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美好生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设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的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因此,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深入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智慧和力量。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局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  相似文献   

3.
张梓太 《法学评论》2014,(3):199-201
正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阐释了科学发展观,同时,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包括"建设生态文明"。时隔五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明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将"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在此背景下,有关生态文明的研究在中国愈加成为一门显学。在环境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指导人民法院事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民法院事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妥善处理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关系:一、必须正确处理人民法院工作和依靠党的领导的关系,坚持人民法院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人民法院工作…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把握的几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四大文明"协调发展,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能保持动态的平衡,四者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可持续的发展。不断促进"四大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引申,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深入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奠定坚实的价值基础,是当代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新形势下加强监狱民警队伍建设要有新的发展理念和方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科学发展观去审视民警队伍建设面临的大环境,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警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必须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监狱民警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民警队伍人才资源的作用和潜力,全面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根据本刊的专业方向和办刊特点,《行政与法》编辑部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立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建党100周年,进一步明确选题方向并公开征集论文。一、选题方向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探索历程与经验总结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关系研究3.新发展理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社会治理创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法治社会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0.
刘维晋 《政府法制》2008,(11):62-62
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公平正义、践行司法为民的重要保证。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建设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这一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唯物史观中的生产决定论、社会历史主体理论、利益分析理论、社会结构论和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社会历史的连续性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现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根本目标。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统筹城乡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  相似文献   

14.
陈琢 《行政与法》2003,(12):22-23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首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的,也是其动力源泉,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但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还应加大教育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民主法制。  相似文献   

15.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反腐倡廉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鲜明而突出的亮点。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反腐倡廉建设,为促进和推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开创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提供政治和纪律保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指南.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力量,离不开先进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理论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时代进步的必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不仅为我们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规律指明了根本的途径和方法,而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规律作了科学揭示即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社会和谐稳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盖剑鸣 《法制与社会》2013,(15):144-145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必须始终以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主要的核心思想,将科学发展观全面的落实并且贯彻,与此同时,其也是建立在社会主义事业以及小康社会建设两个方面共同的基础上所要求的战略任务之一。并且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的实现,对我国富强民主社会以及和谐文明社会的建设充分的进行了反映,此外,构建和谐社会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目的及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分析并探究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即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