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六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股票的含义、特点和股市健康发展的作用,知道债券的含义、种类、特点,了解商业保险的含义、种类、特点,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制定投资理财计划,提高学生合理理财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合理的理财观念,形成正确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股票的基本含义、特点,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2.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他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我国现有债券含义及其特点、我国商业保险含义及其购买程序。理解和掌握债与股票的异同和商业保险的作。训练比较鉴别能力和判断、归纳力,进一步培养金融意识,树立商保险观念。2.教学重点:债券的种类及其征;商业保险及其作用。3.教学难点:债券与股票的异同。二、教学设计构思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听起会感到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的习积极性。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创设新情景,以“今日焦点”这个电栏目为题,由学生主持节目,进行演,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内容《股票、债券、保险》是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六课《投资的选择》第二框题的内容。二、教学目标l.把教学内容活动化,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并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的含义及投资特点。2.能利用基本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更加有利。3.培养积极投资、合理投资的理念。三、教学环境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创设为最终解决如何投资提供知识构建、问题讨论、互动交流的平台,提供呈现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学载体(见http://www.liqunl23.com/zhengzhi51/index.htm)。四、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收集整理材料制作…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本课主要讲述自由的概念,自律与自由的关系问题。这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自由观。本课是初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程的总结部分之一,在全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1)知识目标。明确自由的概念;理解自律与自由的关系,即自律是获得行动自由的必要条件,真正的自由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放任。(2)能力目标。能列举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事例,简要说明自律与自由的关系、自由与放任的界限。(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自律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社会…  相似文献   

6.
一、了解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明确教学目标本课按照三次产业的排列顺序,分别介绍了构成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三大产业,分析了它们各自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好本课,有助于了解我国的国情,正确认识我国各个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助于从总体上理解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重要意义的认识;有助于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当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意义。可见,本课介绍的内容是经济常识中不可缺少的,它在全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本课的地位,其教学目标可作这样的表述: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三大产业的划分情况,明确农业和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意义。具体要求如下: (一) 在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农业的特点以及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懂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明确积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和常设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以及与全国人大的关系;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权利与义务。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资料用于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二、教学重点: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三、教学难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主要职权。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事链接:播放《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的视频。  相似文献   

8.
我选择的说课课题是《诚信为本——学习合同法》,本课选自《法制教育读本》。说课设计分为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过程分析及效果预测五个部分。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总目标及本课知识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套《法制教育读本》的总目标在于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遵纪  相似文献   

9.
情景体验式活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从而生成知识、能力、情感的一种教学活动。因其能较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被广大教师经常采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课概述一、主要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第一,法律的概念和加强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第二,我国宪法总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必须维护宪法的最大权威。二、本课地位本课在简要介绍法律的概念、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着重讲解我国宪法的有关知识。对初三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教育,增强他们的宪法观念,提高他们遵守法纪的自觉性,是初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初一《思想政治》第三课”善于调奇情绪”编写的知识内容、逻辑结构和教学重点、难点等,本文拟就此作些说明。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修养教育的重要一环,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此课是这门心理品质修养课程实体部分的第一课。情绪是学生最熟悉、体会最深的一种心理现象。本课程由此入手,使学生容易对本书——良好心理品质的修养有感性的J识,并容易理解和把握。培养良好的情绪品后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承受挫折的创力、勇于开拓进取和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第八课第一框设计理念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社会,充分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学会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竞争是十分必要的。但竞争并不排斥合作,相反,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恰恰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帮助学生树立竞争合作意识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但竞争合作意识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是不可以采用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课设计了几个教学活动,试图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对竞争与合作有一个真实的体会。开头通过一个反映学生现实生活的情景剧将学生引入预设的教学情境中。在将…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对新教材的内容本身,特别是本课,许多教师并不陌生,甚至轻车熟路,那么如何从目标设置的调整、结构体系的构建、基本要求的限定等方面把握新教材,则需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因此,本文不拟针对具体知识进行说明,而着重介绍教材编写的思路和使用新教材时应注意的问题。一、关于本课在教材中地位和作用的理解认识和把握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着眼于课程总目标的设置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着眼于学科教育的特点在于初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着眼于课程形式的选择依然以讲述社会发展常…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1.本框地位和作用。(略)2.教学目的和要求。认知目标:准确把握四大保护的含义和重要性,充分了解四大保护的具体规定;能力目标:能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分析现实生活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能积极配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运用所学知识实行自我保护;觉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感,激励学生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回馈社会、报效祖国。3.教学重点和难点。(略)二、说方法1.教法。(l)直观演示法。即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演示案例、漫画、图片资料,激发兴趣,加强感性认识。(2)“三自一导”法。即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具有科学文化的建设者。要求学生要养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热爱科学文化知识,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优良品德;要勤奋学习,刻苦读书,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立志攀登科学的高峰;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实事求是,善于思考,生动、活泼、主动地求知。教材分析本课由四个框题的内容组成。第一框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科学文化知识;第二框题: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第三框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造精神;第四框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材版本:苏人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第四课"人格不可辱"第一节。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明确姓名权、名誉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7.
一、说教材(一)本节课内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本节课是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兴中华"的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的第二框。本节课内容在本课三框内容中处于中间位置,也是前后两框的桥梁、纽带。(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的感情,树立节约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资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本课概述一、主要内容本课集中介绍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有关内容,具体讲解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哪些基本义务,为什么必须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等问题。二、本课地位本课与第六课紧密衔接,比较详细地阐述公民权利和义务方面的知识,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教育的重点课。通过本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和观  相似文献   

19.
本课地位本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后一课,通篇都在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本课是下册的重点课,是对学生进行信念理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这一课涉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较多,社会热点也较多,因而,它又是下册的难点课。教学目标 1.在认知方面。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以下知识: 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后垄断资产阶级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和实质。战后帝国主义无法摆脱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困扰;战后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一、本课地位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民基础教育的三大目标之一。第九课和第十课是在初一年级进行比较集中的法制教育的部分。第九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学习一些与青少年有紧密联系的法律知识,为第十课进行守法和护法教育奠定基础,这一课是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动员课和基础课。二、本课教育目标基础知识方面:懂得法律和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法律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知道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表现、特点和所应受到的处罚;初步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保护内容,以及未成年人如何增强保护意识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