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同志:您好!我们是邵阳至怀化高速公路的建筑工人,是正规建筑行业的职工,长时间离开亲人在野外作业,工作很辛苦。最近我们从报纸、电视上看到国家颁布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现向贵刊咨询,我们如何掌握、运用这个新的法律武器,保护我们工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合法权益?比如说,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如何举报?如何投诉?然后如何按法律程序获取经济赔偿等等。谢谢!刘佳庚等27人刘佳庚等27位工人同志:你们辛苦了!针对您提出的上述问题,作如下答复:第一,劳动保障监察涉及的具体事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继《…  相似文献   

2.
法律援助工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社会公民都可以实现法律赋予的权力,对某些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的受援人给予义务提供法律帮助的一种法律救济和法律保障制度。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我国的人口老年化也呈较快发展的势头。老年人的矛盾纠纷相对较多,如何解决这类群体的矛盾纠纷,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3.
马建荣 《共产党人》2008,(14):36-36
公民,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越来越频繁地遭遇民商事活动。如果不具备应有的法律常识。就会遭遇不应有的法律风险,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损。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登载一些民商事类案例,使读者从中获得应有的法律知识,防范不应有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4.
杨纪恩 《世纪桥》2009,(24):70-71
警察即时强制在权力设置上极有垄断性和扩张性,容易对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由于立法不完善、执法理念滞后、程序规范缺乏、法律救济不力,滥用即时强制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警察即时强制的法律控制,以防止警察即时强制权的滥用,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郑景光 《世纪桥》2009,(11):69-70
良好的法律素养是中国社会走向法治的希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需要.也是个人维护权益的需要。而我国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必须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的高度去认识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特别是法律类高职院校,其优势和出路就在于自身的特色,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是其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法律类职业院校如何融合"工学结合"的过程性模式,如何开展"生产过程性"教学,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以凸显其办学优势?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以探索创设高职法律事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在就业时对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解不到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甚少,而法律教育又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教育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法律保障。在具体的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就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法律教育能够切实维护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何开展诊所法律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者关注的问题,也应当同时关注学生对诊所法律教育的接受情况与态度。大学生对诊所法律教育知道多少,体现了大学生对诊所法律教育的认知情况。大学生对诊所法律教育的态度是否赞成,体现了大学生对诊所法律教育的认同。诊所法律教育的开展,应当建立在大学生认知与认同的基础上。大学生对诊所法律教育的认同,是我们开展诊所法律教育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监护     
为民 《支部生活》2008,(12):44-44
监护是指为保护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而由特定的公民、组织对其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管理和保护。它是为保护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权益所采取的一种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村民是中国社会的细胞,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给予有困难的村民提供司法救济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目前村民自治中还存在相当多的法律问题,如村民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频繁发生,少数乡、村干部无视法律,肆意侵犯村民的合法权益,有困难的村民无法得到法律的帮助等等。根治这种现象必须抓好村民自治中的法律保障与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世贸组织的各项规则都是有法律约束力的,信守这些规则是每个成员的义务。中国的法治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如果我国的法治建设不尽快步入快车道,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那么,我们不仅享受不到人世所带来的好处,反而会动辄得咎,处处受制于人。人世与中国的法治建设关系如何?人世之后的中国应如何进行法治建设呢?  相似文献   

12.
村民是中国社会的细胞,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给予有困难的村民提供司法救济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目前村民自治中还存在相当多的法律问题,如村民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频繁发生,少数乡、村干部无视法律,肆意侵犯村民的合法权益,有困难的村民无法得到法律的帮助等等.根治这种现象必须抓好村民自治中的法律保障与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法律缺乏至上权威性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殿军 《唯实》2001,(6):53-5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治国方略的提出,乃至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庄严地将此载入共和国的《宪法》,奏响了当代中国法治化的时代强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法律缺乏至上权威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法律失灵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从而严重影响我们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而导致法律缺乏至上权威性的原因既有历史上的法治观念薄弱的问题,也有现实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因而,树立法律至上权威的问题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一、法律缺乏至上权威性的原因 法律缺乏至上权威性突出表现在人们缺乏法律至上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警察即时强制在权力设置上极有垄断性和扩张性,容易对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由于立法不完善、执法理念滞后、程序规范缺乏、法律救济不力,滥用即时强制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警察即时强制的法律控制,以防止警察即时强制权的滥用,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供需矛盾解决途径之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指导和协调下,由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国家通过给予那些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实现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但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公民以法律上的帮助,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得以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6.
贺艳梅 《世纪桥》2009,(19):129-130
高职法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是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坚持并发展实践教学是法律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提升学生法律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增强法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3,(17):49-49
侵权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容易发生的法律行为。人们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同时也要管好自已的狗和东西.,因为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飞来横“祸”。  相似文献   

18.
林秋 《世纪桥》2009,(1):121-122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的法制教育则是培养在校大学生良好法律素质的必经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实际上同时具有行政主体和民事主体两种不同的法律身份,因而与学生实际上构成了行政和民事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我们只有认清这两种法律关系的性质,才能对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作出明确的界定,才能更好地规范高等学校的自主办学和行政行为,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从而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相似文献   

20.
实现富民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高校培养出众多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高校应坚持正确的法律教育观,树立先进教育思想,深化法律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法治文化氛围,积极发挥法律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准,激发其爱国情怀,引导其价值追求,维护其合法权益,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