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不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朱德都堪称调查研究的模范。朱德一生调查研究的次数之多、范围之广、时间之长,让人敬仰。朱德的一生是实事求是的一生,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调查研究的一生。回顾朱德调查研究的思想和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一代伟人求真务实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2.
正朱德一生谦逊,待人彬彬有礼。他宽厚仁慈的性格,早在井冈山时期便为人所知。长征时期,张国焘和追随者们不断给朱德施加压力,甚至骂朱德是"老糊涂""老顽固"。朱德从不发火,等对方骂完后,不慌不忙地和他们分析当前形势,讲道理。那些一时不明真相甚至骂过他的人也被朱德所感动。毛泽东后来称赞朱德"度量大如海"。然而,慈眉善目的朱德也会有金刚之怒,他用发怒震慑了他人,维护了党的纪律  相似文献   

3.
朱德一生追求光明、追求真理,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他把为国家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作为其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把一心为民的人民利益观作为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把坚定不移地寻找真理作为他的人生价值追求.青年朱德的高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正是他思想不断升华和不断超越的过程.研究伟人青年时期的思想发展,对我们当代青年人建立起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德委员长是中华人民共和闰的开国元勋,是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他的一生是戎马生涯的一生,也是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的一生.在战争年代,朱德带领部队转战于深山老林中时都不忘采集兰花,并把它们种在各种简易的便于携带的盆具中;在和平年代,在繁忙的上作之余,与他相伴的也是兰花.兰花是国香,朱德是兰化迷,对兰花可谓一往情深,因此朱德还被他身边的许多同志称为"香帅".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朱德诞辰120周年,2006年12月3日至4日,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中共四川省委联合主办的朱德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在朱德故乡四川省仪陇县召开.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34篇,这些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朱德一生在军事、经济、党建、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和建树,基本上反映了国内朱德研究的现状和水平.会议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一生胸怀救国之韬略、心念民众之福祉,他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广东党史》2011,(4):8-8
朱德自己一生为人民建立奇勋,身居高位。他在教育子女中特别强调:"躺在老一辈的功劳簿上,就会变成资产阶级的少爷。"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天,毛泽东、朱德以及中央其他九位首长一道去看戏。朱琦和朱敏也跟着去了。  相似文献   

8.
刘涛 《党史纵览》2013,(3):41-42
提起张申府,现在可能有很多人不知其为何许人。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成员,并且是后来成为中共核心领导人的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在中国政坛上昙花一现,但他介绍周恩来、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使得他们有机会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这让张申府一生都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9.
朱德一生追求光明、追求真理,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他把为国家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作为其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把一心为民的人民利益观作为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把坚定不移地寻找真理作为他的人生价值追求。青年朱德的高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正是他思想不断升华和不断超越的过程。研究伟人青年时期的思想发展,对我们当代青年人建立起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德调查研究文集》系统地反映了朱德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展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贯穿其中的主题就是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强调因地制宜,要求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二是强调统筹兼顾,要求经济建设必须注意综合平衡;三是强调改善民生,要求经济建设必须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四是强调体制改革,要求经济建设必须改革和完善各项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朱德一生酷爱兰花.但他为什么独独钟情于兰花呢?这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一)1928年2月中旬,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攻占了湖南耒阳县城,当地群众欢迎起义部队入城.朱德、王尔琢等师部领导由县委书邓宗海陪同,一起来到邓家祠  相似文献   

12.
尹家民 《湘潮》2014,(5):12-16
革命战争年代,朱德不仅战功显赫,声名远扬,由此还与史沫特莱、史迪威等国际友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里,朱德不顾近70岁的高龄,还曾有过频繁的外事活动,最长的一次出访竟长达110多天。翻看共和国历史,恐怕还没有哪位领袖也有过如此纪录。为史沫特莱题写墓碑在延安时期,作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接触了比别人更多的国际友人。"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朱德给这些国际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许多人与朱德保持了一生的友谊。  相似文献   

13.
潘宏 《党的建设》2021,(8):61-62
毛泽东称赞朱德为"人民的光荣",周恩来高度评价朱德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因为朱德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最典型,他心甘情愿地"投降无产阶级",作为"红军之父"在人民军队创建史上最具代表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足迹遍及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向中央写的调研报告最多,明确提出要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朱德的一生与中共党史密切关联,朱德谈学习中共党史对后人有诸多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形成了内容丰富、目的性强、主题明确、方法多样等调研特点,并从调查研究中产生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真知灼见.这些调研成果和调研方法体现了朱德的远见卓识和治党治国的高度智慧,其中一些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施亚利 《党史文苑》2006,(11):30-32
大跃进历时三年(1958~1960),是中央领导层的集体决策,朱德一度赞同与推动.然而十分重视实际的朱德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后.较早地觉察到"大跃进"的错误并提出纠正措施,是党中央最早认识大跃进错误的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朱德文艺思想的主脉是文艺为革命服务,它贯穿于朱德的言论和诗词创作中。朱德文艺思想是系统、充实的。在内容方面,朱德认为文艺要表现群众和士兵的战斗生活及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尤其要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形式方面,朱德认为要采用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民族形式、民间形式。朱德以革命的一生为题材创作的诗词,是其文艺思想的践行和印证。  相似文献   

17.
朱德是一位中国现代史造就的世纪伟人,也是一位世界性的历史巨人。他的一生,温热了一段历史,也温暖了无数国人的情怀。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6周年之际,笔者试记述朱德巧妙借助自己与滇军的关系,力擎南昌起义大旗的历史片断,以表达对他的感佩和缅怀之情。要阐述和理清南昌起义中朱德与滇军的关系,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共为什么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对此,党史界给出的权威答案是:  相似文献   

18.
朱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他虽然功勋卓著,但一生忠厚、朴实、平易近人,往往被人们误以为是普通一兵。延安时期,在青年学生、战士和群众中就有“总司令象炊事员”的说法。的确,还真有两次被人们当作了八路军炊事员。  相似文献   

19.
朱德是抗日战争的军事统帅,在指挥军民对日作战中功勋卓著,在统一战线、经济方面也作出了显著贡献.本文拟对朱德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作一梳理,并略加评论.  相似文献   

20.
朱德在中央直属系统(党、政、军、群)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是朱德留给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重要文献,是朱德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文献。研究他在中央直属系统(党、政、军、群)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的两个不同版本,能够为推动朱德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提供一些文献资料,提供一定的思路,对于深化朱德生平思想研究,拓展朱德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对于正确解读中国共产党在一个历史时期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的态度和思考,而在另一个历史时期对那某个问题、某个事件的态度和思考等问题,都有着相当的历史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当重视朱德在中央直属系统(党、政、军、群)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的两个版本,并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