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文德 《学理论》2010,(15):225-226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牵连到个人、家庭和社会,意义十分重要。因此,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情况,就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现状,分别从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象屡见不鲜,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就业歧视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是对国家人才培养的浪费,更影响了社会的均衡发展,因此杜绝大学生就业歧视已迫在眉睫。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进行剖析,并从法律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如下:建立反歧视机构;建立仲裁司法救济委员会;建立相应的法律援助机构。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3)
分析了近几年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及现状,并结合艺术自身的专业特点,为提高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严峻就业形势提出了几点策略,同时也为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培养模式上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医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完善基层就业保障制度、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医学生就业指导是解决医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7)
通过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大学毕业生求职时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进行探讨,提出从确立职业目标、加强职业道德、提高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就业准备。这样,在就业时大学生就会有效地推荐自己,掌握主动,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6.
张春华 《学理论》2010,(25):231-232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学生、学校、社会如何化解矛盾,协调需求平衡,破解就业难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兴国,人才兴国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5)
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总体上呈现出大学生就业市场宏观上的供需不平衡,大学生就业市场区域间的供需不平衡,大学生就业市场各专业就业状况的不平衡三个特征。供需失衡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区域经济的不平衡使大学生就业出现地域性相对过剩,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脱节是导致上述三个特征的原因。最后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唐艳 《学理论》2011,(14):251-252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呈现出初次就业率偏低、就业层次偏低、录用标准偏高、工作搜寻时间偏长、工资水平偏低等困难,女大学生就业难是用人单位、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高校应从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教育和指导、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9.
伊爱焦  王东升 《学理论》2010,(19):103-104
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认真研究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先华  李鑫毅 《学理论》2010,(11):214-215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而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就业十分不利。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德正 《学理论》2012,(7):91-93
就劳务派遣性质、特点、形式、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大学生对劳务派遣型就业的重视,消除对劳务派遣型就业的偏见和认识误区,阐述劳务派遣是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产生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进而提出从就业指导的创新化、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这五个方面来改进工作,以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连续多年的发展,高职教育迅速崛起,而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到2008年,高等职业院校共有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900多万人,占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44%。预计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将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因此,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陈朝霞  隋翀 《学理论》2009,(15):203-205
本文界定了大学生极端心理问题的定义和表现,并从社会价值观的重新确立与多样化,社会发展竞争的压力和媒体的过度报告三个角度分析了大学生极端心理问题的社会环境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8年有100多万学生尚未就业,2009年大学生的就业率也只有74%,2010年又将有630万大学生毕业。一个国家究竟需要多少大学生,这显然无法精确计算出来。从国际惯例看,一般工业化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是45%。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时期,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加速的当下,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作为中部重要的民族高校,摸清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加充分,更加高质量的就业,而且还有利于学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张晓庆 《学理论》2008,(22):65-66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并且这一形势日趋严峻,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现如今的就业问题既是个人生存前提,也是人生实现的主要舞台。  相似文献   

18.
张艳亮  梁征 《学理论》2012,(9):170-171
目前河北省高校开展女生足球选项课并不普遍,对影响女大学生选修足球选项课的因素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对策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适当的对策,经过系统、科学和适量的足球教学,普通高校女大学生经过足球专项训练可较好掌握足球基本战术,并因此更加喜爱这项运动,对加深足球运动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体育锻炼的兴趣极为有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对大学生和农民工两大群体就业质量的影响。产业链中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六大软环节的发育不足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加工制造的分工环节给农民工提供了大量岗位,但成本上涨压力和国内国外的激烈竞争降低了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地位结构观和网络结构观的视角,基于定量的研究方法验证了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意愿的影响。主要发现包括,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社会资本对于大学生"从政"意愿影响显著;父母的社会地位对于大学生"入企"意愿影响显著;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入企"意愿越高;父亲教育水平越高,家庭社会网络异质性越大,大学生继续深造的意愿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