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古老的羌寨大多建在高半山处,因此羌族也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绣是羌族农村妇女在劳动间隙完成的民间工艺品.早在明清之时,羌绣就已普遍盛行,而后逐渐吸收挑花技艺并发展成挑花刺绣.羌绣有着本民族独具的审美价值、审美造型、纹饰图案及色彩规范,蕴含着深厚的羌族历史文化内涵.羌绣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一、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的部分民俗及民间艺术形式1.羌族的部分民俗及民间艺术形式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上,古羌人的足迹曾遍布中国大地上的16个省区,有过三千多年的王族时期,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羌族是一个外向输血的民族,许多民族都流着羌族的血液……"。经过历史的演化,一部分融入到了汉族中,有的演变成藏、彝、白、纳西等族,还有一部分顽强地沿袭古老的生活方式到了今天,这就是今天生活在四川境内岷江上游河谷地带的当代羌族群落。  相似文献   

3.
9月16日上午10时许,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庆祝大会在位于马尔康县的阿坝州田径场举行。阿坝州13个县的藏、羌、回、汉等民族代表身着节日盛装,以富有特色的民族歌舞庆祝这一特殊日子。庆典以吉祥的藏族唐卡画“四瑞和谐图”、美丽的羌族“织绣”、回族的“花儿”、祝福的“中国结”为序曲,现场奏出了一曲藏、羌、回、汉相融的阿坝“和声”。  相似文献   

4.
<正>走进北川崇山峻岭间的村寨,走进羌族朴素自然的精神世界,触摸到的皆是远古羌人流传下来的特色文化精髓。羌风羌韵"活标本"羌族人自称"尔玛",意为牧羊之人。在秦汉之际的大迁徙中,一支羌人部落在首领阿巴白构的带领下,从西北大草原翻越大雪山,逐渐与岷江上游的土著羌人相融合,成为今日羌族之先民。今天岷江和涪江上游地区的羌族一直传承着古羌人的文化传统,因此成为研究羌族历史文化的"活标本"。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有羌族人口十万之众,占全国羌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西北绵延600公里的高山峡谷里,居住着两个繁衍生息数千年的民族——藏族和羌族。在这里,碉楼护卫着历经沧桑的一座座羌寨、藏寨,经筒在人们手中转动,祈祷着幸福的生活;精湛的藏经石刻、芳香四溢的时轮藏香、灵动飞扬的羌笛、洁净精微的觉囊唐卡……一个个活态传承的文化精髓组成了藏羌文化走廊的生动故事。  相似文献   

6.
萝卜寨重生     
2008年10月29日清晨,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羌族女孩张素华穿上羌族服装,满脸笑容。这天是农历十月初一,是“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一个羌历新年。萝卜寨羌族祭司带领着村民,手敲羊皮鼓,牵着黑山羊,来到后山,以传统祭祀庆祝羌历新年的到来。“羌历新年是羌族最重要的节日,往年我们萝卜寨人都会热闹庆祝,”卜寨村党支部书记马前国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7.
<正>6月2日,羌族迎来盛大的"瓦尔俄足节"。连日来,在羌族聚居区——茂县,数千羌族群众与众多的海内外游客载歌载舞,共度节日。"瓦尔俄足节"又叫"歌仙节"或"领歌节",是为祭祀歌舞女神、传承沙朗文化并由羌族女性主持、参加、表演的传统民族节会,节期为三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三到初五,羌族女性不分老幼,均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佩戴漂亮的银质首饰前往神山圣塔前祭祀女神,请女神赐予歌舞,这就叫引歌;回到村寨,再逐户告知信息,这就叫接歌;羌族妇女们准备特色美食和精美羌绣,载歌载舞,以沙朗歌舞喜庆节日,这就叫传歌。  相似文献   

8.
刘忠义 《学习月刊》2013,(10):85-86
咸丰县黄金洞乡麻柳溪村,因一条两岸长满麻柳树的小溪纵贯全村而得名,辖8个村民小组365户1280人,以羌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8%,是鄂渝边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羌族村民聚居地。过去,这里行路难、饮水难、生产发展难、娶个媳妇难上难,是恩施州典型的老、少、边、穷特困村。如今,这里一片片茶园犹如绿毯、一栋栋羌楼古朴瑰丽、一群群游客  相似文献   

9.
王永孝  陈寿富 《党建》2009,(3):16-18
滚滚湔江,述说着一对羌藏连理的大爱绝唱!巍巍羌山,闪耀着一对英雄夫妻的生命之光!四川北川,治水英雄大禹的故乡,我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其独特的高山峡谷气候,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原始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羌族文化艺术的奇葩,羌绣,无论在图案、色彩、构成还是针法上都凝聚着千年古羌文化的底蕴和羌民族的生活理想。地震带给羌族巨大损失,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1.
2009年5月16日,“中国·汶川第二届古羌文化节暨甜樱桃节”在汶川县绵镇拉开帷幕,探索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展示汶川精神家园的重建。在这个震后举办的首个羌文化节上,羌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通过《爱在汶川》大型实景羌族民俗风情表演,向八方来宾尽情展示羌民族的日常生活,展现羌文化的方方面面,羌族群众载歌载舞,展示着汶川的不屈和新生,以及当地群众的乐观和坚强。  相似文献   

12.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涵盖七省11州、68万平方公里、760万人口。藏羌彝文化产业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或者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如何到藏羌彝走廊来互动、互通、合作、生根、开花、结果?本文认为,需要了解藏羌彝文化产品到哪些国家去,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跟我们国内的差异在哪里。需要运用"一带一路"新的视野、新的空间、新的方法、新的途径、新的价值,去彰显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特色和魅力。需要巧用资源,融入全球化,突出异质文化吸引力、突出空间转换新奇性、突出沿线聚集新变化、突出进出自由求共赢。需要把我们跟国外建立的友好城市联系起来,利用友好城市这个平台来促进大合作、大交流。通过大项目带来大聚集、大活动形成大品牌、大企业创造大效益。  相似文献   

13.
羌绣的色彩鲜艳,精美绝伦,不但显示了羌族妇女的聪明才智,更表达了羌族人民崇尚美的愿望。历经千年传承和发展,羌绣浓缩了历史的精华,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绣中之精品,已渐被人们认同为与湘绣、苏绣齐铝的绣中工艺品,成为中华文化瑰宋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4.
"(亻刍)",白马藏人之方言,意为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舞".它源于白马藏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带有一定的祭祀仪式.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2005年"(亻刍)"成功申报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15.
唐卡,是藏族传统绘画的代表,是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圣殿中的一株奇葩.藏族传统绘画风格主要分为三个较大的流派:一是"门唐"画派;二是"钦则钦莫"画派;三是"噶玛嘎孜"画派.甘孜州正是"噶玛嘎孜"画风盛行的中心地区和传承基地.  相似文献   

16.
汶川是全国羌族聚居区、国家羌族生态文化体验区,索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美誉。“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全县遭受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正>11月12日,农历十月初一,是一年一度的羌历新年。羌历年羌语叫"日美吉",意为吉祥欢乐的节日,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11月20日-22日,彝族同胞也过起了新年,即彝历新年,彝语称为"库史",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他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庆祝当年的大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  相似文献   

18.
"增收无门路,发展缺资金,上学愁学费,生病又返贫……"这首顺口溜,是汶川县藏羌农民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11月3日是农历十月初一,羌历新年。从羌历新年第一天到11月6日,理县桃坪羌寨、茂县恢复重建的古羌城举办了丰富精彩的活动,北川、汶川、理县、茂县等地的羌族群众也开展各类节庆活动,欢度新年。  相似文献   

20.
<正>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六、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居住在九寨沟高山上的白马藏族都要跳(亻刍) 舞。(亻刍) ,白马人之方言,意为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舞"。它源于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带有一定的祭祀性。(亻刍) 舞是白马人最重要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他们头戴木雕面具,以鼓钹和铜号为主要伴奏乐器,载歌载舞,旨在祭祀神灵、祈求平安、驱鬼避邪。(亻刍) 舞的领舞头戴号称百兽之王的狮头面具,其余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