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前,捷一直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每年国家都投入大笔资金。剧变后,随着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原来的社会福利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它使国家的财政负担过重,也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捷政府本着兼顾公平与效益,国家、企业(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社会保障费用的改革原则,1992年开始对医疗、养老、社会补助等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现将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如下: 一、医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自1992年初开始由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一直处在政局动荡、经济衰退、社会混乱相互交织的严重状态。加之原有的一整套社会福利制度与体制转轨不相适应,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这一切导致贫困、失业、犯罪等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面对上述情况,俄调整社会政策,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以期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新的社会保障体制。现将近两年来俄在医疗、养老、就业方面的改革现状与存在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俄罗斯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这一重大课题。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与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拟从中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程、内容、体制构架、改革取向及运行状况等方面作一全方位比较,以期对两国在该领域的改革效果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并为今后的改革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俄罗斯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俄政府推行的以私有化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彻底打破了原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实现了经济成份的多元化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但是改革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还产生了相当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1996年,俄政府在总结前一阶段私有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改革战略,使改革的重点正在从“财产私有化”向“管理私有化”转移。透视俄国有企业改革的风雨历程,对于探索转轨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国企改革思路和政策调整无疑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原东欧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及教训斯人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均把占国民经济成份达95%以上(波约为86%)的国有企业列为改造重点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为打破在原高度集中的计划...  相似文献   

6.
1989年下半年开始,苏联和东欧各国政局相继剧变,经济上向市场经济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和前景如何,正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一、俄罗斯及东欧各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作法及经济状况俄罗斯:原苏联是一个最为规范的计划经济国家,由于这种体制缺乏现代经济体制所必备的激励机制,长期困扰着经济的发展.苏联80年代中期开始了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及调整措施与经济结构所固有的种种矛盾积累并激化,经济一步步走向危机.1992年伊始,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采取“快刀斩乱麻”的“休克疗法”治理经济,试图通过这种激进策略,迅速完成经济转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俄式“休克疗法”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缓和预算赤字.采取的措施:一是放开对物价和工资的管制,使价格改革一步到位.除面包、牛奶、石油、煤炭等某些重要的生产资料和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必须品由政府规定了涨价的最高限额外,其余产品的价格全部放开.二是实行高额税率,增加税收,削减赤字.其中,仅企业所得税就高达45%,此外还增设了增值税,出口税等税种.三是在货币信贷方面实行紧缩政策,建立二级银行体制,并从1992年7月1日起,将卢布与美元自由兑换.四是实行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任何企业  相似文献   

7.
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影子经济”对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离散作用不但被忽视了,而且有被简单地视为经济转轨结果之一的迹象。事实上,“影子经济”一直是苏联和俄罗斯(1990年代后)经济的伴生物,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成因、表象、运行机制、功能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使俄罗斯政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也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指令性计划、行政管制和所有权控制转变为公共预算。社会经济转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冲突,如社会公平、环境污染、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都需要通过预算加以解决和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实行预算制度改革,建立新的预算机制成为俄罗斯近年来政治经济改革的全新热点和中心。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徐世澄1997年7月1日,墨西哥新的社会保障法①(下称“新法”)开始生效。“新法”对原来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对退休和养老金制度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它将对墨西哥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墨西哥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拉美国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我国经济正处于双重转型时期,一是体制制度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二是经济发展型式从低收入经济向中等收入经济转型。协调好体制转型与经济发展转型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市场治理机制,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是所有转轨国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转轨国家的经济转轨成功与否以及转轨后的绩效高低,取决于这些国家的市场秩序和市场治理机制能否形成及其进一步完善。市场治理机制是各种经济主体在市场上经过多次重复博弈所形成的规则。市场秩序是可预见市场运行的模式,它使行为主体形成稳定的预期。转轨起始于社会主义国家放弃计划经济体制之时,而转轨的终点应该是这些国家完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市场机制发挥良性作用以保持市场秩序稳定之日。转轨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抑制了经济市场机制萌芽。市场治理机制形成是一个循序演化的过程,其重建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数十年之久。转轨国家必须为市场治理机制重建付出必要的学习成本和时间。在转轨过程中,只有作为发起者、调节者和管制者的国家在市场治理机制形成和市场秩序建立中发挥积极作用,转轨国家的经济才能走上繁荣和持续发展的路途。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以来,罗马尼亚经济在向市场转轨过程中,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受到很大冲击,政府不得不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来加以解决,1992年,政府开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先后通过了《社会救济法》、《儿童补助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每年还制定《国家社会保障预算法》,对社会保障的收入和支出逐项作出明确规定,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则是:保护人的权利和尊严、维护社会公正、取消任何形式的歧视、逐步打破社会保障由国家统一负担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构建科学规范的金融体系对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经济转型国家更是如此。鉴于中俄都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的国家,本文试图对俄罗斯金融体系构建的目标模式及路径选择进行分析,并对其金融体系改革绩效进行评价,以期为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的人口问题:历史、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俄罗斯的人口问题既有前苏联时期人口问题的历史沿袭 ,又有其剧变以后的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 ,从而 ,既集中地反映着俄罗斯转轨过程中社会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又制约着俄罗斯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 ,“人口危机”正在引起普京政府的高度重视 :改革、完善并落实社会保障制度 ,是解决目前俄罗斯一系列人口、社会、经济问题的当务之急 ;为扭转国家颓势 ,重振夕日雄风 ,俄罗斯亟待解决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4.
波兰共和国     
1989年波兰政局剧变后,在政体变化的同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这一过程中,波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十分重视,在东欧国家中,起步较早,进展较快,但也存在诸多难点。 一、改革企业制度 (一)对企业进行分类。波规定,拥有2000名以上职工,或者1993年的企业销售额在100万(新)兹罗提以上,或者企业的资产超过60亿(新)兹罗提的超大型企业列入中央管辖范围;对国防或对国家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矿井、能源工厂、石油化工厂等)及垄断型企业(铁路、民航等)亦属中央管辖,但要转变成属于国家的国库独营公司。其它企业的管理权及监督权交给地方,由省长负责。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经济转型:从寡头资本主义到人民资本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键 《东北亚论坛》2005,14(4):65-69
俄罗斯历来就是纵向的社会构型,这是经济转型的重大障碍。为了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打破原有的纵向社会构型,建立一个以公民社会为主的横向社会构型,不仅是经济转轨的手段,也是其社会目标。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在转型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这种具有“保障功能”的公民社会,而是一个寡头资本主义制度。在这种制度中,俄罗斯政府却扮演了寡头攫取国家财产的“掠夺之手”的角色。普京执政以后,开始通过推行平民主义的治国方略,把寡头资本主义转变为人民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原苏东国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已近20年.这场规模宏大的制度变迁到底带来了怎样的经济效果?本文从体制变革进展、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状况三个方面比较研究了原苏东国家的转轨实践,得出结论:体制变革速度与经济发展实效之间,一方面存在后发赶超优势,即转轨速度慢的国家尽管摆脱转轨衰退的时间晚,但中期增长速度加快,甚至普遍超越转轨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张建政 《东北亚论坛》2006,15(1):109-110
中俄两国同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转轨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效果,科学、深入、及时地对俄罗斯经济改革进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展开研究,不仅可以丰富转轨经济学理论,而且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有益的启示和经验.朱显平教授最近出版的<俄罗斯银行体制和信贷企业研究>一书就是一部关于俄罗斯转轨经济研究的拓新之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契约主导制度、行政主导制度和国民权利与自由三个维度对中俄两国的“转轨度”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文章通过综合转轨度指标和转轨速度分析,指出了中俄转轨的四个基本差异:一、就转轨度而言,由于俄罗斯有较高的起点,其得分大多数时间高于中国;二、就制度建设稳定性而言,中国显示出平稳渐进的特点,而俄罗斯则大起大落;三、就转轨各个维度的耦合而言,中国三个维度的走势相当一致,而俄罗斯的三个维度的数据则有明显的背离;四、从最终结果来看,截至2003年,中国的转轨度指数已经超过俄罗斯10个百分点,就是说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方面确实已经走在前面。这不仅表明渐进的转轨方式优于激进的方式,而且表明三个维度不能各自单项独进,市场化、政府改革和国民对改革实惠的分享必须步步耦合,才能保证经济转轨既稳步又快速地前进。  相似文献   

19.
制度变迁带有路径依赖性质,俄罗斯体制转型经历了很长的时期,从新经济政策转向计划体制,又试图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但是转型的效果都不好,苏联时期转型的最大特点是把社会主义同商品市场完全对立起来,所以改革只是对原有计划体制的修补,从戈尔巴乔夫后期开始推行激进的转轨,最终导致苏共解散和苏联解体。独立后的俄罗斯全面推行激进的“休克疗法”,但实际上只有“休克”没有“疗效”。俄罗斯转型失败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欧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阶段,其共同特征是政府开始充当一定的角色,社会保障开始走上国家化、社会化道路。二战后是西欧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与发展阶段,各国完成了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设立了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所包含的主要保险项目和管理机构,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从单纯依靠立法间接干预,发展为直接建立统一的机构,强制性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并实行全面的监督与行政管理,政府财政成为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是西欧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展、进而达到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西欧各国出现了近20年经济迅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在经济繁荣、国家税收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各国政府盲目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保险津贴标准,增加福利项目,放宽公民享受社会保障的条件,结果导致社会保障费用的大幅度持续增长,从而使这一制度在70年代中期以后因经济危机而遇到严重困难,各国不得不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最主要的做法是从管理体制上“开刀”,从“国家化”向“私有化”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