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悟得失     
古代著名治国典籍《吕氏春秋·当染》中说: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以为五色矣。"故染不可  相似文献   

2.
桑林峰 《学习月刊》2014,(17):14-14
保持定力,终无败事,当“慎”。我们常说,要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好。除此之外,还应慎染。 《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相似文献   

3.
慎染     
墨子有段名言:“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以此为喻,进而指出不仅丝有染,“国亦有染”、“士亦有染”,形象地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此言对人们培植思想、拒腐防变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家风是一种精神力量,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成员所产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家庭其实就是每个人人生路上接触到的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外部环境。墨子很形象地把人们成长的外部环境比喻作染缸,他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强调了外部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对一个人道德形成的重要性。中国人自古重视家风的作用,并采用各种形式来培养良好家风。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直接  相似文献   

5.
草木四咏     
竹临风玉立早成阴,高节潇潇亦虚心。何劳画工费笔墨?亭亭绝俗自丹青!五叶地锦源自美欧国,漂洋落九州。翠茎托五叶,锦色染三秋。借物出墙下,缘枝越壁头。问君何所立?攀附几时休!锦鸡儿落户不择地,生根即为家。悠悠披烈日,默默绽黄沙。得雨自茁壮,逢春更著花。应知君有意,铺绿染天涯!芨芨草芨草有奇质,萋萋满陇原。经霜仍肃立,铁骨傲秋寒!草木四咏@宗孝祖  相似文献   

6.
乐谱与乐手/融于教/学校之"教"与社会之"教"/"融"是什么状态/涵于制/"魂"与"制"/"依制而行"/"转化入制"/国家治理体系/价值评估制度/行于众/人人都是"筑堤人"/行于细和实/行于乡邦和异域/"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乐学、勇言、修己、实行、常思/化于境/国有所染、士有所染/日常生活环境/网络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美丽中国与美好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金花出水尘不染,丹心一片照汗青。故古人称荷花君子者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领导干部要学习莲花精神。莲花,即荷花。把荷花上升到政治风范的高度、做人做官的纯度,纳入共产党人的话语体系,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优秀元素的珍视。党员干部赏荷思品铸官德,让荷花之品、之格入脑、入魂,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是党员干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  相似文献   

8.
清代李汝珍《镜花缘》中有一个令人叫绝的“自诛阵”。之所以令人叫绝,是因为“自诛阵”内不布一兵一卒,而是布满了酒、色、财之类的东西。凡入此阵能够把握自己者,都能顺利走出来;凡是把握不住自己的,见酒则醉,见色则淫,见财则贪,结果只能毁了自已。”自诛阵”所隐含的哲理发人深省,纵观古今,毁于此阵者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9.
居安思危     
申洁 《前线》2016,(1):86-87
正【引用】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在新疆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原文节选】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1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唯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者之所能也。——《晁错论》  相似文献   

10.
"旧瓶装旧酒",不走心,难入脑时下,不少地方的学习培训办得有声有色,不断帮助基层干部开阔思路、提高本领。然而,一些地方平时并不重视学习培训,而习惯于年末搞突击培训。基层干部表示,变了味的学习培训,真该改改了。  相似文献   

11.
新员工接受入职前培训实习,由五师职业技术学校为五师电力公司代培的70多名中专毕业生于近日统一进入该公司发电分公司安全学习,为入职上岗打下基础。为了使新员工尽快融入企业,并初步了解电力行业工作特点和五师电力公司的基本情况,熟悉发供电生产和经营过程,快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  相似文献   

12.
池鱼说     
正天下池鱼者有二,一曰静,一曰动。静者不思动,安于一池之中。不知摧枯拉朽之江伯神威,万里无涯之沧海恢恢。但知往来咫尺清池之间,徘徊半亩方塘之内。唯求小虾入齿,游人嗟食。动者不思静,身居一池之内,心系海天之外。无心于一鉴之池,落叶枯枝,但求蓬莱仙袂,灜州渺美。方山摇地动之日,波涛汹涌之时,怒涛卷霜雪而来,骇浪裹风雨而至,塘水入洪流,海潮吞清池。静者避之不及,动者乘之纵驰。动者如诸葛孔明,静者如芸芸  相似文献   

13.
王尧 《前线》1994,(12)
近读《资治通鉴》,一则“唐德宗入民居问乐苦”的故事耐人寻味:德宗外出打猎,偶入一民家,问百姓因何丰年不乐?民答曰:诏令不信。非税而诛求者殆过于税(有点象今天的乱摊派),云“和籴”(议价购粮?)而实强取之,曾不识一钱(连“白条”也不给打)!于是“上命复(返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医疗纠纷管理体制的国家之一。夏商时期,医家已有病历,开始重视病历记录及死因报告。《周礼》载有:“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名出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说明当时已能对病人分别处理,建立了记录病人治愈经过的病历,对死者还要求作出死亡原因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正古人说:"读书如同吃饭,善吃者长,不善吃者病。"说的读书要有方法,得法者受益,不得法者可能受害。怎么读书?我体会到,就是"三种方法",即:问、钻、思。问是前提。问者,疑问也;学问者,边学边问也。"生疑—析疑—解疑"是读书的过程,有疑而入,无疑而出。一个人读书,如果心中无疑问,则无法调动阅读胃口,亦  相似文献   

16.
人才者 ,事业之本也。用之适当 ,则事业兴 ;用之不当 ,则事业衰。汉用良、平而天下定 ,宋用秦桧则帝遭掳。人才之于国之兴衰如此 ,于事业之成败若是。是以为政者 ,察人不可不明 ,用人不可不慎也。人才 ,无时不有 ,无地不存。有德才兼备者 ,有才德不足者 ,有德胜才者 ,有才胜德者。德才兼备者重用之 ,才德不足者轻用之。德胜才者为先 ,才胜德者次之 ,因德胜才者 ,才不足德可补之 ,而才胜德者 ,德不足则无以济之 ,且才胜德者 ,易恃才薄德 ,而恃才薄德则鲜有不败者也。春秋智伯有五种才能人不及 ,而恃才薄德终不免一死。《通鉴》曰 :“智伯之亡…  相似文献   

17.
﹃瘦﹄人不得﹃病﹄田水旺很明显,尉明发“瘦”人不得“病”的论点是从“肥”官肯得腐败病而得出的结论。“瘦”与贫往往相连,“肥”与腐常常相伴。这其中,贵在一节,贵在心有主。节,就是德与廉;主,就是党和人民。中央有位老干部讲得好:要入污泥而不染,要入污泥而...  相似文献   

18.
湍水澜 《奋斗》2013,(3):62-62
正《三国演义》第一回,有两段介绍曹操出场,初露锋芒的文字,现摘录如下: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相似文献   

19.
近期,中共武夷山市委宣传部提出《理论武装"五进五入"示范点规划》,就邓小平理论如何"进农村入农户、进企业入车间、进街道入店铺、学校入课堂、进医院入科室"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一)有目标要求,结合农村、企业、街道、学校、医院不同部门和行业特点,从健全制度、开展活动、巩固阵地、充实队伍、树立典型、增强实效上提出理论拓展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二)有示范单位,确定星村镇桐木村、景区  相似文献   

20.
方鹏  刘艳 《学习月刊》2013,(6):23-24
《荀子·不苟》:"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赴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