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司法改革的现实思考与理论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司法改革的社会背景 二十世纪末,中国司法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决策第一次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被正式提出,由此,司法改革成为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又一个热点P对于我国司法制度变革的社会背景,有学者将司法制度改革的背景视同于八十年代末期展开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产生的背景:“尽管在时间上,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早于当前全面铺开的司法改革,司法改革发轫于审判方式改革。但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整体司法改革产生的背景和内发性动力是基本一致的。”(2)虽然我国司法领域中进行的审判方式改革与司法…  相似文献   

2.
笔者主要剖析了我国现行法学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对现今世界上两种典型的法学教育模式进行比较,揭示出两大法系法学教育的特点及规律,继而分析了我国法学教育模式选择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转型加速了司法改革的步伐,探索科学的司法改革方法成为研究热点。世界其他国家已掀起一股通过试点推进司法改革的热潮,中国也在积极对此进行尝试,力图形成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法与评估体系,有效推动司法改革。本文通过描述正在进行中的人民监督员项目的实证研究方法,试图对中国司法改革方法的本土化进行可行性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维权和维稳构成改革措施正当性的独立理由.司法维权与司法维稳的一致性获得充分肯认,而其内在差异则被忽视.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中国司法改革的方向性和稳定性,使司法改革在总体上显得莽撞和冒进.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路径必须立基于“维权”与“维稳”双重考量之上,在司法程序的刚性与多样性之间、司法的消极属性与能动司法之间、司法独立与司法民主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26日至27日,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暨成都学术研讨会在l~lJll成都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法学界、法律实务界的近四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此次年会的主题为“商法视野中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学学术研究经历过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梳理其变迁历程不仅能够总结有益经验,也能发现其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然而,针对我国法学学术变迁历程的主流研究成果较多立足于定性的视角,以客观数据为依据的全面分析还略显不足。以《中国法学》和《法学研究》1998年至2022年期间刊发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学者群和知识结构等角度切入,研究发现,我国主流的法学学术研究已经表现出稳定的结构性特征,高职称作者和知名高校构成研究的主导力量,并对法学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做出相匹配的贡献。法学学术领域的“北京氛围”颇为浓厚,京内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远高于京外学者的的学术影响力。此外,法学学术研究在日渐专业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的同时,相应的知识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外部学科知识的实质性应用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挤。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等优势虽然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在法学学术研究中的运用却略显不足,产生的学术影响力亦不如传统研究范式。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表明,在我国法学学术的变迁历程中,多个因素对法学学术的影响力产生了显著性相异、作用力不同的影响。我国法学学术研究的未来转型和精进或许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对615份案例样本的分析显示:违法性认识司法适用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合理的理论选择和科学的判断路径。解决此问题,应当明确违法性认识及其可能性对定罪量刑的影响,采取违法性认识可能性说来判断犯罪成立与否,并参考违法性认识的具体状况来决定是否量刑从轻,可以先以"契机+真诚查询或合理解释"的方法判断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是否存在,对于存在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再判断其是否足以影响量刑。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它处于“司法解决国家间争端的国际制度的中心”,对于维护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限制强权政治、公平国家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国际法院是“现代国际法忠实信徒般的行者”,它通过审理一系列司法案件,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国际法院对于国际法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其在司法实践中对国际法这一庞大体系中的各个领域的国际法规则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有着特殊内涵和时代蕴意的学术概念,“中国模式”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焦点。何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存在否?中国模式的内涵与实质是什么?中国模式的意义与未来又是什么?如此系列追问成为解构“中国模式”的立论逻辑。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报应或预防性刑事司法的单一目标不同,恢复性刑事司法以广泛的社会修复为目标,因此在其实践中必将面对各方主体的不同利益需求所引发的冲突,从而陷入多元价值的选择困境。传统的刑罚目的观念无法解决恢复性刑事司法的价值选择,只有新报应主义刑罚目的刑罚纯粹化的观念,能够与恢复性刑事司法去刑罚化的内涵相互印证,相互衔接。新报应主义刑罚观通过其内含的具体正义、均衡要素,完成了对传统报应性刑罚观的修正,并使恢复性刑事司法制度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最终达成社会修复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