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去年秋天开始,"工资条"开始高调出现在网络中各大论坛和博客上.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工资条贴在网上供大家比较参考,这一举动被网友们笑称为"晒工资".根据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2769人参加)显示,44%的受访者注意到了网上"晒工资"一事.(2月5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2.
<正>“晒工资”晒出了垄断行业不正常的高收入,也晒出了其他行业不正常的低收入。从去年秋天开始,“工资条”开始高调出现在网络中各大论坛和博客上。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工资条贴在网上供大家比较参考,这一举动被网友们笑称为“晒工资”。根据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2769人参加)显示,44%的受访者注意到了网上“晒工资”一事。(2月5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3.
从去年秋天开始,“工资条“开始高调出现在网络中各大论坛和博客上.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工资条贴在网上供大家比较参考,这一举动被网友们笑称为“晒工资“.根据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2769人参加)显示,44%的受访者注意到了网上“晒工资“一事.(2月5日&lt;中国青年报&gt;)……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浙江省司法厅加快构建"智慧矫正"工作体系,推动社区矫正数字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管理智能、管控精准、管教便捷、帮扶高效"的"智慧矫正"新格局. 监管"数字赋能" 全省社区矫正机构依托"浙江省社区矫正综合管理平台",切实做到基本信息网上录入,业务工作和执法流程网上办理,各类文书、报表、档案、考评结果网上生成,实现"人在网上走、事在网上办、结果网上查".  相似文献   

5.
方海 《今日广西》2008,(19):75-75
35岁以下年轻白领已不再像父辈一般,将与人讨论收入事宜当做是社交禁忌。在他们看来,把晒工资(即把自己的工资收入、年终奖金公布在网上)看成“炫富”行为的眼光太过时,这除了可以表达友人间的亲密度外,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谭畅 《小康》2013,(2):46
又到一年春运时。一年半之前,京津城际高铁开始网络售票,铁道部客户服务官方网站12306网正式开启网络购票业务,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铁路已经全面推行网络售票。在中国铁路走进电子商务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公众如何看待火车票网上预订?受访者对火车票网上预订业务普遍持肯定态度。65.1%的人认为火车票网上预订"简单、方便、快捷,很实用",47.7%的受访者认为"是今后出行订票的新趋势",27.7%的受访者认为"网上订票并且采用实名制能够有效遏制票贩子"。  相似文献   

7.
网上侦查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刑事犯罪情报系统,为侦查破案提供快捷、高效服务的一种侦查方法.网上侦查为"严打"提供了大量可查信息,确保"严打"的快速反应,可以实现"严打"的整体作战,丰富了"严打"的破案模式,提高了"严打"的打击效率.网上侦查是今后"严打"斗争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8.
韩文 《协商论坛》2012,(8):38-40
每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平均工资时,攥着工资条的普通民众就会开始新一轮的困惑:“为什么我老是拖了平均工资的后腿?”  相似文献   

9.
信息网络化时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呼唤"网上纳谏"。"网上纳谏"以其创新性营造着民主执政新景象。作为新生事物,"网上纳谏"还需要从制度机制上加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网络感情并没有"见光死" 2001年夏天,我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一家报社上班。跟丈夫的相逢,是在网上。我去一个游戏网站玩牌,常碰上一个玩牌高手"劲风"。后来劲风又约我玩MUD(一种在线游戏)。游戏中他侠义而重情,对我事无巨细地关怀,又在每一个危险  相似文献   

11.
曾凡远 《前沿》2006,(2):227-230
古代中国长期迷醉于"华夏中心"的骄傲之中,对西方文化和西方文明不屑一顾.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给中国人上了切肤之痛的悲壮一课,国人开始反思"华夷之辨",取向"师夷长技",中国人的西方观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这种浮躁的心态在当前的年轻人中并非孤例,已然形成了群体效应. "如果你五官端正,身高175CM以上,肩膀靠着舒服,愿意出租,50元/小时,和我联系.非诚勿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个性张扬的自我时代,什么都无需理由.近日,重庆江北某幼儿园老师谢小姐在网上社区发帖,要"租个肩膀让我哭".此帖一出,众多网友鸡蛋砖头一并齐上阵.(2月4日<重庆晚报>)  相似文献   

13.
李晓萍 《前沿》2004,(9):142-144
自从人类开始使用机械设备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和实践 ,“人———机”模型 (即人机系统 )就一直存在着。长期以来 ,这种人机系统中人与机器的联系是单方向的 ,即要么是人适应机器的操作程序 ,要么改善机器的操作程序来适应人在操作上的需要。然而 ,伴随科学技术发展到上个世纪中后期 ,特别是后期 ,以计算机和电信技术为依托的网络的出现和普及 ,这种人与机器的单向性特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上网使人们有了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和形式。上网这种“人———机”形式改变了以往那种“人———机”模型的单向性 ,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人机互动模型 ,即双向性的对话形式。说它是一种“对话”模型 ,是因为人们可以在网上工作、学习、沟通、娱乐和交谈等 ,宛如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谈话一般。笔者正是试图从上网这种人机互动性入手 ,从科技史的发展背景下分析网上生活的本质———“人———机对话”模型 (这也是本文提出的新的视角和观点 ) ,分析“人———机对话”模型中“对话”的实质 ,以及进一步阐述这种“人———机对话”模型中的知觉系统和虚拟现实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4.
讨薪不要小看工资条一家私企上班的张某近日因为和单位发生了劳资纠纷,到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时被告知缺少充分的证据——工资条,因而无法证明单位是否已经足额发放了工资。  相似文献   

15.
解读"无厘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无厘头”现象开始在中国大陆年轻人中流行。只要你走入社会,和一些年轻人交往,或者在街上转转,在网上逛逛,便会轻易发现,“无厘头”已经渗入到当今年轻人的流行话语之中。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与市民社会同时兴起,"发展"是指市民社会内部、一种内发的变化过程,它以"社会的经济"来探求宏观的社会组织整体的变革.然而,随着"发展"的变迁、"经济增长型"社会的形成,"发展"开始带有强烈的经济利益关系和政治企图,而强大的国家主义致使"社会的经济"几乎消失.联合国开发计划(UNDP)提出的"人的发展论",是各国政府对于"发展"所形成的共识."发展"与政府转型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的恋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管是虚幻还是真实,是时尚还是游戏,网络时代的恋情,不可否认地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爱情的网线开始取代月老手中的红线,许多未曾谋面、甚至远隔重洋的男女通过网络相识、相知、相恋,有少数终成为眷属.在众多的网恋中,年轻的"网上一族"是其中的主要人员,他们以网络为主要沟通工具,充分利用网络通信的各种方法,如E-mail(电子邮件)、ICQ(网络寻呼)、网上聊天室、BBS(电子公告板)、网络虚拟社区等来表达感情.据21CN的网上调查显示,近40%的网民坦言有过网恋的经历.如果网上调查结果是可信的,那么就意味着目前国内已有600~700万的网民已在网上寻觅到自己的虚拟爱情.  相似文献   

18.
共享法庭是继杭州互联网法院、移动微法院之后,浙江法院推出的又一个重大改革创新.它"不增编、不建房",以"一根网线、一块屏"为标准配置,集成浙江解纷码、移动微法院、庭审直播系统、裁判文书公开平台等软件模块,具备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功能,每个"共享法庭"配备一名联系法官和一名庭务主任,为人民群...  相似文献   

19.
人是有意义的类存在物.人关于意义的创造与追问,生发出一种哲学图景,这种图景被称作"意义世界","意义世界"的创生始于人的超越本性.当代人意义缺失的根源在于"人的需要"的异化.类本质思想凸现了发展的"类主体"视角,呼唤"类主体"的出场,开始从"类主体"高度审视人的发展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思想展示给我们的改造世界的哲学新视野.实现类主体和个体的拓展和整合,是建构意义世界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网上,点一下"陈光标",立即跳出无数有关他的信息.照片上这个刚及不惑之年的敦厚苏北汉子,不像人们想象中的商人透着那份精明,他一脸的慈眉善目,憨憨地微笑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