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7)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最大变量。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耦合优势,通过创新教育内容供给、创新教育语言体系、创新教育活动载体、创新教育互动机制,真正让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强起来、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应当基于"互联网+"理念,开拓新的思路,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新的平台,汲取创客教育精神,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大思政”教育模式致力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现状为“互联网+大思政”教育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文章结合SWOT分析法研究出一套全员参与、时空延展、体系开放、制度保障的“互联网+大思政”构建策略,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大思政”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4.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2)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构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是新常态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5)
当前大学生个人和整个社会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烈的对于网络的依赖,但同时,在法治规制、网络保护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不相适应性,通过网络实施的电信诈骗危害严重,给大学生法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内生型法治建设需求旺盛以及信息化的突出特征成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特色。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切实防范大学生受到电信诈骗。 相似文献
6.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
党实践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开展实践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提升职业化的有利举措。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校实践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将"互联网+"与大学生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运用互联网平台精准、有效地将大学生、高校、社会资源这三方交流通道连通,通过大数据技术,形成大学生实践信用数据报告,通过数据建模最终实现大学生素能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模型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9)
校园安全是促进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安全素质教育作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预防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5G时代的加速到来,互联网在社会中的渗透愈发加深,时代的发展要求安全素质教育工作必须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文章试图探究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存在的困境及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全新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教育领域也不能独善其身。目前,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已经被广泛运用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中,但在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弊端。基于此,文章立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客观需求和教育实践,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进行探讨,从课程设置、内容设计、形式安排等方面,对新模式的构建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设想,以期为改进和提升创业教育质量、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发展新形态下的“互联网+”正在渗透教育行业的各个领域,逐渐重塑整个教育系统.反腐倡廉教育作为教育行业的组成部分也将不可避免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将对反腐倡廉的教育思维、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学形态、教学评价等产生变革,从而促进反腐倡廉教育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5)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扩展教学资源的同时,学生思想观念面临更大冲击;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面临职能弱化与角色缺位;在提升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为了使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契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高校思政课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打造一批高质量教材,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背景为创新创业带来机遇,也带来诸多挑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大学生创新创业产生的问题也逐渐增多,急需破解之策。基于此,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现实困境,探究摆脱困境的新策略,助力大学生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各地区高校的生命观教育专业化、系统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这也在根本上展现出生命观教育存在的漏洞与弊端。所以,高校及一线教育工作人员需要针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促使大学生真正意识到生命发展的真谛与含义,推动各地区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与创新。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分析生命观教育机制模式构建的相关路径及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8)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在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带来创新机遇的同时,其挑性战也不容忽视:教育者主体权威性面临被弱化的风险、思政课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面临巨大冲击、思政课教学所必需的反思性遭到削弱。置身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必须及时抓住机遇、冷静应对挑战,使得高校思政课能够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功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群体,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8,(1)
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特性,更好地契合学习工作实际,是有效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以额敏县为例,对"互联网+"时代党员教育问题进行经验总结、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3)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培养人才和学生自习的阵地,不仅是大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还是高校发展教育、知识数据库建设和图书珍藏的"家园"。如何搭乘"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资源专列,促进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重要平台,具有丰富的文献、良好的环境、优秀的馆员、先进的信息设施和突出的隐性教育等优势,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过程育人中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6.
《理论建设》2015,(6)
"互联网+"的兴起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交互影响的互动形式以及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要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主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中的人学内涵,来丰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论。"互联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带来了挑战,网络的易更新性、虚拟性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影响着教育主体的创新性,主体互动的规范化等。面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的构建要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要实现科学性与现代性协同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形式;要追求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补益,注重回归生活世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实现由"灌输模式"向"关怀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对美学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高校美育、美学课程的现状出发,有助于我们研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通过完善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加强互联网平台的作用、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等措施,让美学课程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美学课程是美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互联网的介入使得这门课程有了新的契机,有利于促进美学课程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更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耦合优势,通过创新教育内容供给、创新教育互动机制、创新教育平台和教育方法,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大学生能够从"互联网+"中获得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但"互联网+"也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路径可以从构建对接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对接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思维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