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第五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于9月11日—20日在成都举行。65个国家(地区)应邀参加论坛、博览会以及演出活动,400多个非遗项目亮相博览会,使本届非遗节成为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非遗主题展览。在“传承文脉·创造未来”的主题下,本届非遗节以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为重点,聚焦“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问题,探索“互联网+非遗”、“文化+双创”的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6月15~23日在成都举办。本届非遗节举行了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西片)赛事、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国际大展等多项活动,荟萃各类非遗项目1000余项。300多位国内外专  相似文献   

3.
<正>9月11日,由文化部、四川省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盛大开幕。本届非遗节时值中国文化遗产日设立十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围绕"传承文脉、创造未来"这一主题,以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为重点,聚焦"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这一时代课题,探索"互联网+非遗""文化+双创"的融合发展路径。本届非遗博览会展览面积近5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国和世  相似文献   

4.
6月10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成都非遗节)国际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位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加了论坛,分享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念、经验和成果.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独家专访了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  相似文献   

5.
2007年5月23日,世界的目光聚焦成都--上午8:30,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简称"非遗节")隆重开幕."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我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的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旨的文化活动.这在世界上也是首创."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丁伟如是说.……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9日是第七个“世界文化遗产日”,由省文化厅主办,省艺术研究院、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文殊坊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首届‘文殊坊杯’非遗手工技艺精品邀请展”系列活动在成都文殊坊历史文化保护区成都会馆举行。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0个,市级名录1342项,县级名录5076项。同时,我省以连续举办“中国成都同际非遗节”为抓手,使之成为聚集国内外非遗资源、促进非遗保护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四川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世界级平台与重要品牌,占领了中国非遗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7.
正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近日透露,在已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去世人数已高达12.6%,我国正面临着非遗传承人后继无人的问题。他认为,为防止"人走技失"的情况,应尽快组织力量用口述历史、原生态记录、制作全程影像的方式,进一步加大非遗传承人保护力度,促进职业传承。2015年暑假,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孙正国教授组织的调研团队,对山东、湖北地区的非遗传承人生存状况进行了社会调查,也发现了"非遗后继无人"的尴尬现实。这边儿,一些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却难以过上有品质的生活;那边儿,不少非遗项目缺乏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马建交45周年,通过举办马耳他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有利于展示贵州多彩文化和良好形象,进一步与马耳他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让贵州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 11月10日至17日,在贵州省文化厅、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马耳他圣詹姆斯国家艺术中心组织下,贵州省非遗传统技艺传承人再次走进马耳他开展传承人巡回手工坊互动交流活动.使“部省合作”项目——“2017马耳他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暨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持续升温,再放异彩.  相似文献   

9.
正多彩的贵州,民族的盛会。9月28日至10月2日,2016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在贵安新区举行。为期五天的民博会,共吸引游客393455人,实现旅游商品销售收入3819.92万元,旅游总收入约1.87亿元。截至10月7日,贵安新区累计接待游客113.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8亿元。本届"民博会"设置了非遗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包括马尾绣、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10.
张米  马乔 《新湘评论》2020,(3):26-27
前不久,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选送推荐的湖南雨花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雨花非遗馆创办人郭存勇获评“2019非遗年度人物提名”,成为湖南唯一获奖者。这是对其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和褒奖。自2015年郭存勇创办雨花非遗馆至今,359个非遗项目、200余名传承人在此聚集。近两年来,雨花非遗馆通过民办公助的模式搭建非遗人才孵化创新平台,以“非遗+旅游”等模式帮助传承人走向市场,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致力打造名副其实的非遗高地、文化胜地、人才福地、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1.
漫漫丝路,泽遗百代;悠悠文明,敦煌赓续. 9月20日至21日,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宗旨的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我省敦煌市成功举办.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承载着伟大的丝路精神,第二届敦煌文博会开启了又一段精彩的旅程.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讲话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精心设计了“文化论坛、文化年展、文化演出、文化贸易、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六大主题活动.来自51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的582位中外嘉宾,以及2100多名参展商、采购商、知名企业代表、演职人员共同见证了本届文博会盛况.大会涉及国家之多、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再次印证了丝路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2.
民俗技艺以其独特的民间技艺魅力代代相传,但在当前很多民俗技艺正面临着传承人断层、传承体系混乱、表演技术更新缓慢等严峻的传承危机。随着非遗"档案式"保护热潮的兴起,对民俗技艺的保护应努力做到:发掘其传承谱系,为非遗传承人"编家谱";整理其表演形式与文化情境,建立非遗保护项目的"大档案";民俗表演景观化,打造非遗保护的"景观档案"。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以保护为主,中央财政也设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但更多基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靠发展才能传承,希望国家设立一项非遗的发展专项资金。"3月7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贵州团小组会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省级非遗"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日前,晋江市以"非遗保护,人人参与"为主题,举行第五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通过广场文艺、首届校园灯谜赛、第十五届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演奏比赛、民间美术工艺作品展、第四届南音演唱节和第三届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等,集中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6月10日下午4点,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中国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展演"在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拉开序幕.木偶戏、四川竹琴、四川清音、车灯、金钱板、藏族锅庄……各路非遗表演相继登台亮相.虽然正值盛夏,火热的天气并没有阻挡社区观众的热情,台下座无虚席,他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将活动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6.
正9月21日-24日,第四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举行。围绕"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开放合作"主题,本届科博会共开展了46项主要活动,48个国家、地区和国内5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参展参会,包括世界500强、国内外知名企业、国家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在内的887家单位参展。展场面积达7万平方米,参展项目2067项、展品9141件。本届科博会共发布科技成果需求103项、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205项,促成各方签订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16日~18日,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绵阳举行,延续着第一届科博会的风采,科博会已经成为了我国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国际性展会。围绕"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开放合作"主题,本届科博会开展6项主要活动和22项专项活动,共有49个国家、地区和国内13个先行先试地区、高新区参展参会。展陈面积达7万平方米,共有参展项目2584项,参展展品9736件。本届科博会上,神舟飞船返回舱等大批"科技利器"集中亮相,共有268项体现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15,(8)
<正>今年3月26日至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全面深刻阐述了"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亚洲未来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共有来自五大洲49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工商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2700多人参加,规模空前。一博鳌亚洲论坛作为发出亚洲声音、凝聚亚  相似文献   

19.
正1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光明网主办的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在京揭晓,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赤水竹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昌芹入选。发展是最好的传承杨昌芹,一个出生在贵州印江的苗族姑娘,在学习竹编前,背篓和簸箕,是她对竹编的唯一印象。初中毕业后,杨昌芹因家庭贫寒辍学外出打工,一年后,她重返学校。杨昌芹和竹编结缘于2007年,那一年,她作为学校的10名学生代表之一,到赤水学习竹编工艺。学习期结束后,杨昌芹并未返程,而是选择留下来,跟随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是"绿茶皇后",百年前在异国他乡赢得国际殊荣,经开水浸泡翩跹杯中舞芭蕾;一个是刺绣"活化石",九年前入选首批国家非遗名录,经绣娘巧手马尾成线绣凤凰。水族马尾绣和都匀毛尖茶,同为黔南瑰宝,同为国家"非遗",今年成功牵手,相约2015年9月下旬举行的都匀毛尖百年世博庆典。今年6月以来,担纲"马尾绣·都匀毛尖相约百年"大型文化寻访活动的黔南日报社,抽调多名骨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