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审事由与改判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对再审事由的思考 (一)因“确有错误”而提起的再审 认为生效裁判“确有错误”,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一致规定的再审事由或立案标准。这就是说,我国三大诉讼法规定提起再审必须发现原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然而,在这个再审的事由中,“确有错误”的定义过  相似文献   

2.
林满山 《人民司法》2023,(11):53-55
<正>【裁判要旨】对于以“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再审检察建议,法院不仅要审查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是否确有错误,还要审查新的证据对原审判决认定的犯罪事实和定罪量刑是否有影响,并根据“除人民检察院抗诉的以外,再审一般不得加重原审被告人的刑罚”的规定,审查能否采纳再审检察建议启动再审。  相似文献   

3.
法院、检察院经审查终审判决“确有错误”而启动再审程序时,在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享有二审程序中应有的诉权,如果其申请撤诉应予准许;但由于再审意味着将破坏已经稳定的法律关系,其前提是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的撤诉权应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4.
平等权在我国《宪法》中表述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中被具体化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而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不平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通过司法解释将“法律适用不平等”作为“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情形之一,作为法定再审理由,可以解决适用法律不平等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法学》1989,(11)
1988年4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通知: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条件具备的,均应依法公开审理。笔者对此持有异议,认为刑事再审案件一般不宜公开审理。一再审刑事案件一般不宜公开审理,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从再审前提看,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主要是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的错误。发现生效的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主要是通过审查申诉、卷宗材料,进行必要的调查讯问,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作出再审甚至具体的处理决定。也就是说,一经决定再审,尤其是公开审理,就对案件的处理有较为明确的意向。加之,由于信  相似文献   

6.
再审制度是审判民事案件的一项补救制度,是使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而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得以纠正的审判程序制度。我国民事审判工作,历来是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就现行的再审制度讲,既确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上级人民法院,发现裁判确有错误的,可将案件提起再审;又确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认为人民法院裁判确有错误的,可以进行申诉。  相似文献   

7.
再审程序是为纠正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而设置的程序,而再审制度的设计就是要在保持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和纠正确有重大错误的裁判之间保持平衡。民诉法修正案就再审制度尤其是再审事由进行了较大的修改,突出了程序正当的理念,使再审程序更加符合审判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构建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宝林 《河北法学》2004,22(9):97-100
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包括申诉复查案件的立案受理 (即立卷 )、审查、通知驳回或裁定再审三个主要环节 ,它与再审程序共同构成了我国完整意义上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近年来 ,随着民事审判监督制度和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以及再审案件立审分立制度的推行 ,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三个主要环节上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此 ,应当反思和完善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的基本原则 ,并从申诉复查案件立案受理条件、审查组织形式、审查方式、审查期限、再审立案标准、再审立案审批程序、诉讼文书样式等方面来考虑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该条两个条款中都对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规定可以适用审判监督程序进行提审或再审。但是,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是否也能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提审或再审呢?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  相似文献   

10.
论申诉复查听证制的建立与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诉复查程序是对申诉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再审的过程。法律对此虽没有规定,但已事实上因谋求诉讼公正而成为审判实践中不容忽视的诉讼程序,也是审判监督程序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申诉复查程序是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程序,随着对申诉人提出再审申请的审查立案而启始。如经复查而作出驳回再审申请的决定,那么,复查结果即可成为审判监督程序的实体结论;如经复查认为原审裁判确有错误,那么,复查结果就成为进入审判监督程序的终结程序——再审之诉的预备依据,并以作出再审裁判而告终。审判实践表明,复查的结果,无论是决定再审…  相似文献   

11.
刑事再审案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刑事难案,其虽因“确有错误”而被提起再审,但再审后仍可能维持原判;另一类是刑事冤案,即再审前已确信原生效裁判确定的“罪犯”事实上是无辜之人,再审只是为了从法律上加以确认.对于后者,司法实践中采用实质上回归原审程序的再审程序进行审判,产生了诸多问题.鉴于此,应当专门设立在审理法院、当事人及其他参与人、审理方式、审理内容、裁判依据等方面既不同于一审程序也不同于二审程序的特别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12.
徐松  张君 《人民检察》2023,(18):60-61
《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第8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应当制作《再审检察建议书》。”再审检察建议书是检察机关认为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或者调解书符合法定监督情形,需要向同级法院提出纠正建议,要求其自行启动再审程序进行重新审理时制作的法律文书。本文结合《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法律文书格式样本》相关要求及实践经验,阐述起草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书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对再审立案标准与再审改判原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审立案的标准与再审改判的原则是再审制度中两个重要的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人民法院实行“三个分立”后,撤销了告诉申诉审判庭,成立了立案庭和审判监督庭,使得整个审判监督工作分由两个庭负责,其中对涉及立案庭和审判监督庭主要职能的立案标准及改判原则成为了各级人民法院立案和审判监督法官以及诉讼理论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有不少学者和法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在此,笔者欲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现代诉讼价值理念和认识规律性的角度出发对此作一些粗浅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一、对再审程序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  相似文献   

14.
实行“三个分立”即立审、审监、审执分立,是人民法院审判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在审判监督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有人对再审案件是否也应立审分立提出质疑,其主要观点是:一是认为由立案庭启动再审程序,审监庭进行实体审理必然在立案和审案上造成标准掌握尺度不一,致使一些不该进入再审的案件被提起再审,有违“精审监”原则;二  相似文献   

15.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人民法院认为确有错误,当事人基于法定的事实和理由认为有错误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存在应当再审的事实和理由而由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再审的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规  相似文献   

16.
论再审活动的法律监督龙宗智再审程序,是专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错误而设置的一种特殊程序。检察机关对再审程序的法律监督是全面行使检察权的重要表现。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一、对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提起抗诉或向法院提出再审建议是再审监督的基本形...  相似文献   

17.
人民法院依职权发动再审,是指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生效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自行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而适用的程序。从立法者的初衷来看,人民法院依职权发动再审是人民法院系统内部为纠正生效的错误裁判、调解书而适用的一种监督程序,是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一个前置阶段。但这种做法,不仅在理论上存在许多悖谬,在司法实践中也很少适用,故笔者建议取消法院依职权发动再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民事再审程序是为纠正生效裁判中的错误而对案件进行再次审理的特殊程序。再审启动途径主要有法院自行决定再审、检察院抗诉引起再审和当事人申请再审。再审启动机制中的诸多缺陷如主体混乱,条件模糊,立案处理不规范等问题亟待解决。再审启动的规范化对维护法律权威、实现程序效益和保障当事人权利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学》1991,(5)
民事案件经过再审,确认原判决正确无误的,实施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如何终结再审?有的认为,应当作出裁定,将原中止执行的裁定撤销,而不需要判决。有的认为,应当作出维持原判决的判决,并裁定撤销原中止执行的裁定。笔者认为上述两种意见都值得商榷。民事再审的提起,是人民法院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确有错误。至于原判决是否真正确有错误,需要通过再审才能作出决断。原判决是原审法院根据查明的案情事实和有关政策、法律规定,对当事人之间实体权益争议所作出的强制性结论。再审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 复核涉及共犯的死刑案件时,发现原审人民法院对同案非死刑被告人的判决或裁定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需要提审改判×指令再审,应该按照什么审判程序进行呢?长期来,一些法院一直是“依照死刑复核程序组成合议庭”,一方面对死刑进行复核,另方面对非死刑判决、裁定中存在的错误,进行改判或发回再审。我们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