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检察室与附条件不起诉是检察工作的两项新生事物,由基层检察室参与附条件不起诉工作,既能保证检察机关公诉部门进行附条件不起诉工作的效果,又能拓展基层检察室的工作只职能、转变基层检察室的工作方式。因此,由基层检察室协助公诉部门,对拟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对象进行适用性调查,对决定作附条件不起诉处理的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进行有效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该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践问题,第二个是公诉工作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问题.我们对全国公诉部门的做法作了调研,现把公诉部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做法给大家通报一下.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解如何适用是近年来我们公诉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对当前办理刑事和解案件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应重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在宏观上和微观上进行反思、完善。  相似文献   

4.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了刑事公诉案件和解程序,既为刑事司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诉讼解决模式,也带来了新的考验。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检察院近年对非羁押诉讼的司法实践正契合了刑事和解制度,刑事和解也给非羁押诉讼机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新的司法课题。一、刑事和解制度对非羁押诉讼机制的重构刑事和解入法建立在长期的政策铺垫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但由于与传统的公诉案件处理方式在基本理念、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刑事诉讼法在修改时,关于是否增加"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  相似文献   

5.
起诉部门是人民检察院的重要职能机构之一,起诉工作在整个检察业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俗称检察机关的“门面”。起诉部门具体行使法律所赋予检察机关的国家公诉权和与此相关联的其他法律监督权。国家公诉权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应当包括审查起诉权、提起公诉权和不起诉权;其他法律监督权则包括侦查监督权和刑事审判监督权。由于检察机关除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外,仍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如《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起诉部门亦应如此…  相似文献   

6.
公诉环节化解社会矛盾,既体现在成型的制度做法,如刑事和解制度;更体现在公诉各环节的各项业务工作中,从实践中、从细节上探索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措施,才能切实采取多种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合理诉求,做到案结事了。试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结合公诉工作各个环节的业务职能,注重公诉职能向修复社会关系延伸,研讨把化解矛盾纠纷贯穿于公诉工作始终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刑诉法增加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司法机关适用刑事和解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实践中检察机关要牢固树立刑事和解的理念基础,进而构建相应的办案机制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这一特别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8.
公诉阶段刑事和解应只适用于主观恶性程度较小,侵害被害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和解意愿真实的轻微刑事案件。为规范办理刑事和解案件,针对当前公诉阶段刑事和解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尊重案件当事人的知情权,正确运用和解达成方式和认定和解情形,妥善处理刑事和解案件,加强对刑事和解过程的控制与监督。  相似文献   

9.
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应把握五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社会大背景下,成都市检察机关对公诉案件试点实行刑事和解机制,通过试点性实践,笔者认为,公诉案件适用刑事和解  相似文献   

10.
正刑事和解是刑诉法修改后新增设的制度。在西方刑事和解也被称为"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加害人以认罪、道歉、赔偿等形式与被害人和解后,国家专门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制度。一、新《刑诉法》中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的确立在《刑诉法》修订之前,对自诉案件的刑事和解已有相关法律规定,新《刑诉法》增设的"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从立法上明确了刑事和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李珍 《法制与社会》2013,(35):129-130
新刑诉法关于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刑事和解制度的推行中,要进一步细化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的机制设计,增强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和解理念,使刑事和解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偏离罪刑法定原则,努力实现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规定,在立法上明确了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统一了刑事和解的适用标准,标志着我国刑事立法的又一重大进步,具有重要的立法价值。但刑事和解制度在实际运行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若干意见》为公诉部门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明了方向,为此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就在公诉工作中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相关问题,谈一下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罗素君 《法制与社会》2012,(11):124-126
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是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中新增加的一个特别诉讼程序。作为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一项新理论、新制度,刑事和解制度发展得还不成熟,以致完善刑诉法是否需增加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程序,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较大争议。尽管如此,本文认为刑事和解符合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的司法理念和现实需要,是我国司法改革和法治进步的必然要求,应当通过目前的刑诉法修改,将刑事和解正式纳入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15.
孔文思  刘宏 《法制与经济》2013,(10):114-115
公诉案件和解制度的设立,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创举,也是我国司法实践的必然产物。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设立专章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对于化解社会矛盾、节约司法资源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如何对该制度进行理解,从而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是公诉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该制度进行充分的理论探讨与研究,才能在实务中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增设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一章,规定了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必要程序及处理方式,为检察刑事和解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制度支持。检察刑事和解即审查起诉阶段  相似文献   

17.
公诉权下的刑事和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公诉权与刑事和解的相容性公诉权,是指国家赋予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予以审判,使国家刑罚权得以实现的重要权力。一般来说,公诉是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而刑事和解则是以和解的方式来解决刑事案件,二者好像不相容。实际上,公诉权不仅与刑事和解相容,而且公诉制度为刑事和解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一)公诉与刑事和解在价值取向上的契合。一般来说,公诉就是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通过惩罚犯罪来保护社会,而从宏观上讲,惩罚犯罪首先就是为了保护被害人的利益。通常观念,国家对被害人的保护已融入到对犯罪的惩罚和保护社会上。刑…  相似文献   

18.
王盛英 《法制与社会》2013,(31):103-104
刑事案件在检察院公诉阶段当事人和解并不是新出现的一种审理案件的程序,最初是一些基层检察院结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开展的公诉案件当事人和解刑事办案程序的尝试,当时称为刑事和解.因该刑事和解的结果,有利于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教育被告人悔过自新,有利于被害人及时得到赔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国法学理论界及各司法部门近年一直呼吁将该程序法律化.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及实务界现普遍就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前提、范围、原则及价值达成共识。但在公诉环节,刑事和解制度在落实过程中遇到许多现实问题并需采取多种对策加以解决。此外,公诉人在刑事和解中还应当遵循操作流程规范并对相关操作上的技术问题予以理解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刑事和解自2002年发轫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制定的《轻伤案件处理程序实施规则》,到2012年正式入法,从司法到立法用了近10年的时间。此次修改用了3个条文首次对公诉刑事案件的和解程序进行了专章规定,对已有的司法实践的成果既有吸收,也有抛弃。为了考察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程序在近半年的实际运行中的情况,了解这一程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调阅了Y市中院和10个基层法院2013年1—6月份审结的6件故意杀人案和86件故意伤害案的判决书,采用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程序中的"该"与"不该"问题进行了梳理,这些问题既有司法中存在的与立法的规定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法院对当事人自行和解的协议该不该审查,该如何审查"和"附民案件中达成和解协议法院该不该制作附带民事诉讼调解书"等问题;同时也有立法中存在的与司法状况不相适应的问题,如"刑事和解程序该不该扩大适用到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和故意杀人等重罪案件中"和"刑事和解后该不该适用减轻处罚"等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的立法与司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总之,尽管司法还有诸多与立法的规定不相适应之处,而立法也还有些不尽完善之处,但只要司法与立法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通过司法推动立法,立法规范司法,立法的目的与价值定会通过规范的司法程序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