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庄子有个好朋友,名叫惠施,人称惠子,是当时天下有名的雄辩家。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听说这个事,就自己直接来找惠施,说:“南方有一只鸟,从南海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停下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甜美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好朋友惠施种了一株葫芦藤,结出的葫芦特别大,如果要破开它当瓢,这瓢就大得没有地方能搁下。惠施觉得葫芦长得太大反倒没有用处,就把它们  相似文献   

3.
正人是需要有对手的,是需要有对立面的。所以庄子非常怀念惠施,有惠施的时候,他的辩论,他的奇思妙想与机智灵活才能发挥得出来。中国人有个讲法,说这个说话里头要有"机锋"。机呢,就是含有某种没有告诉你的聪明智慧和一种即时的反应。锋呢,就是锋芒。通过这种机锋的谈话,显示一个人的智慧、显示一个人的机敏、显示一个人的超脱。庄子表面上说了一些看不着边际的话,但又是人人心中都有的话。他与惠施在濠上  相似文献   

4.
对“濠梁之辨”的重新解读应立足于辨明“惠施”一词为指称还是指代。当“惠施”一词作为指称时,“濠梁之辨”中惠施的论证与其所持的哲学思想相互冲突;当“惠施”一词作为指代时,“濠梁之辨”中惠施因混淆概念而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用人当如器     
庄子有一个朋友叫惠施,又称惠子,做过梁国的宰相。有一次,他与庄子在一起交谈,说他用国王赐给的种子,种出了一个大葫芦。匠人加工成了容器,容量50斗,用来盛浆,担心容易破碎,纵剖成瓢,舀水舀汤都用不了那么大。这么大的葫芦,大而无用,空空枉然,他干脆一下子打破,扔了。庄子听完之后说:你只会用小器,而不会用大器啊!你的大葫芦容量50斗,真算是大器,为什么不镂空内瓤,做成小舟去漂游江湖,倒去担忧大而无用?这样看来,你的思路仍旧扭曲如蓬草啊!惠子听完之后,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提出一系列以"和"为主旨的人身修养策略和社会和谐思想,从形而上的角度,对个体生命意义与价值、社会和谐的模式进行了思考,提出复归人与万物的自然天性,使人与万物在和谐共处中,享受自然赋予的生命及灵慧,从而获得逍遥人生.庄子的"致和"思想,对解决当代人与环境的矛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两千多年前,东郭子问庄子"何为道?"庄子答"道在蝼蚁、道在梯稗、道在瓦壁",意思是道无所不在,最细小的事情上往往蕴藏着最高深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周礼 《党课》2013,(14):78-79
惠施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也是名家的代表人物。魏王十分欣赏惠施的才学,虽然他是宋国人,但仍将他视为上宾,经常听他讲学,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与他探讨天下形势。  相似文献   

9.
奋斗者的足迹──记临河恒丰食品工业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梁国财杜凡1992年10月,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监察局信仿室主任梁国财,义无反顾地离开了"铁交椅",坚定地走进了临河面粉厂的大门(即观在的临河恒丰食品工业集团公司)。从机关到企业,对梁国财来说并不是头一...  相似文献   

10.
老子表面主张"无为""无知",实质是"有为""有知"。这可以通过老子与庄子对于"有"的认识的比较和通过体味以"道"为基础的知识来认识。老子的"道"是无和有的辩证统一,是有着现实的内涵的,即自然无为;庄子则注重无,而否定有。老子的知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知识,是真善美智的统一体,而不是制度化的、经验性的有限的知识。老子的"无为""无知"的思想是当时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和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庄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品,是<庄子>的思想核心.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成就理想人格、认识事物的相对性三个方面是庄子在<逍遥游>中向我们传递的逍遥游精神.  相似文献   

12.
和谐的观念古已有之:孔子所言的"至中和",惠施宣扬的"祀爱万物,天地一体",张载主张的"天人和一"等.和谐的社会状态也是人类长久以来所憧憬的理想社会状态.未来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既稳定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作一番梳理和审视,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1.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思想老子提出押“人法地熏地法天,天法道熏道法自然。”穴《老子》第25章雪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穴《庄子·齐物论》雪。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以“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说押“致…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用”,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字面意思,另一层蕴含着庄子的处世哲学.他关于“用”的思想,有其时代性和相对性.《庄子》内篇中出现的“无用”、“无用之用”、“大用”,这三者是庄子关于“用”的思想的三个层次,其中“无用之用”是核心,它是“无用”通向“大用”的桥梁,庄子认为个人保命而幸存是“大用”,君主无为而天下治也是“大用”.  相似文献   

15.
廖群 《理论学刊》2008,(4):113-118
<庄子>借助形象、故事表述哲理,在文学范畴中属于寓言创作.<庄子>寓言可分为托言型、象征型、故事型三种.其中托言型、故事型寓言,或虚拟人物对话,或杜撰故事情节,已经具有一定的小说因素.<庄子>寓言直接影响了魏晋仙话小说的创作,<神仙传>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与先秦诸子不同,庄子创造性地使用一种隐喻式的寓言体散文,塑造出众多不同的审美意象,其中,以"浑沌"为中心的意象群尤为引人注目.从本来意义上讲,浑沌喻指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但这种方式所蕴涵的生态本原美、生态共生美、生态自由美等思想自古至今一直为人们研究探讨,在当代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浑沌意象更赋予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世上本无鬼,可在封建社会里信鬼者却大有人在,并认为鬼管着人间之事.谁若是做了亏心事,鬼就要索谁的命,以至有"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的流行说法.封建社会是不讲法治的社会,善良而软弱的老百姓无力抗衡恶势力,只得把希望寄托在鬼神对恶势力的惩罚上.因此,"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就成了一方面安慰自己、一方面吓唬那些专做"亏心事"的歹人和贪官的"箴言".  相似文献   

18.
廖群 《理论学刊》2005,(11):27-30
<内篇>曾作为一部<庄子>先于<外杂篇>单行于世,亦确为庄子所作.<内篇>作者庄子之所以不称引<老子>,并非没有见过<老子>书,而是他并不以老子为师.对照简本<老子>和<庄子·内篇>可知,庄子吸收了<老子>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但在许多方面都对<老子>有所超越,或迥异于<老子>.庄子是独立不倚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道家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他开创了特有的游世思想,极具个人特色和时代特征,在千百年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体系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庄子的思想背景入手,分析了庄子游世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的方法.庄子深受道家生命优先的影响,暗和西方的个人主义的行为方式,并将道及一贯的全生避害的传统发挥到了极致.在对待外物的观点上形成了齐生死,一物我的认识方式,取消了长期困扰道家的问题.在为人处事方面庄子不同于西方的思想家纯粹的冥想,他是身体力行着自己的思想,充分发扬了他的游世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求真务实"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就说那个"求"字,真正到了实际行动上,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