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正确理解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进程中的作用,并从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以及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界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基本问题、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和媒体形态的快速更替,还需进一步深刻把握现代媒体传播的规律和特征,加强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掌握并牢固树立这一理论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作为文化知识传承创新的重要场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优势。高校要勇担重任、发挥优势,深入探索、创新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教育大众化可以将抽象概念转变为生动内容,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理解和认同,最终内化于群众之心、外化于群众之行。但大众化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困境和问题,需要形成系统部署、加强工作创新、努力全面覆盖、充分发动群众、夯实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是其从与个体关系不大的潜价值转化为个人所遵从的显价值的过程。推进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要以理论的通俗化、在丰富的活动中、以手段的科学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目标,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载体的拓展是核心价值观建设至关重要的构成元素。分析主体载体、管理载体、文化载体、传媒载体、活动载体的特质及适应性,是拓展核心价值观载体的内在要求。现实问题提示我们:改进顶层设计、创新培育网络、推进载体运用、优化载体结构、推进反馈整治,是适应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实需要,对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利益机制,就是根据利益主体及其利益需要的实际,探索和建立以特定的利益理念、利益形式、利益规范来诱导、规范和强化人们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原理、方式及过程。利益机制主要由利益主体、利益理念、利益需要、利益形式、利益规范等基本要素构成。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就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利益机制,探索和建立通过满足人们利益需要来促成价值认同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只有实现大众化,被广大民众所知晓、理解、接受、认同和践行,才能充分发挥其规范、引领和导向作用。在整体性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一个各要素、各环节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过程。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层次、动力、渠道、方式、保障五个维度,分别实现从终极价值到底线伦理、从顶层设计到基层驱动、从媒体引导到文化渗透、从强势灌输到柔性熏陶、从环境润育到制度引领的嬗变,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一种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就要实现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知和深刻认同,需要对大众化的规律性及内在机理进行探究。着力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科学解读机制、合理宣传机制、有效教育机制和统筹协调机制,是正确认知和深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重点、关键和保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逐步转化为社会的群体意识,成为社会成员自觉地价值引领和价值追求,成为社会成员内心的坚定信仰和行为指南,成为队伍可靠的道德实践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通过自身的实践创造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当时环境下先进价值观的体现。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今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必须像井冈山时期一样,增进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优良形象以及超高领导能力的认同;坚持做到党的利益与广大群众的利益高度统一;善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夯实群众基础,赢得群众支持;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教育、传播手段,将党的主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载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隐性教育载体是能够隐蔽地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并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教育活动和比较灵活的教育方式,使教育客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的一种活动方式和物质实体。它具有分布空间的广阔性、存在时间的持久性、承载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式的隐蔽性等特征。应该从校园文化、信息载体、管理载体等隐性载体出发,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传统文化的滞后与断裂;西方文化的侵蚀与挑战;大众文化的曲解与背离;网络文化的冲击与消解。针对上述问题,要找寻有效应对之策,应从文化问题本身着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加快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大众文化的整合与拓展;注重网络文化的生态建设,以文化为载体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高职高专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根据青年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思想水平差异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以引导的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参与的内在诉求,使学生对教育的内容保持愉悦和接纳的状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外,高职高专院校需运用灵活的载体,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特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的管理、文化、活动、环境之中,注重发挥第二课堂作用,侧重文化育人,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高校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阵地,要实现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就必须针对高校的特点采用合适的载体,如: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大众传媒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进程中面临一些困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须注重理论建设的大众化,以通俗化的理论解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构筑多样化的传播载体,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传播平台;关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脉络和方向,探寻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载体、新路径,是现代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书育人的第一要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以思想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我们抓高校理论工作、思想教育工作、教书育人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展示和高度凝炼.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指针。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本文在分析西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西藏高校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并试图探索西藏高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崭新时代,也是走向更加辉煌时代的关键时期。新时代对高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通过研究发现目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第二课堂教学,两者可以通过完善第二课堂教学机制,并增加专门的思想教育模块内容,建设高质量社团,班团合作或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法,实现新时代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第二课堂有效融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成为大学生价值追求和发展取向的内生力量。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文化水平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未来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在高校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新时代来临之际,高校教育者应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引导大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