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微博、微信、网络社区等为代表的自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在自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从优化传播主体、优化传播内容、优化传播环境等方面出发能为自媒体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可行路径,从而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吸引力、渗透力。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领域已成为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主战场。西方文化霸权、资本逐利本性以及互联网自身固有的自由、开放、“无中心”等特征的合力影响,使互联网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面临重重困境。因此,在新时代要顺势而为用主流强音引领和规范网络场域,因势而谋以法律制度规范网络环境,因势而虑增强网络主体的责任意识和共同体意识,应势而动优化现实社会环境,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提升其在网络社会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3.
智能传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传播技术,既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信息生产主体的多元进化性,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信息内容分发的倾向偏颇化,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力;信息情境沉浸的过度不良化,降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凝聚力;媒体传播格局的相对失衡化,弱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引导力。在智能传播时代,可通过调控算法推荐技术、加强平台监管治理、全面培育主体素养、推动主流媒体发展等路径,助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青年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青年的使命必然不断蕴含新的时代内涵。当前,维护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已然成为青年时代使命的重要意蕴。当代青年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行动自觉,以扎实的媒介素养辨识不良内容,以高度的政治站位传导主流话语,以多样的专业技能提升话语魅力,以积极的斗争精神净化网络空间,从而践行维护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使网络空间多种思潮和"主义"相互激荡,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这要求我们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在网络空间的拓展研究,把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意识形态话语权一般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效果等四要素构成。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执政的权威性、理论的真理性、价值取向的人本性、表达形式的有效性、多元思潮的借鉴性,等等。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从推进主体维度看,党要牢牢掌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从夯实基础维度看,要夯实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根基,确保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性与科学性;从方法与策略维度看,要创新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方式与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6.
主流意识形态包含了判断是非对错与矛盾冲突性质的根本标准,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掌握网络话语权,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核心利益。当前,网络舆论赋权方式、低质量信息传播、非理性言论蔓延、西方意识形态话语陷阱对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带来新挑战。在此境况下,必须大力宣传与弘扬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积极探索新理念、新方式、新路径,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技能,增强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出生长大的一代人,他们的意识形态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举措、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保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必然要求。在现实维度上,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开展面临着话语困境、技术困境、监管困境和认同困境,亟须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表达方式,鼓励师生共建网络育人平台,设置动态监控和安全预警,发挥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性是电影的重要属性。基于意识形态背后的利益斗争与权力关系,电影的意识形态实际指向维护统治阶级统治利益、实现多元群体价值合法化、提高主权国家国际话语权三个方面。当前中国电影场域主要面临主旋律电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微弱、特殊群体电影意识形态话语分化明显、国外电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力强的现实挑战。实现中国电影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既是逻辑必然亦是现实需要。以加强中国电影价值整合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布力、以提升中国电影市场化和大众化水平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吸引力、以推进中国电影国际化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这三者是中国电影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构建的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所谓的"互联网狂欢"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固定模式。话语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社会舆论走向。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的官媒,在与新兴媒体抢占舆论高地的博弈中,由于政府公信力下降导致官媒话语被"习惯性质疑",在信息的即时性、交互性日益增强情境下,官媒试图重构权力话语体系,重拾话语权,以期走出正面临的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西方多元社会思潮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交锋也愈演愈烈,进而促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话语、民间话语、网络话语的多重挑战。当前正视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主动坚持人本性、开放性与创新性原则,不仅有助于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话语内容、转换话语方式、扩展话语主体、优化话语环境,更对提升民众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认同感具有重要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群体在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其经济活动自主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与政治参与复杂化特征,也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带来了一些挑战。当前坚持以人为本、兼容并包与分层分类的实践原则,不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队伍建设,优化话语宣传手段与健全话语保障机制,是增进新的社会阶层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2.
只要人类没有超越阶级社会,意识形态领导权或曰话语权之争就不会停止,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全带来中国社会的转型,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在全球化背景下涌入中国,这引致中国民众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有所下降,对民众思想的影响严重削弱。当代中国肩负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任务,是要在和其他意识形态话语共生、斗争的中国话语系统中,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3.
14.
15.
制度、伦理及关系在社会信任机制建构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三者构成的三重维度支起了社会信任机制重建的框架。伦理是三重维度中的文化因素,具有自身的优势,但同时又并非完美无瑕的。吸收传统伦理的合理内核,弃其糟粕,在伦理与当前的信任机制构建之间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对提升社会参与的过程中建立更普遍的信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领导力是意识形态领导权在文化实践领域的具体化,是意识形态领导权可以度量的现实体现,是由不同层次的各种影响力组成的文化合力。伴随意识形态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的发展,主流意识形态领导力的建构,应遵循其内在的生成规律,通过对微观层面的网民个体、中观层面的社会组织以及宏观层面的民族国家的协同作用,致力于促进持久的个体信仰、稳定的社会心态、统一的民族意识的形成,从而使执政党在网络领域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7.
共识维度是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向标和加速器,它直接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共识广度和共识深度。依据共识维度的基本特征和意识形态的结构属性,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化过程可以细分为内容共识、信念共识、行为共识和策略共识等四个基本维度。因缺乏必要的机制引导,这四个共识维度又分别呈现出符号化、薄弱化、缺失化和单一化等特征,造成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共识困境。对此,应建立相应的共识机制,构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体系,不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共识广度和共识深度。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是反映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其建构和不断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文化因素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和不断发展,也离不开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支撑。在政治思想的维度,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政治思想;在民族心理的维度,恰当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为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构民族心理基础;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解释的维度,要恰当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解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通俗化,以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哈耶克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在这个领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尤其是微博作为当下的一个反腐平台,其自发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微博反腐主导人多样、内容简短、时效性快,在自发社会秩序下既体现出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暴露其弊端。微博反腐是自发形成的,因此业已存在的规则指导着其发展,同时将外部实践得出的规则进行结合,从而符合大社会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历史记忆既是共同体成员对历史进行回忆、反思和承继的动态过程,也是唤醒共同体成员的集体意识、价值追求与行动意志的积极力量。在国家认同建构的路径中,历史记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三个维度出发,在厘清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互动逻辑的基础之上,探究历史记忆的国家认同价值,为传承历史记忆以建构国家认同发掘具体理路,在历史记忆的长河中为国家认同的建构强基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