与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的比率,并以此比率作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管理结果的度量和评价。行政工作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也是行政管理结果的反映。行政执法作为一种行政行为,其在执法活动中同样要考察效率,即在一定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劳动量与所得的劳动效果与社会效益的比率。在一定的时间范…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新时代的挑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经济学价值论基础上创立的系统、严谨的劳动价值学说 ,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中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它在人类发展史和经济学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条件下 ,关于商品生产、实现、分配等规律的科学理论。该理论认为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只有劳动产品才有价值可言 ,“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量决定价值量 ;劳动量是以劳动时间特别是所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度量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融合,从历史、主体、空间三个维度开展了对社会结构历史演变的考察。从历史维度看,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历史生成;从主体维度看,马克思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中劳动与资本的根本对立,以及经济关系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关系;从空间维度看,马克思综合考察了时间与空间的三对关系,揭示了资本利用空间巩固自身统治的内在机制。从历史、主体、空间三个维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有利于丰富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周静 《探索》2007,26(3):168-173
正确认识生产劳动的一般性质和特定的社会形式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不仅是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学说的基础,而且也是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理论的出发点。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考察了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两个定义和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两个概念的形成过程,探讨了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两个标准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论述具有深刻的科学性、辩证性,对于全面深入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资本主义社会:形式公平掩盖着实质不公平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近代西方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卓越贡献,肯定价值规律在促进公平、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近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