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什么叫开放政策?"就是让外国人到中国办理工商等事"."凡是我们中国应兴事业,我们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我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才;我们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开放政策、利用外资兴办实业的政治家.上面那些话,是他1912年10月23日<在安徽都督府欢迎会的演说>中讲的.90年的历史证明,上述思想是有远大政治眼光的真知灼见,对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也是中国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亲手制定了开放的政策和战略,领导中国实现了从停滞封闭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大转变,使中国以开放的姿态汇入世界现代化的大潮。他还倡导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开放观念,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开放理论。邓小平的开放理论是“社会开放论”,他的开放思想是“大开放”的思想。他是从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根本战略的高度,来提出和阐述开放政策、开放理论、开放观念的。他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肯定社会主义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强调我们的开放政策是“全方位的”开放政策。这些,就是邓小平的“大开放”思想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杭州“人才+资本”创业创新模式的思考.分析了基于“人才+资本”驱动的创业创新模式成功的背景.提出了实现“人才+资本”创业创新模式的路径.即实现人才资本化与资本人格化的运作机制.对区域创业创新模式的发展.以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持续竞争力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党和国家利用外资政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外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的重要政策。这个政策在中国曾经历过一个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考察这一历史过程,对于认识新时期我国利用外资乃至整个对外开放政策都是有益的。一中国共产党很早就提出过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思想。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时就提出可以让外国资本来投资或我们借取外债。1944年6至10月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福尔曼时又说:“我们鼓励自由竞争及个人企业,并且在相互同意的原则下我们将允许并欢迎外国在我们的统治区内向商业及工业方面投资”。根据当时中共与美国关系日益密切的有利条件,毛泽东还特别提出吸引美国投资的设想。8月23日,他在同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谈话时说:“中国必须工业化。在中国,工业化只能通过自由企业和外国资本的帮助之下才能做到。中国和美国的利益是相同和互相关联的。他们可以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互相配合”。  相似文献   

5.
不少来我国讲学的外国经济学者都曾使用过这样两个对比性概念:社会资本主义和资本社会主义。并且说中国是社会资本主义,西方是资本社会主义。这些言论出现后,产生了许多误解。有人误认为外国经济学者批评中国现在搞的是资本主义;有人则把外国学者的话作根据,要求中国也搞资本社会主义,实行全盘股份化。因此,有必要弄清楚外国经济学者说的社会资本主义和资本社会主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6.
中国引进外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引资大国。外资的大量引入,带给中国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根据利弊分析,我们应加强管理,降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比重,建立“内源经济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印象     
外国资本投资的“天堂”我们常常称美国是个秽民的国家,因为在这块新大陆上的公民,几乎都是由其他国家移民去的。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说,新加坡是一个由外国资本建造的“外资国家”。1986年,外国子公司和外国参入过半数股份的合资企业占:工业就业人数的1/2强、工业生产和增值的2/3、直接工业出口的4/5。在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饭店和旅馆业中,外国人的财产比重,从1975年的22.2/增加到1983年的38.6/。在文化娱乐、商业银行、工程建筑、市场研究等部门中,外国人的财产比重也很大。常住外国人和常驻外国公司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  相似文献   

8.
张弘 《廉政瞭望》2010,(15):26-27
国内的水价、油价、粮价变动的背后,是外国资本和国家机器之间娴熟而默契的配合;驱之不散的“新帝国主义”阴云笼罩的不只是我们民族企业的几个典型案例,而是中国整体经济的未来之路;金融资本透过掌控农矿两大资源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9.
1920年11月7日,上海党组织创办《共产党》月刊,第一次在中国明确亮出共产党的旗帜。《共产党》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陈独秀的《短言》,也即发刊词,明确表示:"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从他们手抢夺政权;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建设劳动者的国家以至于无国家,使资本阶级永远不至发生。……一切生产工具归劳动者执掌,这是我们的信条。"坦白清晰地阐明了共产党的宗旨和任务。  相似文献   

10.
“我来都江堰工作8个多月,感觉这里的人民给予我们的很多,我们奉献的很少……”;“我在政府工作了几个月,领导特别关心我们,我们感到很温暖,今后将更加努力地工作……”。近日,都江堰市委组织部会议室灯火通明,这是四川省都江堰市委、市政府为去年从外地引进的10名文秘人才召开的一次特别座谈会,表现出都江堰以真情留人、延揽人才、谋求发展的急切心愿。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为了大力构筑人才“高地”,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彻底打破阻碍人才合理流动障碍壁垒,构建全方位人才“绿色通道”,都江堰市采取拆墙铺路、开门扫屋,大力实施…  相似文献   

11.
周桂钿 《新视野》2000,(4):71-74
中国古代讲人才问题的内容很多,现在研究起来,对我们今天的事业、企业的用人方面都会有启发作用。中国古人一方面讲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一方面又讲“无求备于一人”。在“备”与“不备”的问题上,似乎有矛盾,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所谓“任人唯贤”,这个“贤”就是指贤人。什么样的人才是贤人呢?一般认为德才兼备的人就是贤人。这样一说,似乎很简单,但实际生活却是非常丰富、十分复杂的。例如,什么叫德才兼备?有德的人会不会犯错误?会不会犯道德方面的错误?犯了道德方面错误的人还能不能任用?有德无才和无德有才,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华亭县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协调推进“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有力促进了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期推出的特别策划“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是本刊围绕省委中心工作,加大报道力度、改进报道方式的一种新的尝试。以后还将陆续推出“推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推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等专题报道。把土地资源变成土地资本,是一篇很大的文章,做好了,我们的发展步伐就必将加快。希望我们的这种尝试能增加你对这项重要工作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记得十余年前,有人曾专门撰文说,鲁迅也用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字眼,时间是在1918年,出处是《随感录·三十八》。当时感到有点张冠李戴,以后查原文证实,《随感灵·三十八》说的是这样一种论调:“外国的物质文明虽然高,中国的精神文明更好”,这里说的“精神文明”,其实倒是中国的国粹,作者是将此论当作一种“合群的爱国自大”的一种表现的。于是感到我们实在太喜欢攀附名人伟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总想用名人伟人的话来作支撑。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它是吸取党的历史上对待资本主义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在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利用本国和外国资本发展经济是中国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正常的、必然的经济行为;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R字签证”     
《当代贵州》2014,(9):53-53
“R字签证”就是Rvisa,颁发对象是中国需要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表示,外国专家局正和其他部门合作,制定关于R字签证的新规定,为有兴趣在中国创业的外国专家“提供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7.
事业·感情·待遇“三个留人”,即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是中央对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的具体化,是从操作层面上对人才队伍建设实践经验的规律性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关心爱护人才的优良传统。事业留人。对于各类人才特别是优秀职业人才的跳槽来说,谋求个人事业发展是其最大的理由。在任何即定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下,事业始终是人才追求自我实现的一个价值平台,是留住人才最终的决定力量,因为人才最怕的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要留住人才,首先要打造一个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创新、有利于符合实际目标、有利于…  相似文献   

18.
江业文 《世纪桥》2002,(4):7-10
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入侵,虽然阻断了中国已经萌芽的资本主义发展进程,却促使了近代意义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长起来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畸形的,即:形成为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这是性质上完全不同的两种资本。买办资本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培植上发生发展起来并受它们控制的一种资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通过各项工作,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的局面。”这一论述把握当今国际竞争的基本态势,揭示了一条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联系军事科研工作的实际,我们深深体会到,人才是事业之本,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意识是领导者十分重要的战略意识,识才、用才、爱才、聚才是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入世”,至少有以下八个方面的新机遇。 1.“入世”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可以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紧密地联成一体,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合作与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中国的市场、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优势条件,可以与外国公司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的互补合作,有利于请进来,也有利于更好的走出去,使中国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2.中国“入世”有利于企业吸收国外的资本、人才和先进技术。中国政局稳定,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好,市场容量大,生产要素成本低,通货膨胀率低,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具有扩大吸引外资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