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闻杰 《创造》2014,(7):48-49
正何谓"地方特色"?就是切合当地老百姓的风俗习惯尤其民族特点,还要方便生产和生活。云南这些年城市的建设应该说还是有力度的,省城昆明不说,就是滇中、滇西、滇南、滇东北地区,中等城市群落已大体见雏形,从外观上很容易辨认;从内在的布局来看,新建成的组团式的城市生活小区,与保留下来的原有的老街老屋相得益彰,轮廓鲜明的建筑群构成的商业街区,带来欣欣向荣的新老居民的生活景象;更重要的是,输送城市活力养分的新经济工业园区,这些年来各个区域都取得  相似文献   

2.
"小朱,这个事情你一定要给我们反映一下呀!"2003年1月15日清晨,南阳市卧龙区梅溪街道文化社区党委书记朱彩虹碰到王大爷买菜回来。王大爷说,晚上,新华城市广场上跳舞的音乐好(?),想早点睡都不行。"这个应该反映,我今天就是去开会。"朱彩虹乐呵呵地说,"这个问题也有其他居民提起过,您放心。"  相似文献   

3.
刘文平 《人民公安》2006,(12):60-60
第十二届“隆力奇”杯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团体赛已结束,自始至终我每场必看,作为一名观众,想斗胆谈一下个人的粗浅认识。音乐是百姓的精神食粮,那么百姓叨咕几句也无可非议。本届比赛应该说比往届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增加了原生态唱法,使得比赛更加丰富多彩,让观众品尝了一种无  相似文献   

4.
城市信息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确立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信息化正在从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各方面、各层次推进和深化。城市信息化是区域信息化的核心,我国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市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城市信息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龙头,城市现代化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确立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国家信息化正在从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各方面、各层次展开和深化。显然,区域信息化不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是走“以城市辐射农村,以城市带动农村”的道路,于是,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6,(11)
正"信息化城市"是把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中,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以淮安为例,目前,该市正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为主线,通过信息化城市的创建,有效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与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新的城市生存发展方式。我国数字城市发展呈现出“城市数字化工程初见成效、信息化试点城市逐年增多、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数字城市解决方案问世、数字城市论坛与日俱增”等特点。数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构建中国式数字城市必须采取综合政策措施,这对于推进中国城市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新的城市生存发展方式.我国数字城市发展呈现出"城市数字化工程初见成效、信息化试点城市逐年增多、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数字城市解决方案问世、数字城市论坛与日俱增"等特点.数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构建中国式数字城市必须采取综合政策措施,这对于推进中国城市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在人类正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的当今时代,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加速发展。这个较高的起点,就是要超前地发展高信息技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以发达国家已走过的道路为借鉴,跳过某些传统的工业发展阶段,加快信息化的步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增殖作用的方针,应该是我国加速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大力发展教育是实现信息化的根本措施,应当把教育当作立国之本,当作发展现代  相似文献   

10.
李建华 《公安教育》2003,(11):31-32,36
近几年,北京市全面加快了以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现代化进程,提出了“2010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是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直接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城市运行总体效率,直接关系城市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随着北京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愈加突出。面对艰巨、繁重的交通管理工作任务,作为交通管理者的首都交通民警队伍,必须紧紧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1.
由徐江善等写的文章《铲除“买官”卖官”的毒瘤》,发表于《中国公务员》杂志1996年第10期上。阅读之余,始觉大快人心,再觉忧心忡忡,为了人民大众的事业,我们应该花大力气及早治治买它卖官的丑恶现象。何谓买卖?搜辞书的解释,实是以钱换物,卖是以物换钱。买卖者,钱物交易也。但是现在可以用钱买到和可以卖钱的,已远远超出”物”的范围,并且好些已成为肮脏交易了。刚果说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等等见不得人的买卖已经不算新闻的话,那么,时下为人民所侧目的买它卖官现象便是这类肮脏交易的又一奇特景观!“要想富,管干部”,…  相似文献   

12.
记者: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城市社区建设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建设是加强城市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公民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何谓社区?社区建设的意义何在?它同国外的社区建设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老同志曾对我说:“叶挺很可能加入过农工党,应该考证一下。”此说空穴来风,源于叶挺与邓演达的一段友谊。一邓演达生于1895年,叶挺生于1896年,两人同为广东惠阳老乡。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知识更新速度空前的世纪,是学习的世纪。“21世纪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城区是城市的基础,要想整个城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必须首先从城区抓起。城区要想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创建学习型城区。  相似文献   

15.
城市要发展,信息化必先行。信息化已成为增强城市整体实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迅速建设城市信息港,搭建区域信息枢纽平台,将成为完善和提升武汉区域经济信息枢纽功能的重要举措。一、信息港是城市信息化  相似文献   

16.
学会经营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经营城市”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现已汇聚成一股潮流,呈现出争先恐后的态势,可以说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世纪现象”。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可以说,学会经营城市已成为新世纪城市发展面临的首要课题。目前,“经营城市”已成为我国许多地方的热门话题,并形成了各种认识。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城市  相似文献   

17.
<正>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涉及到方方面面,应该说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是其中之一,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要做顶层设计或者整体的规划呢?其实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从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有必要做一个顶层设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化的发展在很多城市是经历了一个从专业级的应用,到部门级的应用,再到一体化应用的过程。比如说从专业级的应用可以看到有交通的,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包括一些环境监测这些和业务  相似文献   

18.
城市信息化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因此,城市信息化建设应该以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为主体,最大程度地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市民生活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国际性城市的概念及其特征 何谓“国际性城市”,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和统一具体的标准。归纳现有的一些看法,大致可表述为:国际性城市是指那些拥有优越地理位置、优良服务功能、较强经济实力、众多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通行国际惯例,对世界或地区经济起重要控制或影响作用的城市。 “国际性城市”是城市分类中的一种类型。其分类依据是城市的整体功能或局部功能在国际或国际上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影响程度,在国际分工中所起的作用。根据其影响的空间范围,可继续划分为“世界城市”和“有限区域的国际城市”;按其功能划分,又可分为综合性的国际性城市和专业性的国际性城市;按其区位划分,又可分为沿海型国际性城市和内陆型国际性城市,等等。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国际化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城市现代化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城市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没有城市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城市的国际化。按照国际性城市的要求,城市的现代化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城市经济现代化,即在经济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如  相似文献   

20.
梁宪英 《台声》2003,(5):29-30
我有时常想,山西省台联好似一棵绿树,20年前,在方方面面的关心呵护下,我们把它栽到山西这片黄土地上。如今,它已不是当年那株幼嫩的小枝,它茁壮的树干上镶嵌了20道坚实的年轮。许多乡亲和我说过,你与台联一同走过来,省台联当时怎么成立的,应该回顾一下。我想,筹备成立省台联的日子,理应请德高望重的创会会长杨丁铭教授来回顾,可令全省台胞万分难过的是,老会长已于2002年1月6日永远离开了我们。当时的筹备组成员除杨教授外,还有周清辉(时任山西大学讲师)、陈明达(时任山西化肥厂工程师),两名青年台胞———我和谢玉浩。老周于1999年不幸病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