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芸 《学理论》2013,(15):16-18
地域文化资源是特定区域独具特色、传承至今的文化资源,上海市徐汇区是海派文化的摇篮,本文试图从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角度阐释徐汇区充分发挥海派文化的资源优势,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名片、新品牌,满足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2.
东方螮蝀介绍我 一本论海派小说的 书,捧读之下,大快朵 颐,几年来寻寻觅觅, 如今居然找到了自己 的根;原来我虽不写 小说,归根结底,却还是属于海派文化培养出来那一流的。这本书就是吴福辉写的《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原来的书名实在拗  相似文献   

3.
海派起始于“京剧”,与“京派”相对而言,本指那些不安京剧传统唱造念打审美规范,为适应商品意识的潮流和观众的爱好,而加以发挥的一种表演新流派,后来推而广之,使用于文坛和学术交流领域。 海派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指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任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定文化自信,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上海市虹口区作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居地,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1,(15):F0002-F0002
青浦,位于江、浙、沪交界处,总面积66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6万,常住人口108万,是上海西大门和后花园,更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之地,早在六千年前就创造了灿烂的“崧泽文化”,成为沪上海派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6.
青浦,位于江、浙、沪交界处,总面积66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6万,常住人口108万,是上海西大门和后花园,更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之地,早在六千年前就创造了灿烂的崧泽文化,成为沪上海派文化的源头。近年来,青浦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全区一城两翼发展战略,不断在开拓中求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家训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励志勉学、慈孝健身、修身治家、处事为人,"好家训好家风"无论巨细,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绵延传承的优良传统与精神追求,上海的家风文化因为历史原因和城市发展,展现了"中西融汇、多元并存、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作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家  相似文献   

8.
李瑊 《党政论坛》2020,(4):10-13
城市文化是历史形成的城市创造力和精神品格的综合表现。在上海都市文化的生成过程中,江南文化提供了与西方文化嫁接的母本和基底,东渐的西学与移民社会的"土壤"互相整合孕育了海派文化,风云变幻的斗争实践使上海城市的气节和血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张扬,三者吐纳激荡,相得益彰,构成了上海文化源流中的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0,(1):F0002-F0002
<正>詹仁左,1954年生于上海。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海派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精于竹刻艺术,1996年拍摄《小写意花鸟画教学》十五讲,在中央教育电视台播出。2000年拍摄  相似文献   

10.
正徐汇区是上海近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以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为发端,中西方文化在此交织碰撞,海派文化由此生发成长。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区域内科教人文资源丰厚,上海图书馆、上海京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电影集团等80%的市级文化单位坐落于此。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过程中,徐汇区充分发挥文化资源集聚的优势,坚持以文化人,不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助推市民文明素质与城区文明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海派文化,当是植根在中华传统文化上并融汇吴越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的上海文化,同时,它还吸纳消化了诸多欧美西方的元素的因素,故它既有江南文化的古韵和雅致,且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它富有阳春白雪,兼容并蓄的独特的个性,又有下里巴人海纳百川的独有情怀。我们且不说上海有来自苏、浙、皖、豫、冀、鲁等地的全国各地的移民,更有来自英、美、法、俄、非洲等地的全世界各种肤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1,(16):F0002-F0002,F0003
青浦,位于江、浙、沪交界处,总面积66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6万,常住人口108万,是上海西大门和后花园,更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之地,早在六千年前就创造了灿烂的“崧泽文化”,成为沪上海派文化的源头。近年来,青浦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全区“一城两翼”发展战略,不断在开拓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14,(21):49-50
中国的家训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励志勉学、慈孝健身、修身治家、处事为人,“好家训好家风”无论巨细,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绵延传承的优良传统与精神追求,上海的家风文化因为历史原因和城市发展,展现了“中西融汇、多元并存、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作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家训家风对道德教化、引领民风、涵育文明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深圳经济特区自成立以来,在短短的十五年时间里,能创造出生机勃勃的新文化,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全国文化界的热情关注_最近在上海举行的“政年开放新文化建设中的海派文化和岭南文化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在研讨上海和广州的城市文化时,对位于岭南的深圳特区文化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次会议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广东省委宣传部、上海市作家协会、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联合主办,与会者大多为沪粤两地文化界资深领导和知名人士。深圳代表应邀出席,所提交的《从深圳看岭南新文化的萌生和发展》、《文化视角中的深圳文学》等五篇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5.
深圳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已经从南国的边题小镇,变为中国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象征。因此,我认为,当今中国,从“城市文化”的视角看,有三个城市是最值得关注的。其一是代表“京派”文化的北京,其二是代表“海派”文化的上海,其三是代表“特区文化”的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一国两制的临界线、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移民汇集的新都市、商品经济的大市场,这种较为特殊的地缘和人文背景会必然形成颇具特色的文化发展模式,或者说形成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形态。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踏着古老的泥土迎送五湖四海;挟着明清的骨架追赶现代步伐,这就是我和我的伙伴们工作的地方——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700年的文化积淀,40年的改革开放,27年的品牌打磨,豫园股份坚持精品制造,精致作为,精彩呈现,成为了中外宾客的快乐园子、海派魔都的国际名片。成长和成功告诉我们:助推  相似文献   

17.
上海是人口超过一千万的世界级的超级城市;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起着经济中心作用的第一大城市;也是西太平洋最大的城市之一.但是近年来,上海这种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正在逐渐下降.对此,《党政论坛》今年第五期的文章《九十年代上海人一定要搞快一点》已作了评述. ▲科技力量坚实雄厚、经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人才杂交优势与海派文化特色,加上90年代天赐良机,使上海站到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重振上海雄风,使  相似文献   

18.
黄裳 《瞭望》1984,(29)
整整五十年前,鲁迅先生写过两篇谈“京派”与“海派”的文章。时移世换,那一场论战已成为历史陈迹,不再有多少现实意义了。但先生的有些话,在今天看来,依旧很有味道。一说起“海派”,人们大抵首先会想起京戏。既名“京戏”,可见这是北京的土产。但它一离家门,来到外省,例如上海;不久就开始变了样,和旧式不全同了。偏爱“纯种”的人看了不舒服,虽然不能不承认它还是“京戏”,但要在前面加一点  相似文献   

19.
阿友 《侨园》2011,(8):43
车从安徽黄山风景区汤口出发,不一会,我们来到黄山茶林场(又名东黄山度假区),一条不宽的国道穿场而过,两岸群峰壁立,茂林修竹峡谷幽深,花香鸟语秀色宜人。步入东黄山旅游度假区时,从蓊郁山林中飘逸而来的现代社会的时尚气息立刻萦绕在身旁拓展营内的高低空项目、攀岩等野战运动展示着现代人对惊险刺激的追求和极限的挑战;玉兰听溪、天竺揽月是度假区内新建的别墅群,无不体现建造者的简约环保理念;就连街上唯一的茶吧,也完全复制自上海滩的老城隍茶楼,在装饰设计上借鉴和吸收欧式文化的精华,同时将中式文化元素努力贯穿于每个细节,达到整体风格与自然和谐。小镇其他建筑风格,全部采用中外合璧、艺术交融、优雅独特的海派建筑风格,以此彰显度假区  相似文献   

20.
1935年春,在镇江的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周佛海派出省督学王骏声,前往苏州督察指导。王骏声此行的目的,主要是督察苏州的省立苏州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