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世界就其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在虚拟氛围中实现了时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以虚拟的方式实现了让人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虚拟世界的发展繁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虚拟世界使人们逐渐失去主思考的自由,使人类的审美能力日趋下降,虚拟世界的出现使人类不得不正视生存与梦想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钢 《电子政务》2011,(9):15-20
从虚拟社会的定位、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联、虚拟社会的特殊性等方面对虚拟社会管理的本质进行了探讨,指出信息网络社会的崛起让人类进入到“虚拟世界”,尽管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有很大差异,但其主体都是人,要从主体的意向、主体间交往和社群共同体的文化需求等层面全面理解信息网络和虚拟社会的本质,进而正确认识虚拟社会管理的特殊性。归...  相似文献   

3.
董振华 《岭南学刊》2005,1(5):29-34
如果说劳动创造了人,并使人最终和动物区别开来,那么可以说创新劳动更能体现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体现,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人的创新劳动能力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统一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初探虚拟生存的矛盾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妍 《长白学刊》2004,(4):68-69
现代网络信息科学技术使人类生存方式实现了自我突破,虚拟生存使得人在其间的生存具有不同于现实生存的新特点,给人本身带来诸多困惑和难题.探计虚拟生存本质和意义,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保持人类自身主体性和理性精神,不忘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虚拟生存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高价值目标。资本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 ,社会主义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休闲研究中,人们常用"自由"一词来界定休闲概念,但对其中"自由"一词缺乏现实层面的反思,进而遮蔽了休闲概念的本质特性。在现实中,休闲自由只能是法律和社会规则下的自由,而不是摆脱工作、社会关系或必要义务之后的随心所欲状态或按照个人意志随意发挥的行为。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正是法律的保障才能使我们今天看似当然的休闲自由得以实现,以自由与否作为休闲的本质要素是不妥的。从生存论角度看,休闲本质上是一种人的非谋生活动,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自由意志是道德责任的前提。传统伦理学仅仅局限于在人类自身及人与人之间探讨人的自由意志及责任与义务问题,因而对自然的生态道德责任几乎无从谈起。自由意志的存在源于人自身与其内在自然的和谐,它的实现有赖于人与外在自然的和谐,即自由意志的生成与发展必然与自然相关。要实现最终的意志自由必然是自然和谐的自由;自由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证成自由意志具有生态性,不仅为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提供了合法性理由,也为保护自然环境提供道德合理性和生态正当性,从而成为生态道德责任的生成基础。  相似文献   

8.
信息革命的到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虚拟世界;虚拟世界的展现,使哲学增加了虚拟哲理;把握虚拟哲理,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可以巧妙地运用虚拟宣传艺术。  相似文献   

9.
张允金 《理论月刊》2003,(11):27-29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以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为思想起点,以自由自觉的活动为人的本性,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目标,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的本质及其发展作出了科学的揭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秀华 《前沿》2011,(23):78-81
劳动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中,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生产管理方式,使劳动过程和成果反过来支配劳动者,劳动丧失了自由自觉的创造性质成为异化的劳动。人类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变成了生产活动,人的类本质变成了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拥有变成片面的占有。劳动者自我在对象中丧失,导致自身的异化(自我的否定)。消除异化劳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异化,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及科学的生产管理模式,回归劳动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本性,才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开辟道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使三者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的社会主体地位,确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目的是为解决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提供借鉴。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发展的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主体性发展的内在动因是人性的利益需求,因此,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增强和释放人的主体性。综观二战以后的人类发展理念,其演变过程呈现出一个清晰脉络:从"物本"到"人本",实质上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论“虚拟”的哲学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是人类文明的传输和贮存的方式,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实物虚拟、符号虚拟和数字虚拟,是虚拟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和阶段。虚拟不同于现实,并且远离现实,构成了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并有可能背离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但虚拟又是对现实的再现和复制,它以现实世界为本原、基础和蓝本,虚拟的内容和整个发展过程,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自由是人的本性、本质得以确证、肯定、实现的状态。人的类特性得以实现的自由活动是物质生产劳动,但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人的个性得以实现的自由活动和自由王国,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人的社会特性是人的社会关系规定性,人的社会关系的外在规定,要适应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自由实现的条件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在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下,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之后,社会进入大工业时代,社会生产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但劳动对人的需求越来越低。随着理性主义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逐渐沦为了机器的部件,人丧失了人的本质。回顾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我知道我无知"的哲学智慧与人类对于求知的热情和求知的自由的状态,反思马克思对人本质的复归和对劳动异化的批判,论证和阐述新的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多维视角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的价值目的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价值判断、历史观和理论的逻辑内涵的视角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想内涵 ,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手稿》中从探讨人的生命活动之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本质入手,揭示了这种活动所表现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由此将实践确定为人的本质特征,这为实现伟大的哲学变革打造了第一块坚固的基石。同时,《手稿》虽然正确指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第一次从劳动出发去说明社会历史,但由于从想象的人的本质出发去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并没有从根本上超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藩篱。  相似文献   

18.
冶进海 《理论月刊》2022,(8):136-146
多种技术糅合进化中的媒介平台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场景化和艺术化。元宇宙等模糊虚拟与现实界限的媒介平台,一方面是媒介汇聚众多技术后镜子般模仿物理世界的深度实践的产物,另一方面与媒介环境学派提出的“艺术的接生婆”遥相呼应。元宇宙时代的媒介图景将会在现实物理世界基础上以巨大的想象力依靠媒介技术搭建出镜像虚拟世界、想象虚拟世界、混合虚拟世界乃至多维虚拟世界,由此需要防范化解脱离肉身的风险、技术控制的风险、放逐自我的风险、文明跃迁的风险,尊重现实中“臭皮囊”的自由选择,铸好虚拟形象之魂魄,实现人之为人的“本真性”超越。  相似文献   

19.
吕艳红 《前沿》2013,(9):48-50,6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其实现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人类认识上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结果。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求就要做到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内核。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发展。把握人的本质和价值及其实现,是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主体性前提。在讲授“人的本质和价值”这一问题时,有三个方面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即讲清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内涵;讲清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讲清如何使当代大学生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