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契合。挖掘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精髓,坚持教育工作者、回族民众、契合内容、方法策略、目标实现"五位一体"以培育回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多年来,我国逐步实现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传统正义观也必然要被市场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所取代。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的建构既要坚持市场的效率优先和利益差异,又要兼顾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制度属性,前者是建构新型正义观的刚性规定,后者体现的则是其柔性诉求。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的建构过程及其本质内容中蕴含着刚性与柔性的统一,这种统一得以实现的深刻秘密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3.
职业价值观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前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包括过分强调收入荣誉、一味追求环境舒适、片面崇尚个性独立等,必须通过倡导和践行奉献淡薄的名利观、和谐友善的人际观、爱岗吃苦的劳动观等才能建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思政教育的文化渠道是连接教育主题与客体之间的纽带,宿舍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公民层面价值教育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实质上,"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二者有机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奋斗目标,与"中国梦"高度一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诉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统战工作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与实现社会团结的重要价值准则。通过友善的方法,可以更多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用友善的态度,可以消融误解,形成共识。统战文化与友善价值观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统战政策体现了友善的精神。新时代需要以友善的方法推动统战工作实践,谱写大团结大联合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是指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评价以及对如何完成传统文化价值实现的认识。其思想精髓包括:深刻揭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科学阐明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及弘扬主体;系统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全面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实现的现实路径等。系统梳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思想精髓将有利于我们理解习近平的传统文化情怀,从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本文从关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关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关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等三个方面将这一问题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八大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人的本质理论和人的价值理论是主体价值构建的哲学依据。加强社会主义新孝道观教育对于纠正主体价值观的偏离主流形势是一个正确选择。社会主义“新孝道”是传统孝道观念的现代化,是优秀传统“孝道”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积极探究社会主义新孝道观引领主体价值构建的有效路径,对于科学价值观的培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义是法哲学中的一个古老的伦理道德范畴。马克思的正义观是对西方法哲学的正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包括价值正义和制度正义两部分,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革命性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的理论建构,必须以马克思的正义观为指导,马克思的正义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社会主义创新观认为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思想观念创新、道德建设创新、体制创新、方法创新及科技教育的创新。科技教育创新是社会主义创新的灵魂。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地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邓小平社会主义创新观体现了理论品质的求实性,思维方式的创新性,认识事物的超前性,价值取向的人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和必经途径,村民自治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因素和关键环节。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规划,并最终步入农村和谐社会的蓝图局面,就必须实现由村民传统自治向村民整合自治的历史性转变,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培育基于广袤农村的公民社会,整合农村中秩序、利益、意愿等多维度的内容,推动“和谐”价值导向的善治进程。  相似文献   

13.
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进一步明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定位,确立了增进人民福祉的公正价值取向,构建了"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内容体系,明确了推进公平正义实现的新思路,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社会主义实现必然性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二是在社会主义实现形式多样性上,马克思认为暴力革命与非暴力的和平斗争均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途径;三是在社会主义特征推断上,马克思认为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未来理想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当前,深入研究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历史、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质。立足于培育与优化青少年友善品质的伦理价值基础上,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厘清友善品质的逻辑内涵,具体包含四个维度:与人谦和、为人忠恕的生活态度;仁爱孝悌、立己达人的生活品格;崇德弘毅、兼济天下的生活理想;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生活情怀。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友善品质内涵在青少年思想品格的培育中入脑、入行、入心。真正从文化理念、文化载体、文化环境等方面,探索培育与优化青少年友善品质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建构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体系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价值取向的影响.事实上,儒家价值观中关于诚信的要求、强调社会责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崇尚气节与尊严、主张和平发展、注重人格和道德修养的伦理追求等内容完全可以实现理性的现代转换,成为当代中国价值文化的有机内容.  相似文献   

17.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8.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警民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界定警民关系的本质属性是研究警民关系的理论前提。警民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警民关系的本质属性,其矛盾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警民关系的本质属性,必然表现为需要关系、服务关系、平等关系、合作关系和友善关系的特征,这五种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警民关系是以满足需要、平等互助为基础,以服务、合作为基本内容,以情感友善关系为纽带的新型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认识基础,以无产阶级和人的解放为本质内容,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以长期实践为实现过程,是促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正的实践指南。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制度建设、党的建设以及科学发展与民生建设,不断促进当代中国的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历史悠长,传承了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诚信又是这其中最优秀的表现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的诚信观有了新的内涵,但是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的内涵仍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创业兴业的基本要求和国家长久不衰的基本要素。如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更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进行研究,以有助于我们建设新时期的当代诚信观,从而让当代诚信观更好地帮助我们建设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和构建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