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字不仅是思想文化的载体,而且是一个时代思想文化的准确概括和反映。本文从汉字的构造分析了古代汉字中反映的婚姻、家庭观念及伦理道德,从而探讨我国传统文化中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走过 80年的历程后 ,迎来了新的世纪。新世纪之新 ,并不仅仅是时间概念上的 ,其更基本的涵义在于它给人类提出了新的历史课题。在新的世纪里 ,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像以往一样继续辉煌 ,也就在于她能否解决新世纪提出的新的历史课题。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所谓先进文化 ,乃是指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反映了时代精神 ,代表了未来方向的文化 ,它应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人类社会的文明表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一定意义上 ,两种文明都属于人类社会文化的表现 ,但从狭义上讲 ,文化…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6,(Z2)
正对中国人来说,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它不仅是两情相悦的男女的个人结合,而且是两个家族的联合,是家族势力的延伸,因此在中华文化中婚姻是具有仪式性的重要礼俗,它表示着结为婚姻的两个家族彼此的礼敬和认同。婚姻的社会意义决定了它繁琐却充满了喜悦的仪式过程。这也决定了婚聘礼仪具有的严正与戏谑的双重内容,作为一个礼仪系统它被赋予了鲜明的地域色彩,是一个地域民风民气民间文化的典型表现,在这里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辽海地域的婚礼礼俗,  相似文献   

4.
武汉地区高校青年女教师婚姻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武汉市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婚前交往和婚后生活进行了分析 ,并对影响其婚姻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作了探讨。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婚姻质量高于一般群体 ;配偶理解程度成为其婚姻美满的决定因素 ,而物质生活因素与婚姻生活满意度呈弱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使用对上海和兰州城乡2200个样本的抽样调查资料,从观念和行为两个层面对终身婚姻的态度进行描述。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婚姻的不可离异性已不再为社会广泛认同,但多数人仍对离婚的负面后果表示担忧。加上人们普遍认同幸福婚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主流社会仍推崇白头偕老的核心价值,婚姻的神圣性、持久性仍为大多数人所敬畏、信奉,同时也是现实世界的一个无可争辩事实,而并非是新世纪的一个神话。青年人对终身婚姻失去信心和耐心的推测未被证实。回归分析验证了白头偕老的价值观对婚姻质量及其稳定性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文化?如何来衡量一个人有文化或没文化?赵超构在今年七月九日的《文汇报》上撰文认为:所谓文化,就是人的精神活动加上表现人们精神活动的必要的物质设备,就是人的知、情、意及与之相对应的真、美、善。如何来衡量一个人有文化或没文化呢?我们可以从普通心理学表述的人的知、情、意三方面来考察。知即求知,表现为探索真理,认识世界。情即情感,表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的石棚到欧洲的巨石阵——灵石崇拜文化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鸿雁  张碧波 《学理论》2009,(20):120-125
灵石崇拜是一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它首先表现为天上王国一创世观念,又表现为天上人间相连的创生观念;石棚、巨石阵属地下王国观念,表现为借灵石使亡者死后升入天国。这均属于巫吏——萨满文化范畴。最后对我国古文字学中的灵石崇拜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8.
晏辉 《理论探讨》2023,(3):127-136
中国式现代化是朝向终极之善的社会变革运动,它将以最小的代价创造出个体与类所需要的终极之善。可以将这个终极之善先行标示为:找到一个能够持续创造财富并合理分配财富的经济组织方式,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既改变了传统社会财富匮乏的状态,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运动中产生的两极分化;创制了一个令每一个有理性存在者充分但必须合理表达政治意志的制度安排,它超越了传统社会的官僚政治又改造了西方国家错用甚至滥用自由和民主的政治结构;创造了令每一个人自愿过一种整体性好生活的财富基础和社会环境。基于这个完整性的终极之善,中国共产党人将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追寻各种实现终极之善的手段之善,最为根本的是实现一种本质意义上的观念革命,亦即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观念、人与人关系上的观念和人与自身关系上的观念的革命;通过制度创新将效率与公平、正义与平等、自由与幸福这些根本性的价值原则贯彻到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之中;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实践中,不断培养出朝向终极之善的道德人格,并在反复进行的改革实践中将道德人格变成可以反复使用的实际能力,从而展现出优良品质。这便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9.
方蕴华 《理论导刊》2001,(10):53-55
一、“国风”——恋爱的浪漫时代恋爱婚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诗经》“国风”中男欢女爱的自然质朴的爱情表达式,我们不仅能深刻体会到闪现其中的鲜活人情人性,而且还能准确地把握那个时代恋爱风俗的演绎变化及多元婚姻文化的发展脉络。据谢晋青《诗经之女性研究》一书统计:《诗经》中有关妇女问题的作品已达85篇之多,其中恋爱诗最多,描写女性美、女性生活诗次之,再下来就是反映婚姻生活和失恋问题的作品。尽管中国文学中不乏大量描写男女之情、婚姻恋爱之作,但是和西方同时期作品相比,中国文化仍是一个压抑爱的…  相似文献   

10.
在涉及人们生活方方面面、难以计数的价值观念之中,有一些价值观念是基本的、原生的,它决定和派生着其它价值观念的性质。人们对于自身意义看法的价值观念即是这样的带有原生性的价值观念。它决定和影响着与人自身有联系的,包括他人、集体、社会、道德,以及理想、生命、劳动、婚姻等等价值观念。在任何一种有文化的社会形态中,人们都会有与这种文化形态相吻合的对于自身价值的看法。比如在宗教社会中,个人行为与神的旨意的一致性便是人们自身价值的体现: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个人的价值又表现在对封建礼义纲常的尊崇上;在我们过去很长的一段时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2)
辽朝是以契丹族为主体、汉族、渤海族等多民族融合的政权,在这种多民族的背景下,其社会文化也呈现出多样性的一面。婚姻习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从客观上反映着时代精神,也从微观上展示出社会的经济、民族心理、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宗教观念等诸多因素,可以说是社会文化的一面多棱镜。辽朝的婚姻习俗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中原地区相比,既有相似的一面,又有独具特色的一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刘卫东 《学理论》2010,(1):104-105
《清代中期婚姻冲突透析》是王跃生撰写的关于清朝中期婚姻冲突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以刑科档案为资料,分别从婚姻缔结和解体中的冲突、婚内正常冲突、越轨行为等几个方面,对社会底层的婚姻状况进行了考察,其丰富的材料和新颖的见解不仅揭示了一幅底层社会婚姻生活的鲜活图景,而且也为中国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基本内涵是诚恳老实,守信无欺。它要求人们对己不自欺、诚实无妄,对人不欺人、重承诺、守信用。诚信是为人之本、立业之基、为政之要,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纽带,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宗教、任何一种文化,都把诚信作为一种基本道德要求。任何一位追求实现社会和谐理想的志士仁人,都极为重视诚信对于社会政治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精神”这个范畴,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哲学上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指的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常常和意识通用。它作为物质的最高产物,被物质所决定,同时对物质又有较大的能动作用。第二种意义上的精神,指的是在人们的意识、观念和心理中起主导作用,并表现意识、观念、心理主体活力的东西。任何一个人类群体都有其特有的、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意识、观念和心理,而在这些意识、观念、心理中占主导地位,并体现这一群体发展方向和活力的精髓,就是这一群体的精神。因而,由生活于共同地域之  相似文献   

15.
桑业明 《学理论》2014,(20):37-38
《易经》之婚姻观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婚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中国传统婚姻观的重要源头。《易经》以和谐婚姻为主线,说明了婚姻之产生是符合天道,一夫一妻是婚姻的主要构成方式,婚姻年龄合适,应坚持长久的婚姻等观点,对引导当代中国青年树立正确婚恋价值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不仅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治本之举。它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正如刘云山同志在中央党校2017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文化的一个最大特质,就是能够以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有形的存在,可以说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党的纪律、规矩、制度只有变为党内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一、观念的本质及特征剖析观念,作为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包括一切看法和认识。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恩格斯也指出,人的观念“不是头脑中,而仅仅是通过头脑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同上,第3卷,第75页)这些论述揭示了观念本质的客观性。观念作为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思想意识,它是适合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是观念形成的基本途径,是观念产生的源泉,也是检验…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女青年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外国籍人通婚,一九七八年以前还是少数,一九七九年以后,随着经济上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和侨务政策的落实,国内外的交往日益频繁,广州市缔结这类婚姻的女青年迅速增加。这种婚姻,本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它在不同的国度里都是存在着的。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种婚姻受到法律保护。正常情况下,这类婚姻有助于我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在思想、文化、道德、生活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范匡夫,在介绍自己如何保持廉洁作风、“拒腐蚀,永不沾”时,有一个弥足珍贵的经验之谈:先进文化可以养廉。  他深有体会地说:“假如不是读了那么多的好书,我的心态和精神状态会全然不同。这些年我之所以能够在种种考验中没有出现‘千古恨’的‘一失足’,除了党性观念、法纪观念等起作用外,文化防线或者叫文化屏障对我具有一种特殊的保护作用。筑起了文化屏障,那些歪七歪八的事情沾不上我的边,那些心术不正的人进不了我的‘圈’。老实说,对有些乌七八糟的事情,我不仅是不敢为之,更主要的是不屑为之…  相似文献   

20.
自然法是指在实在法之外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它来源于“客观规律”、“理性”或“人的 本性”。自然法学充分体现了自然法观念和人本主义,自然法精神崇尚人文主义、尊重天赋人权、高唱自由之歌、恪守社会 契约、倡导分权制衡、弘扬法治精神,它是西方哲学、法学理论中最具持久性的范畴和概念,是西方法传统中最具生命力的观念 体系。这种社会观念不仅曾使西方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浸入了西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成为稳定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