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天万 《前进论坛》2008,(11):21-2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实现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作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当前,农村环境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环境不容乐观。本文作者作为西部贫困地区的老农工党员,对所在地区农村环境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贫困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张占梅 《前沿》2001,(10):55-57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贫困地区的落后 ,不仅表现为物质条件的落后 ,更主要的是表现为思想观念的落后。因此 ,充分认识贫困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采取强有力措施 ,加强和改进贫困地区思想政治工作 ,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是新时期下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必然要求。一、当前贫困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的农村改革 ,使广大农民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扩大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广大农民蕴藏已久和…  相似文献   

3.
全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经过一系列调整和改革,已经初步完成了从单纯救济向经济开发的根本转变,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开发作为一项将最终解决中国贫困地区农民温饱问题,进而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伟大历史性事业,不仅得到了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受到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而且得到了国家各  相似文献   

4.
政治认知不强、民主意识相对薄弱、法制观念较淡薄、宗族思想较严重等方面是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心理特征的主要表现;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程度、教育文化水平、民主政治现状、社会公正情况、历史文化积淀等方面是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心理的成因;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心理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进行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心理建设,通过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进行。  相似文献   

5.
农村卫生和农民健康是关系到振兴农村经济大局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落实初级卫生保健规划是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我国现有贫困人口58O0万,绝大多数在石区、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90%以上的贫困地区存在着一种以上的地方病。贫困地区一些传染病发病率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贫困地区的疾病多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贫困地区,绝大多数农民还是自费医疗,农民患病后只好“/J‘病抗,大病拖”,患了重病,轻则举债,重则倾家荡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交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贫困地区农村青年的生存发展、脱贫致富也相应改变着手段和方式.他们在经历了离?不离乡、进厂小进城、务工又务农的"农工结合型"生活后,其中的一部分人又陆续进入了一个"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离田求发展"的生活新大地.尽管这种生活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和经济的宽裕;但同时也绐他们带来了创业的艰辛和痛苦的悔恨.然而,这毕竟是贫困地区人们生活常规的一个突破,是农村人口大流动、商品经济大发展过程中的一件新事.因此,实事求是地分析这种社会现象,客观公道地评价贫困地区农村青年谋生求富的目的,这对我们全面正确  相似文献   

7.
正去年7月,荔浦县成为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该县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如何?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难题?近期,笔者在荔浦县进行了探访。现状:各大电商农村布点,农民网购逐渐普遍"货已经到了,我们正准备给你送过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我区"三农"工作,特别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具有现实指导意义。2011年,按照国家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我区划定属于国定、区定的贫困县50个,人口1012万人,分别占全区总数的45.8%和23.9%。新形势下,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5,(9)
为了使农业可持续增效,农民可持续增收,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在国家贫困地区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村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以湖南省新田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为例,探析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大名县花生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则是关系到共同富裕这一最终目标的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一个特有概念,作为90年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经营方式,是广大农民在农村改革和发展实践中的一个创造,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农村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实践中成为推进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问题,我们对河北省大名县花生产业作了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乡村产业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乡村产业与现代经济、城镇化、农业科技、农产品供给与农民增收、农村改革的关系,尤其西部贫困地区,理清这些关系对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缺兵现象     
例来关于保安行业缺兵现象的闲言碎语很多。有人说:“保安行业缺兵是因为本身行业地位低下,没人愿意屈就。”有人说:“保安公司工资微薄,待遇低下,根本留不住兵。”面对这些,做为一名保安从业者,我愿意与读者说说我的看法。勿庸置疑,如今一些保安公司现在的确缺兵,而且,缺的不是一个两个。也的确有一些待遇方面的原因。但这绝不是缺兵的主要原因。我们来算一笔账。我所在的保安公司的队员都来自农村,所以我们就和农民朋友比一比收入。以我老家河北省为例,2001年,那里一般的农村年人均收入为1000元到1300元,部分贫困地区不足300元。而一个普…  相似文献   

13.
农村改革30年来,各地始终坚持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农村经济大幅增长,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执政的群众基础。但是,在经济改革和民主发展同步推进的新形  相似文献   

14.
《时代潮》2001,(5)
农村的税费改革问题,户籍制度问题,农民进城就业问题,农村教育投入问题,法律如何保护农民的土地?分散的农户如何实现产业化?一系列问题使我们有责任——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发展和普及,形成了农村改革的第一次浪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个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在第一步改革成功的基础上,兴起农村的产业革命,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尽快实现农村现代化。如何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从而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呢?面向市场,着眼于“引”农业要面向市场,关键是农民走向市场。曾有人提出,把农民推向市场。笔者认为,不是一个“椎”字了得,应当引导和保护农民走向市场,针对广大农民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计划经济依…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贫困地区能不能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一些部门甚至还主观地给别人戴上种种“帽子”。我们认为,最了解贫困地区实际的应当是贫困地区的人。为此.我们高兴地为大家推荐来自属于贫困地区的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县长益华兴同志的这篇文章。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希望这篇来自于地方来自于实际的有理有据的文章.能够帮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贫困地区要不要、能不能推行“农保”的问题.从而更正确地对待和做好“农保”这件造福农民的好事。农保(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下同)是党和国家为农民寻求解决养老问题的一条最…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随着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农村新经济体制的不断成长,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十三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好传统,并且努力创造适应新形势的各种有效形式和具体途径,切实把思想玫治工作贯穿于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形势如何?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实事求是地、全面地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到农村形势很好,以往连续几年一直很好,去年进一步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并开始了购销制度的改革,农村形势同样很好。最根本的标志是经过改革,整个农村经济活起来了,农民的主动权大了,积极性高了。有些地方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所降低,但即使在这样的地方,农民总的生产积极性并不低,要求致富的积  相似文献   

19.
加速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在坚持改革和对外开放中不断发展,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已开始向非农业方面转移,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生产技能等方面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脱贫致富的速度还不快,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子迈得还不大。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现农村经济由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向开放型的商品经济转化;由单一的、不合理的农业经济向综合的、全面的农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陕西省团委结合当地教育的资源优势,确定了"百校连百村"农村贫困地区定向帮扶点,使得高校师生主动深入农村,体验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用他们所学的专长为农村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传授新观念;实现了生产方式由松散粗放型向集约科技型转变,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锻炼了自身。农民高兴,师生感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带来了"双赢"的局面,这里能否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