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藏族谚语是藏族民间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体现藏族人民悠久文化和璀璨文明的一面镜子.本文通过对藏族谚语当中法律谚语部分的提炼和其文化内涵的探讨来试论藏族社会中的法律意识和人民对法律文化的解读情况继而论述了藏族法律谚语在现实社会纠纷调解中的几点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2.
非洲法律文化属于非洲学和法史学研究的交叉学科。相关研究状况表明,我国的非洲法研究虽然十余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总体而言还比较薄弱,学界对非洲法律文化的研究尚未真正展开。作者试图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非洲法律文化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思考,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力图辨明非洲法律文化研究中的有关歧义和争议,解决非洲法律文化研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构建非洲法律文化的逻辑体系,给非洲法研究一个准确的定位,以为中国法学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夏新华 《法学家》2006,28(2):114-118
非洲法律文化不仅是非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法律文化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分析对象.然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表明,学界对非洲法的概念、非洲法系能否独立存在、非洲法律文化的整体性和多样性以及非洲法律文化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价值等问题尚存疑义.本文对非洲法律文化研究中的一些学术争议问题进行了合理的辩解,对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非洲国际私法在前殖民地时期和殖民地时期均以适用法院地法为主,在当代,非洲国家参与的国际私法条约并不多,对于一些法律适用问题也还没有确定的法律适用规则,非洲国际私法在法律适用中也开始考虑人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往学者进行中西法文化比较研究时,基本是从"大传统"法文化角度入手,忽略了"小传统"法文化的比较。法律谚语是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社会大众集体创制产生的,自然感性地体现民间法律观念。通过比较中国和西方流传下来的法律谚语,可以发现中西方在"小传统"法文化上存在诸多暗合之处。这样可以更加立体地甄别中西法文化的异同,为我们建设法治国家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于丽娟  李亮 《法制与社会》2010,(14):158-159
非洲习惯法是非洲大陆各民族、各部落习惯法的统称。对于非洲习惯法的现代化而言,最关键的是作为本土法的习惯法与作为外来法的欧洲法的关系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非洲习惯法的概念界定,以之为基础考察非洲习惯法的现代化(成文化)问题,并以此为视角,思考更加宏观层面的非洲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法律传统和法律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存在明晰的“法文化共识”,这是本文对中国古代法文化所作的一个新的概括。中国古代“法文化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以儒学为主导的法律意识、以宗法伦常为核心的法律价值和礼规范为主体的法律规则。这些“共识”不是官方和国家利用权势向民间和社会进行灌输和强加所造就的,而是据于它们的生成特点和本质属性而自然形成的结果。中国古代“法文化共识”富有积极意义,它使中国古代法律获得了普遍支持和有效实施的基础,减少和缓和了官方与民间、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和矛盾,使民间自治得以广泛实施,更为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法文化共识”这一传统及其实践的积极作用,对我们有一系列深刻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8.
曾代伟 《现代法学》2003,25(5):170-176
本文试以12-13世纪中国北方游牧文明对中原农耕文明的又一波撞击中,女真习惯法文化与中原儒家法文化双向流动、融汇而成的多元一体的金法文化为例,说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荟萃各民族法律文化之精华,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取精用宏,才铸就了自身独特的法律品格;而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华法系的形成也经历了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历史过程;中华法系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法律意识、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长期交流、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法律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术语,人们对它有不同解释。资产级级思想家把它解释成“心理的综合”、“合法感”、“法律感觉”等等,从而将它归结为人们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并认为它是不可思议的。如德国法学家耶林说:“法律意识和法律信念是为人民所不得而知的科学抽象”。苏联学者多将法律意识理解为法律观点的总和。如卡列娃认为:“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一定阶级的法律观点的总和,而在人民道义上和政治上一致的条件下则是全体人民法律观点的总和”。罗马什金认为,法律意识是:“传播于社会中的反映人们对现行法的态度的法律观点的总和”。我国法学界对法律意识的理解也不统一。有人说:“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有人说,法律意识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也有人说: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和观点的总称”。还有人说,法律意识就是:“人们法律观点的统称。”上述观点虽然揭示了法律意识的基本属性,但是我们认为不准确,或者说不全面。其一:法律意识不限于法律观点。其二:用法律观点、法律思想、法律知识共同解释法律意识,外延重叠、层次不清。 什么是法律意识呢?我们认为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理  相似文献   

10.
法律意识来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形成依赖于社会化,而且社会化贯穿于法律意识形成的每一过程,通过社会学习形成法律认知,通过社会角色引导法律情感和法律评价,通过社会文化增强法律意志,逐步培养法律信仰。法律意识的提高必将在法治的建立与完善、良好法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必不可少、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贺鉴  张小虎 《时代法学》2014,(3):115-116
正一、迎难而上拓荒地非洲法律文化不仅是非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法律文化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分析对象。然而,从国内外研究动态来看,无论是在非洲学还是在法学抑或政治学的研究中,均未有直接关注并涉及到非洲法律文化的学术成果,这种研究缺陷导致了我国学界对非洲法律文化研究的忽视,使得那些有关非洲法、非洲法系以及非洲法律文化整体性与多样性的问题普遍存在疑义,因此,加强对非洲法律文化的研究,出版相关成果,弥补研究疏漏,就变得刻不容缓。非洲法律文化虽然是世界法制文明发  相似文献   

12.
在非洲,不少国家的领导人往往通过独特的穿衣着装方式来体现其领袖风范,凸显其个人魅力,增强对民众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影响着一代甚至几代人。对于这种现象,有人称之为“着装治国”。在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后,许多非洲人都认识到,服装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独立后的非洲人民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服饰。不少非洲领导人也以身“试衣”,努力寻找一种具有非洲特色并能为非洲人认同的服装。在这方面,赞  相似文献   

13.
冲突与调适:南非混合法形成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新华 《河北法学》2002,20(3):112-115
南非法是混合法的典型。其固有法文化是非洲班图人的习惯及法律。 17世纪欧洲法律始移植到南非 ,先有罗马—荷兰法 ,后有英国普通法。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法律经过冲突与调适 ,乃至相互竞争 ,相互作用 ,共同形成了今天南非独具特色的混合型法律及制度。  相似文献   

14.
法律全球化背景下非洲法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律全球化这一概念反映的是全球范围内各国法律的一种趋同现象。在法律全球化背景下,非洲法的发展也呈现出其特有的趋向,非洲法被动地融入到法律全球化进程之中,非洲区域性法律融合趋势增强,非洲法向混合法律格局演进的步伐加快,这些给非洲法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5.
何勤华 《中外法学》1992,(4):76-80,75
<正> 一在日本,对法律文化的内涵有多种理解,其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将法律文化的核心归之于法律意识。这种以法律意识为核心的法律文化研究,勃兴于60年代。1967年出版了川岛武宜的《日本人的法律意识》(岩波书店),1968年和1970年,出版了小林直树的《日本人的宪法意识》(东京大学出版社)和上野裕久的《国民的宪法意识》(劲草书房),1971年,发表了千叶正士的《法律意识的比较研究》(载《法律时报》)。进入80年代后,又先后推出了村上淳一的"读[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岩波书店1983年)、大木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关系在国际法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非洲大陆国际关系的演变同样对国际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非洲国家独立前,欧洲殖民主义严重破坏了正在形成之中的非洲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独立后的非洲国家的实践大大丰富了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而目前非洲国际关系使国际法面临诸多挑战。非洲大陆发生的几次人道主义危机又进一步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忠明 《中国法学》2006,1(6):66-84
源于民间、流传广泛的谚语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具有更加浓厚和深刻的乡土色彩,因而也更能够反映出传统中国乡民的法律意识与诉讼心态。通过对这类资料的梳理、考察与阐释,我们可以解读出乡民视野中对于帝国法律和帝国衙门的基本态度,以及他们心目中的社会秩序与诉讼境遇。谚语不仅是传统中国乡民的法律意识和诉讼心态的表达,同时还具有指引乡民建构法律秩序,以及表达他们的法律思想和诉讼感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发展和谐文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而法律文化作为文化范畴中的一个方面对于中国的和谐新农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所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法律文化的消极影响依然在农村存在,并且严重阻碍农村的法制建设。而我国农村法律文化要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必须在农村加快经济建设和民主体制改革,同时要改变农村落后的文化环境,同时也不能忽略培育现代化的民族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文化的现代化也是人的现代化。实现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法学》2018,(2):3-24
如何理解"可以适用习惯"?这是个应当从法教义学视角论述的话题。法教义学追求法学解释的法律规范引导、裁判效果取向和法律体系化建构,它们分别是法教义学的前提、目的和方法。以此来衡量,则"可以适用习惯"这一法律规定中的"可以"、"适用"和"习惯"等具体词汇,都应得到符合法律原则和精神宗旨的、用以维护法律和裁判严肃性的、补强法律体系及其效力的教义学解释。本着法教义学的这些宗旨,本文尝试对"可以适用习惯"这个法定内容中的具体词汇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20.
关于非洲法系是否存在与如何划分的问题,曾是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但由于理论建构的难度以及非洲法的复杂性,对非洲法系的研究难以突破现有理论局限。然而,随着混合法系理论的成熟和非洲法研究的深入,"非洲混合法系"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中西二元"的思维局限,以更加开阔的视野重构非洲法研究的三维空间,既缓和了非洲法系能否独立存在的争议,又解决了非洲法系如何划分的困境,还能为学界进一步探析法系划分理论提供有效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