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大巴山南麓、宣汉县境内居位着一群住吊脚楼、着红绿衣服、喜唱薅草锣鼓、爱眺摆手舞的土家山民,他们世代居住在这片大山之中,在征服自然和鬼神崇拜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在年俗文化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位于川东北大巴山南麓,地处川、陕、渝结合部的宣汉县,是国内驰名的红军故里.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就诞生在宣汉清溪场,并在此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  相似文献   

3.
﹃王维舟纪念馆﹄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维舟纪念馆”最近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维舟(1887—1970)系宣汉县清溪乡人,我党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时期,他组织建立了川东游击军...  相似文献   

4.
有"川东重镇,巴山明珠"美称的宣汉县胡家镇,近年来,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快速发展,2004年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相似文献   

5.
地处四川东北边缘大巴山南麓的宣汉县,是川、渝、陕结合部的革命老区,系当年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的根据地之一.这里,革命历史文化厚重,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在革命战争年代,诞生了川东北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和川东游击军,3.4万多优秀儿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117万宣汉人民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生态、巴人文化、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强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仅2004年,就实现旅游收入1.3亿元.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鹤峰县地处偏远的鄂西南边陲,全县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70.9%.这里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边根据地的中心,全县山峦起伏,交通极为不便,是国家和湖北省重点扶持的"老、少、边、穷"县.  相似文献   

7.
王维舟1887年出生于四川省宣汉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经受辛亥革命的洗礼,后又投身护国、护法运动,很快成长起来,孜孜不倦地找寻救国救民之路。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就参加朝鲜共产党上海支部并赴苏学习的老党员,王维舟在家乡宣汉清溪乡建立了川东北最早的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8.
正腾龙翻滚庆盛世,鞭炮声声闹元宵。正月十五,德江县数万群众欢聚县城进行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土家族炸龙民俗活动。德江土家舞龙、炸龙是土家族群众重要的祭祀活动,600多年前已有"舞龙求雨"的图文记载,是当地群众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种方式。2006年被列入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天,土家族群众以社区街道为单位制作的"巨龙",组成的腰鼓队、秧歌队、彩车队,穿梭在县城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傍晚,各街道锣鼓、鞭炮声再次响起,舞龙者身着  相似文献   

9.
古傩奇风     
正满目翠色、稻田飘香的土家山寨里,土家锣鼓由远而近,傩戏表演热闹非凡。这是被誉为"傩戏第一村"的德江县稳坪镇何家寨的土家族傩戏班子,正在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表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戏剧活化石"——德江傩堂戏。德江被誉为"中国傩戏之乡",土家族傩堂戏源远流长,而且保存十分原始和完整。德江傩堂戏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在明朝已见于地方史志,经过几千年的传  相似文献   

10.
正王维舟,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人,1920年在上海加入朝鲜共产党,被称为"入党比建党还早的革命家",1927年经吴玉章介绍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川东游击军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对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迎接红四方面军入川,他做了大量工作,扩大红军,拓展苏区,使川陕边区的农业收成良好;他突破嘉陵江防线,策应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北上;他忍辱负重,带领红军将士三过雪山草地;他给朱总司令送五匹战马,向毛主席畅叙衷肠,真正体现了  相似文献   

11.
宣汉县地处川东北边陲,大巴山南麓,幅员4271平方公里,境内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是四川省闻名的国定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紧紧依靠全县100多万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围绕“以农立县,以工强县,以商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抓改革,集中精力抓发展,千方百计促稳定,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这种公开选人用人的方式很好,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民主!"9月7日,为期两天的宣汉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副书记无领导小组面试和公文筐测试结束,来自天宝乡的应试者刘玉平如是说.在识人选人用人方面,宣汉县始终严把提名、考察、酝酿、任用、评价等关键环节,理顺机制、健全制度、创新方法,推动选人用人社会公信度在"透明"中提升,党心民心在"阳光"下凝聚.  相似文献   

13.
特别的帮扶     
"我们找到了一个好靠山!"宣汉县清溪镇的干部、群众异口同声地说.多年来,人行宣汉县支行作为帮扶清溪镇的对口联系单位,每年为清溪镇捐出大量的现金和实物,为清溪人民做了很多的好事、实事,其感人事迹在清溪镇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14.
寿州锣鼓贺新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州锣鼓,是古城寿县人节庆活动的主角。寿州锣鼓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上古时期,《诗经》中有"淮水汤汤,锣鼓沧沧"的句子。寿州锣鼓就是楚文化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表演者以大胆夸张的动作为依托,以大锣、花鼓、小钹、小手锣等乐器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相似文献   

15.
薅秧     
正端午时节,太阳开始毒辣起来。绿茵茵的稻田在一马平川的马蹬坝上毫无遮拦,泛着一浪又一浪的油光;躲在枝桠上的知了,不知疲倦,发出让人有些心烦的叫声;农家院子里刚刚下蛋的母鸡,"咯咯哒"地扯着嗓子,突然冲出了鸡窝。这时候,农人们多半都不能闲着。对于主要靠稻谷为食的马蹬坝人来说,此时正是薅秧的好时节。也就难怪,即便临近晌午,家家户户也几乎是门窗紧闭。薅秧的人们,正三三两两地劳作在秧田里。薅秧要从秧田的一角下去,然后走到另一角,看似轻松,但是,每  相似文献   

16.
宣汉县胡家镇地处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这个10年前只有2000场镇人口的小镇,近年来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壮大民营经济而迅速崛起,目前已发展成拥有场镇人口1.7万人的工业大镇.  相似文献   

17.
我是吃民歌长大的。 庚辰年芒种节的前一天我出生在大别山山歌窝,一个叫牤牛地的小山村。这里的乡亲们几乎都会唱山歌,包括小调。,山歌九腔十八调,形式丰富多彩。插秧季节,“人人一把秧在手,口唱山歌手插秧。”冬季,“十二月里腊梅开,长工上山打干柴。”干旱季节,“一上水车把脚挪,边车水来边唱歌。”薅秧时节,“太阳一出红似火,  相似文献   

18.
巴江清波     
正自古巴山无闲草,巴江千载涌清波。巴中背倚大巴山,巍峨群山犹如巴中人的灵魂之骨,撑起了巴中的诗书文昌、男儿热血;百河千溪蜿蜒流淌在川东北这片丰饶的山川大地上,润养出远古巴人的文明与今天巴中人的智慧。赏光雾山红叶,品佛窟摩崖造像,走米仓古道,巴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哺育出了无数仁人志士、清官廉吏。这里人文荟萃,诞生了浑天仪发明创造者张思训、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也涌现出了许多清官廉吏。  相似文献   

19.
见证了中国农业发展、农村变革、城乡人民致富的历史进程,共享了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果——四川省宣汉县农村信用社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自1996年10月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宣汉县农村信用社提出了激情干事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     
《当代贵州》2011,(6):66-66
土家族现有人口570万人,分布在湘、鄂、川、黔等省,主要聚居区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土家族绝大部分人通用汉语汉文。土家人织造技艺较高,与“摆手舞”一起被称为土家艺术之花。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比较接近彝语的一种独立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大端午、六月六等节日都要祭土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