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意蕴辩     
<正>经过改革开放近20年的实践,要法治不要人治,在我国已大体上成为共识.但是,到底法治的内在意蕴是什么?关于这一问题还不能说已十分清楚.我认为.对这一问题若不能作出确切回答,则不可能建立真正的法治国家和法理社会.  相似文献   

2.
贪污贿赂等犯罪作为一种腐败现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绝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关注祖国前途命运的人们,莫不对腐败深恶痛绝,“反腐倡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更是当前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当前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对这场关系到改革开放和国家命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引入市场机制是现实的需要,但引入后会产生资源配置、收益、自主权、教育公平及规模扩大等方面的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4.
侵犯商业秘密罪辩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侵犯商业秘密罪, 是指行为人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该罪能否成立, 可以从主体、客体、主观和客观要件等方面对它的构成特征进行分析, 要在司法实务中划清本罪与假冒专利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界限, 还要注意对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 非法侵占、擅自转让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和认定。  相似文献   

5.
高校管理权法理辩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与学生之间先有教育服务合同关系,后有高校管理关系。高校管理学生是维护教学秩序,也是高校履行教育服务合同义务。高校管理权是行政管理权,依据高校管理权作出的行为,有的是内部行政行为,有的是外部行政行为,他们又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高校管理权应予尊重。但是高校在行政管理权时必须依法进行,并应受教育服务合同的约束和限制。  相似文献   

6.
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形态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形态是对共同犯罪中的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预备以及犯罪中止的统称。本文分别从实行犯、组织犯、帮助犯、教唆犯角度出发,对其犯罪形态逐一进行考察并进行认真鉴别。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法治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法治亦表现出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两种基本形态.形式法治的普遍性、一般性保障了法律适用的平等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保守、僵硬的缺点,实质法治正是在弥补形式法治不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质法治以追求实质正义为目的,在法律适用时更多地是从规则所要实现的目的出发进行考量,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将诸如道德、政治、舆论等法外因素作为考量的对象,随之而来的是法律适用的标准变得主观和随意.本文通过对法治社会基本特征的分析,认为法治社会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形式法治,实质法治只是为了弥补形式法治的不足而存在,且主要是在私法领域存在.同时,为保证法律适用的一致性,在适用以追求实质正义为目的的法律规范时必须遵循特定的客观标准和解释原则,以避免法律适用变得主观和随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 ,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两次飞跃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 ,找出二者共同的理论基础、出发点 ,不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及二者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伟大启蒙思想家。针对历代王朝奉为圭臬的“宽猛相济”的治民原则,提出了鲜明而独到的从严治史主张。这在中国行政文化史上,可以说是一大贡献。本文对王夫之的这一主张从先严上官、重法倡廉、注重选贤养士三个方面作了认真的辨析。  相似文献   

10.
新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中所罗列的几种情况应按行为来理解。而不能按罪名来理解。笔者认为对于己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只要实施了新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所罗列的行为。不论触犯了哪些罪名 ,都要负刑事责任 ,并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等行为的适用情况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1.
刑法上身份概念的辩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多学者在界定刑法上的身份时 ,往往只注意犯罪特殊主体的身份 ,因此对身份的探讨也常常囿于仅在犯罪主体这一范畴内进行。但是 ,从身份的固有含义看 ,刑法上的身份 ,不应仅仅是指犯罪特殊主体的身份 ,还应包括犯罪对象的身份 ,犯罪对象物所有者、支配者或管理者的身份。并且 ,还应将身份的主体拓展到法人 ,而不应仅限于自然人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伟大启蒙思想家。他深入研析中国古代政治 ,针对历代王朝奉为圭臬的“宽猛相济”的治民原则 ,提出了鲜明而独到的从严治吏主张。这在中国行政文化史上 ,可以说是一大贡献。本文对王夫之的这一主张从先严上官、重法倡廉、注重选贤养士三个方面作了认真的辩析。  相似文献   

13.
自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来,各地法院遵循改革的方针,从实际出发,积极指导当事人举证,同时,在特定条件下,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以弥补当事人举证能力之不足,然而,由于现行立法的不够完善,导致实践中证据收集上的混乱状态,当事人举证责任不明,法院查证范围不清,其结果则是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失却和当事人权利保障的不平衡。因此,尽快厘清当事人举证人民法院查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二者的适用范围予以明确的界分,不仅是实现程序公正的需要,更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得以颇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对于我国“以法官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构造改革,不应仅仅将其狭隘地视为法庭审判程序的改革,也不能夸大由此而形成的“控辩对抗”。公正的审判不仅要成为庭审阶段的中心,更应成为刑事诉讼法和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中心,“以审判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应突破庭审阶段的限制,拓展到包括侦、诉、审的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相反,若以控辩双方的“对抗”而臆想出“两大对立阵营的形成,”进而主张公诉机关应成为审前主导、侦诉一体化等,则是将控辩对抗夸大为整个刑诉程序中的“实体性对抗,”将是整个刑诉理论错位的源头和“有罪推定”的新表现。  相似文献   

15.
民事优先权是指所有具备优先行使或优先实现效力的民事权利的总称。其核心是一种以优先实现为内容的利益,这种利益是由民法赋予特定人享有的,由民法确认和保护。民事优先权包括先取特权、优先申请权、优先受让权、优先承包权、优先承租权等。在性质上,民事优先权既不能笼统地归入实体权利或程序权利,也不能简单地归入物权或债权。民事优先权也不只是权利的一种效力,而是一种新型的、独立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重点培育对象。培育法治思维,有利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社会治理、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大学生法治思维是一种合法性判断思维,体现规则至上的思维,以权利义务为中心,以程序正义优先为保障。针对高校形式化的法治教育、社会的负面现象、传统家庭教育观等法治思维培育所面临的问题,要通过提升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治理社会法治大环境、夯实家庭法治观等途径来促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中国下的法治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自我国提出法治建设以来,初期偏重于自上而下的法律体系建构,忽略了社会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的培育,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法律工具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不仅是为了应对国家治理资源的缺乏,更重要的是为了培育公民精神特别是法治精神。在这一背景下,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尤其是法治社会的依法治理应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法治社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建设法治社会需要从精神和制度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牢固的社会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实现社会依法自治,公民合法权力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9.
法治状态是法治的一个综合性、整体性问题,在法学史上,法学家们已经提供了有关法治状态的多种理论模式,其中一定社会状态是法治状态的实质性组成部分.本文就法治的社会状态模式(即社会标志)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社会主义法治是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方式,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和谐与社会主义法治是相容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实行社会主义的和谐法治,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