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合作基金会负责人渎职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合作基金会负责人因渎职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问题比较突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检察机关依法追究渎职者的刑事责任。但由于检察机关内部对基金会负责人因渎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行为如何适用法律认识不一,因而查处此类案件颇有顾虑。为准确地打击发生在这一领域的渎职犯罪,有必要对此类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认真探讨。一、关于管辖问题  检察机关所管辖的渎职犯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犯罪。对基金会负责人的渎职行为检察机关能否管辖,除行为人的主体资格外,还应考虑基金会的性…  相似文献   

2.
共同渎职犯罪主体身份与职务不同,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否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的实行犯、教唆犯、组织犯、帮助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否成为非国家工作人员的教唆犯,一直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就主体中共同犯罪的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并回答了如何认定渎职共犯的定罪问题.  相似文献   

3.
渎职犯罪和贪污贿赂犯罪一样,是伴随国家公权力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严重的腐败犯罪,常常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对认定渎职犯罪,从严打击渎职犯罪都有着十分巨大的意义。在本文中,拟从最新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出发,分析认定渎职犯罪"恶劣社会影响"的意义,讨论认定"恶劣社会影响"的原则、标准和实施主体,最后得出认定渎职犯罪"恶劣社会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阳 《犯罪研究》2014,(6):88-94
共犯的从属性以及部分犯罪共同说,作为无身份者构成司法类渎职共犯的理论基础,有利于保持司法类渎职犯罪构成要件的统一性以及刑罚适用的有序性。判定无身份者是否构成司法类渎职犯罪的共犯,应当以犯罪二阶层理论作为判定路径,并区分为违法层面的共犯与有责层面的共犯。在具体的司法实务中,无身份者可以构成司法类渎职犯罪的共同正犯、教唆犯、帮助犯。  相似文献   

5.
《检察风云》2006,(2):6-7
特点一:渎职犯罪危害更烈 矿难、禽流感、水污染在2005年成为令人胆寒的词汇,重大事故背后的官员渎职事件隐含的巨大社会破坏力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6.
渎职犯罪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具有着超乎人们想象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从源头上遏制犯罪。近年来通过各级检察机关反渎职部门的努力,我国的渎职犯罪预防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预防渎职犯罪工作体系日趋完善,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突出。然而,随着渎职预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目前基层乡镇的渎职犯罪预防工作正日益成为整个预防体系的短板和薄弱环节,面临着不少困难。本文拟从分析造成目前乡镇基层渎职预防工作困境的原因入手,探讨通过成立并完善乡镇检察室这一路径来破解,以期对基层乡镇预防渎职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由于在立法上存在前后矛盾和刑法理论界各执一词,导致徇私舞弊型渎职犯罪的罪数认定有作一罪论处的,也有作数罪并罚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渎职犯罪的查处工作。本文认为徇私舞弊型渎职犯罪中行为人渎职而同时又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是实施了二个犯罪行为,构成实质的二罪,且二罪间不存在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的关系,同时牵连犯也不能全面评价该类犯罪。对徇私舞弊型渎职犯罪应实行数罪并罚,这是符合罪数理论的主张和刑法的基本规定,也是我国当前打击腐败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如何构建食品安全犯罪治理机制,有效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犯罪,俨然已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食品产业的特殊性,对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侦查和打击往往牵涉到多个行政部门与司法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本文从移送程序的两个方向入手,针对目前存在的移送难、移送少以及“逆向移送”过程中存在法律空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食品安全执法受案备案制度、罪与非罪司法部门预审制度以及构建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渎职犯罪的本质是权力与责任脱节,导致权力的失用或滥用,与一般经济犯罪相比,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往往更为严重和恶劣。因此,对渎职行为的事后查处固然必要,但沉重的代价要求我们必须把眼光前移:预防为先,努力从源头上遏制犯罪。本文拟从分析渎职犯罪的心理诱因入手,探讨对渎职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并逐步走向法治社会的进程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司法工作人员渎职侵权案件时有发生,尽管只是少数,却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损害了司法公正,亟需加强对司法工作人员渎职行为的法律监督。为此,本刊组织专题,邀请理论和实务界人士,对司法渎职行为法律监督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益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1.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4):182-183
当前,渎职侵权犯罪的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打击渎职侵权犯罪已成为检察机关的工作重点.近年来,税务部门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少数税务人员渎职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国税部门的业务特点,谈谈如何预防与税收执法和征管密切相关的几类渎职犯罪.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司法解释规定,“恶劣社会影响”是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渎职犯罪造成重大损失的表现形式之一。“恶劣社会影响”的概念相对抽象、概括,如何认定易受主观评价尤其是媒体舆论等因素影响。“恶劣社会影响”是一种非物质性损失,具有不可测量性,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实际影响。实际存在“恶劣社会影响”只是成立相关渎职犯罪的必要条件之一,最终是否构成犯罪,还需要具备渎职行为、行为与“恶劣社会影响”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等要件。此外,应坚持相当性原则对“社会影响”的恶劣程度进行评价,对“恶劣“”社会“”影响”等要素予以准确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2006年7月2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以下简称:《立案标准》)附则中,明确规定了关于经济损失的认定方法。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渎职犯罪案件中渎职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复杂性,经济损失的认定对于渎职犯罪案件的定罪量刑的基础,如何认定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打击和预防渎职犯罪是反渎职侵权局的使命,侦查渎职类犯罪是被动的事后追责,依法进行法律监督是主动的事前预防,渎职类案件在损失发生后寻找责任主体及规章制度,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背后的原因,既有行政部门的利益问题也有法规的漏洞问题。现在有些责任单位为了逃避发生渎职后法律的制裁,从工作制度、责任主体等方面对渎职责任进行规避,这是渎职案件在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文章就反渎职监督前置、有的放矢的新工作方法进行探索,对立案前案件基础的培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扩大读职犯罪主体范围是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客观需要原《刑法》把国家工作人员的读职行为构成犯罪的都规定为读职犯罪、而修订后《刑法》考虑到反腐败斗争的实际需要.把打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因此只把渎职犯罪的主体界定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内。这种指导思想固然尤可厚非.但从当前渎职犯罪的特点来看,这种界定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渎职犯罪作为一种职务犯罪,不仅仅局限在国家机关的范围内,事业单位、国有公司、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往往是严重渎职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员,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病死猪肉能够流入市场并非当前刑事立法完全无法打击该行为而是相关食品监管者没有认真履行监管职责。调查显示基层畜牧管理制度滞后、防疫检疫人员消极应对工作、基层动物检疫工作被承包后检疫人员为谋取经济利益纵容病死猪肉进入市场。为此,应当完善基层畜牧管理制度、加强动物检疫行政执法机制建设、修改食品监管渎职罪、检察机关应加强并调研提前介入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渎职行为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刘梦妮 《法制与社会》2010,(32):152-152
在司法实践中,重大责任事故背后渎职犯罪行为,特别是过失类渎职犯罪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多为多因一果的关系,这种情况是否属于刑法上要求的因果关系,行业主管部门与司法机关对此颇有争议。本文拟从刑法条件说的因果关系理论出发,经过一系列论证,得出"有了渎职行为才有危害结果,没有渎职就没有危害结果"的一般性判断标准,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8.
渎职行为,是《刑法》中渎职罪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说,渎职犯罪是权力腐败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是一种权力的异化和变质现象,其本质就是对权力运行与责任的背离。对渎职行为的类型加以研究,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理论困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家公职人员履行职务活动的特殊性、渎职侵权行为责任的分散性和模糊性以及渎职犯罪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渎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认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多个渎职行为交织共同引起危害结果发生的场合—即复杂因果关系下渎职侵权犯罪的归责问题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监管失灵,是食品安全危机居高不下的又一深层症结.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财税等因素的考虑,往往放任食品生产企业的违法经营,大行地方保护主义.不少监管部门则消极懒政,对食品安全问题或不督不察,或装聋作哑.更严重的是,一些监管者与违法者结成了贿买权力的利益同盟,几乎每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失职渎职、贪腐寻租的幽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