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当今社会发展仍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对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中的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对外开放的思想在原著中思想渊源的探析,有利于对原著中唯物史观原理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2015年新出版的MEGA2/Ⅳ/5的概况,并对MEGA2/Ⅳ/5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其对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一生中,自由问题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对自由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由于历史唯物主义还没有创立,从总体上来看,马克思的自由观还是抽象的。而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实意蕴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表述的"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当然,马克思认为这种"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还是不现实的,他不仅具体分析了导致这种不自由现象的原因,而且探索了实现"现实的个人"的自由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若放弃传统上将《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当作一个逻辑自洽的统一文本的编排思路,而将它当作由多个异质性文稿组成的手稿集,大、小束手稿完全属于不同哲学观的差异就会呈现出来。大束手稿的哲学观并非历史唯物主义,很多关键命题都受到马克思的批评;小束手稿是依据马克思的观点,由恩格斯诉诸文字的文献,其哲学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表述。对其的异质化文本学研究有助于学界区分实证主义的历史观点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此基础上对费尔巴哈的讨论、对恩格斯历史观的讨论,以及对马克思影响的讨论,有助于人们克服马克思、恩格斯的对立论,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它与人类文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宗教的意识形态,依附于社会发展,它的功能表现为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它包括统治阶级的思想和革命阶级的阶级意识。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和作为宗教的意识形态,具有互动共通性和不对称性,它们对社会的关注和影响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8.
《学理论》2017,(1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并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和基础。由于其形成于特定历史时期,结构安排随意、文字编排修改痕迹较多且观点复杂而深邃,研读难度较大。面对此类难题,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探究唯物辩证法研读马恩原著的本源使命,力求为更好的原著研读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今天的哲学潮流中,呈现出一个显著的事件转向的潮流,事件转向与语言学转向相对,旨在让哲学重新回到唯物主义的地基上来。实际上,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已经蕴含对事件问题的思考。在对费尔巴哈的批判过程中,只有通过事件,才能将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主义展现为历史唯物主义。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事实,而是一种奠基,让我们可以从全新的架构中去感知和思考存在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鲍威尔和施蒂纳的批判,也指出了世界历史的变革不可能在"自我意识""真正的人""唯一者"等词语的革命上实现,真正的世界历史事件只能在现实的世界里以现实方式发生,正如珍妮走锭精纺机一样,它不仅体现了技术革新,还使工厂制度的主导地位得以奠定,从而促使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破产的行会手工业者变成工人,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2,(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地论述了共同体概念,通过对共同体概念的根本意蕴的分析和探究,形成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演进过程的科学认识,以全人类的真正自由解放为最终价值追求。这对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了深远的启示,对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贡献了中国智慧,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推动世界共同发展起到了稳定锚发动机助推器的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感受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1.
广松涉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在"编连"和"排版"两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汉译广松版代表着我国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研究的一个阶段,它还折射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创立时期的思想剧变过程。MEGA2的编辑方针并不意味着手稿"编连"的终结,相反它是文本研究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2.
13.
陈婷 《理论导刊》2020,(7):102-106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现实的个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以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为逻辑前提,将对人的把握从德国思辨哲学的抽象性中拯救出来;以从事实际生产活动的人为现实起点,开始在物质生产领域中把握人的现实性;以人的发展实现和确立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为实践路向,在生产实践中彰显人的本质力量;以实现人的解放为目标旨归,把观念解放推进到现实解放,使人从异化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4.
经过《论犹太人问题》和《神圣家族》的铺垫,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彻底了断了与布鲁诺.鲍威尔思想关系。本文通过对这一著述中的三个片段的解读,甄别了马克思、恩格斯论述问题的逻辑和方式,把握了其进行思想论战的特征和思路,指明他与鲍威尔思想之间的纠葛源于两者观照、理解和把握世界方式的巨大差别:是从观念、精神和自我出发还是根源于现实、感性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部永不过时的经典作品,它以精辟而又犀利的语言,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思想,进一步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中关于人与环境和教育关系的论述内容科学而有深度,它有力批判了旧唯物主义教育万能论和环境决定论等错误思想。其中展现出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对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贺然 《理论探讨》2015,(2):65-68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包含有关于"承认"的思想。他认为自由意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当是普遍的,个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要融入到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中,"我—你"之间的"水平"维度的承认最终要发展为"我—我们"之间的"垂直"维度的承认。在黑格尔看来,个体间纯粹的承认不可避免地包含不真实的内容,所以个体间的承认必须发展成为社会和政治的承认。承认的最高形式体现为公民与国家之间承认关系的确立和普遍的自由意志的实现。理性的个人是在国家中获得承认和承认自己的,而这个国家应当是一个和国际政治共同体保持良性承认关系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社会主义改革全面深化这一实际,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继承马克思经典作家特别是列宁相关思想的基础上,就如何预防、遏制资本特权的滋生进行了规划与设计。主要体现为:当前对"资本特权"的预防和遏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激发"资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正功能,首要前提在于使资本的运行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范和准则,关键条件在于增强和巩固权力的人民性以抵制"资本"的诱惑,外延范围上不仅包括对私人资本还包括对以国家名义运行的资本实施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8.
德国历史主义主导的社会科学,遗忘了对正当问题的思考,因而对当代社会的虚无主义与道德沦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列奥.斯特劳斯批判社会科学的基本立场。这篇文章试图检讨这种批判的得失,并认为社会科学,就其本义而言,恰恰是通过倒置自然法学说的推理逻辑,为个人的自我治理与社会秩序的建设提供知性的支持。社会科学是作为科学,而不是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褒贬,来承当应然与实然之间的中间桥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张佳俊 《学理论》2009,(24):131-132
《君主论》中对以道德作为权力手段的必要性的论证,始终牵涉到“适用尺度”的问题。无论是邪恶之道的妥善使用、慷慨与吝啬在不同场合中的选择,还是保持使人畏惧却不憎恨的残酷之名、灵活使用伪装术与变身法,各种违逆道德而行的权力手段都必须遵循一定的“适用尺度”,以实现其权力效用的最大化和负面影响的最小化,从而使君主牢牢掌握住军政大权,实现治国安邦。  相似文献   

20.
《君主论》中对以道德作为权力手段的必要性的论证,始终牵涉到"适用尺度"的问题。无论是邪恶之道的妥善使用、慷慨与吝啬在不同场合中的选择,还是保持使人畏惧却不憎恨的残酷之名、灵活使用伪装术与变身法,各种违逆道德而行的权力手段都必须遵循一定的"适用尺度",以实现其权力效用的最大化和负面影响的最小化,从而使君主牢牢掌握住军政大权,实现治国安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